上個世紀初期的時候,中國在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下,國力衰落到了極點,因此遭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入侵,成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甚至在此後的時間之中,中國還遭受到了日本的侵略,陷入了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戰爭之中,雖然最終中國趕走了日本侵略者,但是所付出的代價同樣非常大。
918事變之後,日本就侵佔了中國東北三省的地區,由於東北軍在國民政府不抵抗的政策之下直接撤出了東北,因此日本軍隊的囂張氣焰一時無兩,揚言三個月就可以攻下整個中國。1937年的時候,日本正式對中國發起了全面進攻,在日軍的攻勢之下,中國很快就丟失了大半的領土,不得不進行戰略性的轉移。
而日本為了守住這些已經佔領的領土,在這些地方修建起了堅固的炮樓,防止中國軍隊的反攻,中國軍隊也在炮樓上面吃過很多虧,但是依然勇猛地不斷向炮樓發動攻擊。那麼抗日戰爭時期, 攻下一座鬼子的炮樓, 我軍能收穫多少物資? 實情令人心酸。
現在有很多抗日題材的影視作品,在這些影視作品之中,日本軍隊的炮樓根本就沒有太強的火力,僅僅只需要小股的兵力就能夠攻佔下來,但事實上真正的戰場上,這樣的場景根本就不可能出現。二戰的時候日本為了能夠做到快速支援,修築的炮樓都是以點成線的方式修築的,一旦哪一個炮樓遭受到了攻擊,很快就能夠得到附近炮樓的支援。因此在抗日戰爭期間,如果一次性沒有集結到足夠的火力和重武器,先要快速攻下一個炮樓基本是不可能的。
炮樓僅僅只是日軍防禦的據點,在這裡面自然不會存放太多的物資,即便是軍事裝備也僅僅只是足夠防守就行了,而生活物資更是會就近掠奪中國百姓。因此即便是我軍花費大量的精力、付出極大的犧牲才打下一個炮樓,也不會有特別大的收穫,可能最多也就能夠繳獲幾挺機槍和少量的彈藥,糧食之類的生活物資更是少得可憐。但就是這點物資,對極度缺乏資源的我軍而言也是一筆財富,實在是令人心酸不已。
從些方面來看,抗日戰爭中去打炮樓從收益上來說確實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情,但是為了中國的領土主權完整,為了將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眾多的革命先輩們即便是咬著牙也要往前衝,他們憑藉著落後的武器,以自己的血肉之軀作為代價,一次次向敵人發起衝鋒,只為贏得勝利,令人發自內心地感到崇敬與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