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之初,中國開始把注意力轉向英國人和俄國人都在覬覦的南部邊疆。一八九O年,榮赫鵬上尉(十四年之後,他帶兵遠征拉薩)被派遣到帕米爾地區,目的是查明中國的領土主張的理論上的界限,並鼓勵國人把勢力擴充套件到那裡去。國人告訴榮赫鵬說,中國的邊界是沿著喀喇崑崙山脈以及印度河與塔里木盆地之間的分水嶺。一八九二年,中國為了具體表明領土主張,在喀喇崑崙山口樹立了一個界石,界石上的銘文宣告中國領土自此開始。英國表示贊成中國把喀喇崑崙山後面的無人地區佔領起來。不過,他們指出既然並沒有聯合進行標界工作,中國的界石從國際法說來不能被認為是有任何價值的,並且指出,邊界協議需要有兩方面參加才能達成。

  喀喇崑崙山口於是成為中印邊界上確定了的、雙方都接受的一個點,但是在該山口的兩邊邊界線的走向仍然是不明確的。中國為了進一步表明邊界是沿著喀喇崑崙山的,在一八九一、一八九二年間,派出李源鈵踏堪整個南部邊疆地帶。他溯喀拉喀什河而上,到達哈吉欄干[ 注:中國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修建的公路經過這裡。 ] ,接著向南,越過阿克賽欽,經過似乎是林濟塘窪地,到達羌臣摩河。李源鈵是一位吃苦耐勞、意志堅強的旅行家。但他不是一個勘察家。他所寫的關於這次旅行的記載,是模模糊糊的。然而當時擔任英國駐喀什噶爾的代表馬繼業對李源鈵的旅行曾有所聞,也不懷疑他的報告的真實性。

  到了十九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中國對自喀喇崑崙山口至羌臣摩河的那段邊界已經有些瞭解。並主張阿克賽欽的領土要求。在一八九六年向馬繼業表達了這種主張。馬繼業給在喀什噶爾的中國長官送了一本地圖,地圖上標著的邊界和約翰遜所畫的一樣把阿克賽欽劃入英國領土。中國反對這種邊界畫法(當時中國曾經把新的地圖拿給俄國駐喀什噶爾的官員看,指出了英國這種畫法對中國不利),中國告訴馬繼業說,阿克賽欽是屬於中國的。馬繼業向他的駐印度的上級報告這件事時,曾表示這樣的意見:“阿克賽欽一部分是在中國境內,一部分是在英國境內。”同年,英國的情報部門所提出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了馬繼業的看法,並表示贊同。

  然而,與此同時,英國前進派的一位有影響的戰略家在倫敦極力主張:為了防止俄國向印度推進,英國不僅應當把整個阿克賽欽包括在英國邊界以內,而且應當把根據約翰遜在一八六五年所畫的邊界走向劃歸克什米爾的絕大部分的領土,也劃入英國邊界以內。他是印度問題的老手陸軍少將約翰·阿爾達,當時擔任英國參謀總部的軍事情報處處長。他於一八九七年一月一日,向印度事務部呈交一個檔案,提出了這個建議,闡述了前進派的見解和他們所擔心的問題。他的建議雖然當時未被採納,但是它在關於邊疆政策的長期不斷的辯論中卻一直產生看影響。

  阿爾達提出上述建議的前提是:中國過於軟弱,無法充當俄國和印度的北部邊疆之間的緩衝。他指出俄國積極向印度推進其邊界,他預料俄國終將併吞至少是新疆的東部地區,然後就會極力將其邊界儘可能地向南推進。他注意到英國政府已經習慣於把喀喇崑崙山當作印度在東北方面的天然邊界,他也承認喀喇崑崙山形成一條可以接受的防禦性的邊界,它易於確定,難以透過,而且妥善地隔開了雙方的居民。可是,他接著說:喇崑崙山的自然條件,它的廣度、高度、交通極難以及人口稀少等因素,使得對實際分水嶺進行警戒成為不可能。如果要充分地維護邊疆安全並收集對手行動的情報,就必需要在它的北面的斜坡下,沿著那些與山脈平行的河谷自由巡邏。

  他的結論是英國的政策應當旨在嚴密防止對手佔領這些與山脈平行的河谷並進而準備對山口進行突然攻擊。為此目的,英國應當建立一條可以使英國擁有各山口北邊的鄰近地帶的邊界。

  阿爾達的備忘錄隨後具體畫了這樣的一條邊界,它不是沿著喀喇崑崙山的分水嶺,而是沿著喀喇崑崙山以北的一系列山脈(包括崑崙山脈)的山峰。按照阿爾達建議的沿著崑崙山脈的邊界,阿克賽欽以及葉爾羌和喀拉喀什河系的上游地區就都劃入了印度境內。

  倫敦方面對這位軍事情報處處長所提出的戰略性的方案,自然是會十分重視的。但是印度的官員們卻認為阿爾達的建議只不過是一位坐在辦公室裡的將軍的不切實際的推論。總督埃爾金警告倫敦方面:既然中國主張阿克賽欽主權,那麼,如果試圖推行阿爾達所提出的邊界,就必然會冒著使英國同中國的關係緊張起來的危險。阿爾達希望阻止俄國人向前推進,而上述嘗試恰恰會使俄國人加速向前推進。埃爾金說,阿爾達認為一條山脈的山峰從軍事角度來看未必就是一條好的邊界這種看法也許是對的;但就喀喇崑崙山邊界而言,看不出把邊界推到這道大山的另一邊在戰略上有什麼好處,因為越過大山入侵印度的事情是不會發生的。他再三說明,他自己的戰略思想與阿爾達的不同,是根據親自到過這一地區的軍官們的報告和意見而形成的。

  埃爾金總督拒絕了阿爾達這種旨在解決俄國向前推進所引起的問題的前進派方案。然而他和他的顧問們同在倫敦的人們一樣,也都是很關心這一問題的。一八九五年,即在他拒絕阿爾達的上述建議前兩年,他自己就提出過對俄國向前推進要給予“一個明確的界限”的建議,他要英國直接同北京接觸以解決中國和克什米爾之間的邊界。不過,在同中國人接觸之前,英國必須首先決定他們自己要把邊界定在哪裡。英國在一八九八年對此做出了決定。埃爾金採納了馬繼業的方案,即按照一條沿著拉宗山脈的邊界線將阿克賽欽分別劃歸英國和中國,拉宗山大體是東西走向,這道山把北面的阿克賽欽腹地同南面的林濟塘窪地分割開來。倫敦批准了這樣一條邊界線。一八九九年三月十四日,英國駐北京公使竇訥樂向中國方面提出了這條線。

  關於印度西北部同中國的邊界應當劃在哪裡,倫敦和印度在不同時期有各種不同的想法,然而向中國政府提出過的,只有這一條線,所以它具有特殊意義。這條一八九九年線(或稱馬繼業-竇訥樂線)是折中的產物。它一方面反映了英國熱中於越過喀喇崑崙山脈建立邊界的戰略考慮,另一方面也承認一個實際可行的建議應當顧及中國的利益(因為要由雙方同意才能確定邊界)。根據這條線,整個喀拉喀什河谷、一條商道、一個自古以來的玉石產地以及幾乎阿克賽欽腹地的全部地區將劃給中國。同時,由於這條線是沿著拉宗山脈,因而劃歸印度的有林濟塘窪地、整個羌臣摩河谷,以及更北面一些的奇普恰普河。 儘管英國方面非正式地獲悉在新疆的中國地方當局表示不反對這條英國所建議的邊界線,可是中國卻從未對這個一八九九年的建議給予答覆。繼埃爾金擔任總督的寇松極力主張:既然中國沒有拒絕一八九九年建議,就應當告訴中國,英國今後打算把這條線當作邊界。但是,寇松的這一建議沒有下文。這時英國的邊境政策,又根據俄國的壓力大小和中國的軟弱程度這兩個因素的變化情況而搖擺不定。

2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章逢集戰役,首次與敵整編十一師交手,3個縱隊攻不下敵軍一個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