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人類戰爭史上有記載的最早的登陸作戰發生在公元前490年,當時波斯軍隊在希臘馬拉松地區實施登陸作戰,而力量較弱的希臘守軍最終擊敗了波斯軍隊。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喬治.華盛頓率領部隊分批乘坐獨木舟於1776年12月25日出其不意地橫渡德拉瓦河,對駐守新澤西州特倫頓市的英國守軍發動攻擊,這是美軍歷史上首次使用兩棲登陸力量。1847年墨西哥戰爭中,美國海軍陸戰隊從海上登陸併成功佔領了墨西哥韋拉克魯斯港。19世紀美軍最後一次兩棲登陸作戰發生在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美軍兩棲登陸部隊攻擊了位於菲律賓群島上的西班牙軍隊。

機械化登陸艇LCM(3)模型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使用的一種登陸艇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幾乎沒有任何兩棲登陸作戰,而兩次大戰期間,從兩棲登陸作戰理論到作戰裝備都沒有太大發展。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日軍對當時現有的貨船進行了改裝,在船首設計了可開關的艙門,這樣便於大量登陸部隊快速進出登陸艦艇。這種創新的設計引起了美軍的注意,美國海軍陸戰隊於是也要求造船廠為其設計一種適合美軍作戰特點的登陸船隻。

日軍在淞滬會戰中使用的登陸艇

不久,美國新奧爾良的商人希金斯將自己的一個名為“尤里卡”的設計方案提供給了軍方,並使用按照這種方案建造的登陸艇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密西西比河水域進行了試驗。海軍陸戰隊接受了這一人員登陸艇(LCP)方案,但海軍方面卻提出反對,他們認為該登陸艇噸位太小,而且其外形尺寸也與美軍當時運輸艦上吊艇柱的尺寸不相匹配。經過對方案進行一系列改進,希金斯艇業公司最終獲得了合同並建造了20000只不同型別的登陸艇,但主要是人員/車輛登陸艇(LCVP),此外還設計建造了噸位較大的機械化登陸艇(LCM)。事實上,為美軍建造登陸艇和登陸艦的承包商原先多是設計建造民用快艇和漁船的公司。

美軍在阿留申群島阿圖島繳獲的日軍登陸艇

二戰爆發後,這些公司和一些鋼鐵企業以及橋樑建築公司都參與到了為美軍建造兩棲登陸艦艇的工程中。艾森豪威爾將軍對這些登陸艇作出了很高評價,他認為“這是二戰中最重要的作戰武器,而希金斯則幫助我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希金斯的尤里卡艇在路易斯安那州龐恰特雷恩湖的一次登陸試驗

人員登陸艇(LCP)的前身就是20世紀30年代希金斯的“尤里卡Eureka”艇。早期的“尤里卡”艇完全是木製,並且有一個小船艙。這種小艇吃水很淺,由於船頭設計的十分牢固,可以保證小艇在一般速度下直接登岸或在與障礙物碰撞時不易損壞。後來發展的軍用型LCP(L)[注:即大型人員登陸艇 Personnel Landing Craft, Large]艇全長11.2米,甲板寬3.3米,滿載條件下吃水1.1米,排水量8.2噸。LCP(L)艇可裝載25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或3.7噸的作戰物資。採用225馬力的格雷.馬林6缸柴油發動機推進,也可採用其他汽油或柴油發動機,最大航速8節,續航力210千米。船員通常有3人,一人負責駕駛,兩人操作位於艇首的7.62毫米口徑M1919 布朗寧機槍實施自衛。LCP(L)艇在引擎、燃油艙等處都有裝甲板防護,登陸士兵在艇內的矮凳上乘坐,並由艇兩側下船登岸。

美軍最成功的的登陸艦艇,大量建造的希金斯登陸艇LCVP

LCP艇還有一種艇首加裝了可放下的登陸梯板的改型,稱之為LCP(R)[注:即梯板人員登陸艇 Personnel Landing Craft, Ramp],改型的LCP(R)極大地縮短了人員登岸的時間,同時有效載荷也有所增加,可裝載39名士兵或3.9噸作戰物資。LCP(R)艇全長10.9米,較LCP(L)稍短,這主要是因為去掉了艇首而改裝成了登陸梯板。艇寬3.3米,也較LCP(L)艇更窄。LCP(R)完全採用木製結構,滿載排水量為11噸。與LCP(L)一樣,LCP(R)也可採用包括150馬力帕爾默發動機和225馬力格雷.馬林發動機推進。其中後者採用較多。

車輛登陸艇(LCV)是由人員登陸艇發展而來,可保證人員登陸的同時能立即得到車輛支援。LCV的艇首同樣採用登陸梯板設計,艇長的位置改到了後甲板,發動機的位置不變,同樣多采用格雷.馬林發動機。LCV艇長11米,艇寬3.3米,滿載條件下吃水0.9米,排水量10噸,最大航速10.4節,續航力120海里(航速7節)。一艘LCV可裝載一輛一噸重的卡車,或36名全副武裝計程車兵,或是4.6噸的作戰物資。

諾曼底登陸

車輛/人員登陸艇(LCVP)可謂是二戰中最為重要的武器之一。這主要是得益於它向敵灘頭快速投放、撤離或反覆輸送部隊、裝備和給養的突出能力。除了位於艇首的登陸梯板以外,全艇採用木製結構。LCVP艇全長10.9米,艇寬3.2米。滿載條件下吃水1米,排水量12噸,最大航速9節。採用格雷.馬林發動機推進。滿載條件下采用最大馬力推進時,航程可達110海里。通常一艘LCVP上配備乘員3人,一名艇長、一名機械師及一名水手,後兩人同時負責操縱7.62毫米M1919機槍。艇首的登陸梯板由兩舷上的吊繩收放,兩舷都有裝甲鋼板為艇上的人員和車輛實施防護。登陸梯板本身也有一定防護功能,而且上面有小窗,可供艇上人員向外觀測。登陸梯板放下後長2.1米,上面設計有防滑條以方便人員和車輛進出。

坦克登陸艇LCT-MK5型

美軍的坦克登陸艦(LST)是二戰中最著名的兩棲登陸艦艇,是在1941年英國政府向美國要求援助時應運而生的。在那時,美國工廠每天為英國至少製造100輛坦克,LST的任務就是裝載這些坦克橫渡大西洋並將其運送到作戰區域。起初,LST準備在英國本土建造,但由於德國空軍的戰略轟炸,自1941年11月起,LST全部改由美國的海岸工廠和內陸港口建造。

1944年5月11日在弗吉尼亞州的一次演習中,一輛M4謝爾曼坦克正駛出LSM-201的艦首登陸艙門。

該艦全長100米,寬15.2米,滿載排水量4080噸。LST的坦克甲板艙容積達2626立方米,可容納兩輛坦克或裝甲車輛並排出入。艦上甚至可以裝載一艘坦克登陸艇。LST-1到LST-512號艦上裝有升降機用來裝卸貨物,其餘的安裝有登陸梯板。LST-531號是個例外,該艦在艦橋前方安裝有一個9.1米 x 4.9米的貨物艙門用來裝卸物資。LST艦上裝有兩臺900馬力的通用公司或費爾班克.莫爾斯柴油發動機,採用雙軸推進,最大航速僅為9節,航程6000海里。大戰期間,美軍的LST共有兩種型號:舷號分明是LST-1到LST-541 和LST-542到LST-1152。後期生產的LST的有效載荷比早期型要少,LST-1153號甚至採用了蒸汽動力,但未投入使用。

大型步兵登陸艇艇LCI(L),人員從舷側登陸

LST艦的武器裝備因使用場合和時期的不同而不同,沒有標準配置。通常是2門雙聯40毫米博福斯火炮、4門40毫米炮、12門20毫米厄利孔炮,此外還包括數量不等的76毫米炮、7.62毫米機槍以及12.7毫米機槍。其中40毫米炮和76毫米炮都可由艦上的MK 51光學瞄準指揮儀和MK52雷達射擊指揮儀指引射擊。由於其體形巨大航速較慢,在整個戰爭中共損失了40艘。

坦克登陸艦LST-742

大戰期間,美軍曾將47艘LST改裝成了緊急維修登陸艦(ARL),此外還將部分LST改裝成了魚雷艇補給艦(AGP)、戰鬥損傷維修艦(ARB)、海軍飛機維修艦(ARV)和救撈船(ARS-T)等。1964年,美國將LST-325號艦賣給了希臘海軍,2000年12月重返美國,該艦目前陳列在美國亞拉巴馬州墨比爾市的亞拉巴馬號戰列艦紀念公園裡。

在實際作戰中,小型的登陸艇多由高速攻擊艦(APD)、坦克登陸艦(LST)或運輸艦(AP)運送到登陸作戰區域,並在近岸水域投放入水。登陸艇的外表面常有與登陸艦一致的偽裝,多數為霧灰或海軍藍塗裝。登陸艇由船舷兩側的吊艇柱下放到海面,人員則由運輸艦兩側的貨網登上登陸艇。所有登陸艇呈戰鬥隊形快速登岸直到灘頭被完全控制。在大戰中,美軍充分運用了這種有效的武器,在與日本、納粹德國以及義大利的作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35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授銜時,東野司令部十位高階將領,分別授予啥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