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自誕生之日起,就是海軍最重要的突擊兵器。潛艇戰鬥群和水面艦艇部隊相互配合,就構成了長矛和強盾,守衛國家的海權和專屬海洋經濟區。
潛艇技術和反潛技術是共同發展的,總體來說,浩瀚的海洋給潛艇提供了極佳的隱身環境,所以反潛依然比較困難。特別是AIP潛艇技術(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的發展,讓潛艇不用浮出水面,發動機的振動噪音也越來越小;流線型的螺旋槳/泵射推進器減少了空泡的產生;消音瓦可以吸收反潛聲吶的聲波,減少反射;這些技術都讓潛艇成為了真正的"大洋黑洞",先進聲吶系統不僅讓潛艇可以在水下避碰,還可以先敵發現,先敵開火。今天就來說說這些技術背後的故事!
早期潛艇都是柴—電混合動力潛艇。潛艇在水面航行時,是不需要過氧化鈉藥板的,此時會排出潛艇內混濁的空氣,引入新鮮空氣,供應艇員呼吸和柴油發動機的運作。在水下航行時,潛艇會在離水面20米左右伸出通氣管,然後啟動柴油機發電。待電池充電完成後,全速下潛,利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航行。隨著反潛技術的進步,利用通氣管充電的戰術也越來越危險,因為柴油機也要排出廢氣,很容易被紅外探頭監測到,這也是二戰後期納粹狼群戰術損失慘重的原因之一。
狼群戰術的失敗也包括雷達技術的進步,在德軍潛艇憑藉夜色在水面充電時,裝有機載10CM雷達的反潛飛機就會把航線周圍的海面"犁一遍",所以德國潛艇的活動範圍也越來越有限;英國人甚至想出了這樣的"奇招":故意讓本國潛艇在水面以半潛狀態航行,然後在潛艇周圍撒上海鷗愛吃的食物,時間一長,海鷗的"潛意識"裡就知道跟這個"黑影"有吃的。所以德國潛艇一浮出水面,就有海鷗在其上方盤旋,隨之而來的就是盟軍戰機的反潛航彈。
此外,美軍高層還專門去拜訪了數學家,改變了以往的護航戰術。通俗的說,大西洋的航行基本是固定的,擔任偵察的U艇發現運輸船隊後,馬上通知整個狼群,夜幕降臨,狼群出動,撲向聚集在一起的"獵物"。在二戰的時候,遠端偵察技術還沒有出現,所以船隊和"狼群"的相遇是概率性事件。所以在狼群經常活動的海域,船隊分散行動,避免"把所有的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到了潛艇活動不頻繁的海域,船隊再進行集結,這樣的戰術甚至在中國索馬利亞護航都借鑑了(我的老師參加過護航)。
在這樣的戰術和護航反潛機的立體打擊下,狼群的損失越來越大,最終鄧尼茨失敗了。
為什麼盟軍能夠確定狼群的大致活動區域呢?因為他們之間的無線電交流太頻繁了,鄧尼茨要求U艇發現"獵物"後要向其他所有U艇傳送情報,召集整個狼群。所以在"恩尼格瑪"破譯後,狼群的活動範圍基本都被盟軍掌握了。
鄧尼茨發明狼群戰術的原因你絕對想不到,那是因為納粹海軍太弱了,為了對抗盟軍,必須劍走偏鋒。另外某個胖子規定"所以會飛的都屬於空軍"。但是這種以戰術彌補技術的偉大思想的確是值得我們借鑑的。而現代潛艇作戰的一些新戰法,如深海封鎖、機動攻擊、聯合攻擊等,幾乎都是"狼群戰術"的進階版。
可能有人會問,潛艇充一次電不是可以航行很久嗎?那樣狼群不就可以避免被發現了。不是的,二戰的潛艇都是使用鉛酸蓄電池,電池能量密度和現在是遠遠不能相比的,哪怕是現代社會,新能源汽車依然有很多的不足。此外,狼群為了讓魚雷更加精準,並沒有在水下攻擊,這加大了被發現的機率。
當然,納粹是罪惡的。單就這種戰術看,四兩撥千斤都是處於劣勢時的最優解,畢竟30年陸軍,50年空軍,100年海軍。為了扭轉北非的局勢,丘吉爾創立了現代特種部隊的鼻祖—SAS特別空勤團,同樣的戰略思維。對於狼群戰術,丘吉爾也說過,"這些小東西差點掐死我們的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