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最近,號稱要向南海派出軍艦的英國,面臨著另一件麻煩事,最大的戰艦"威爾士親王號"因為漏水事件,半年不能出港。

早在10月的時候,這艘航母就已經曝出漏水的狀況,而這次,據說內部管道破裂,積水接近0.9米,最重要的是灌入機艙的都是鹽分很高的海水。參照之前美海軍的"好人理查德號"變為"熟人理查德號"的經歷,艦體的金屬部分會受到相當嚴重的侵蝕,電氣裝置和精密部件等都要受到嚴重的影響。

從最近的窘境裡,大英海軍後備力量之"虛"可見一斑,實際上對任何一個海權大國來說,比造軍艦更重要的是修軍艦,假如戰艦炸一艘少一艘,供應跟不上戰損,那麼耗盡力量就是個時間問題。

看看現在的海洋霸主當年是怎麼崛起的就可以知道,二戰開始時美海軍一共有戰列艦17艘、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19艘、驅逐艦165艘、潛艇106艘,其中太平洋艦隊為戰列艦9艘、航空母艦3艘、重巡洋艦12艘、輕巡洋艦9艘、驅逐艦67艘、潛艇12艘。對比而言聯合艦隊戰列艦10艘、航空母艦10艘、重巡洋艦18艘、輕巡洋艦20艘、驅逐艦112艘、潛艇75艘。

看起來日本並不吃虧,而且前期一直壓著英美軍隊打,無論是陸上還是海上都是一路平推,但是造出了一支龐大而又有精神的海軍之後,聯合艦隊最終還是死在了"虛胖"問題上。不僅造艦太慢,而且損管體系更是差了一大截。

今日天高風浪平,幹掉企業就算贏,這是今天用來調侃當年IJN的段子,而當年的企業號也確實是美國海軍的幸運星。曾經一度被三顆炸彈直接命中並大量進水,但是隻用一小時就完成了滅火堵漏;後來在被六枚炸彈直接命中,龍骨損壞的情況下擊沉了幾艘IJN重巡,但是下一次日機再來時,卻發現"How old are you?"(怎麼老是你)

這還只是航空母艦的故事,那些個頭更小的戰艦,在戰鬥中受傷後經過維修又重返戰場的戰艦中,有的被炸成這樣:

或是這樣

很多戰艦受傷時甚至很難認得出是一艘船,但是在美軍的"付費外掛"中都神奇得重返戰場。

對對方而言,這種和金剛狼一樣的自愈能力很容易把心態打到爆炸,一番拳腳下來,發現對手的傷口肉眼可見地癒合。即使打個昏天黑地,即使自己在某一次獲勝,也很難高枕無憂,誰知道自己昨天炸燬的那艘船會不會今天就出現在望遠鏡裡!

這種損管能力,是及其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工業基礎最直接的展現形式,沒有足夠的人,就很難有足夠多熟練的技術人員,也就很難儲備後備力量;沒有龐大的工廠和配套企業,很難保證自己的武備會不會因為某一個零件的缺失而裝備不上。

當時的美國即使在戰爭結束時依然能排出足以對抗大多數力量的軍隊,而日本和德國已經被耗得幾乎油盡燈枯,畢竟美國自產鋼鐵和橡膠就足夠撐得起龐大的開支,而日本和德國還需要別人來供應。

可以看到的是,自從甲午海戰後一蹶不振的中國海軍在建立新中國後,用了七十年的時間,重回世界第二海軍的位置,每年下水戰艦數量在20萬噸,要知道,這是在中國每年的軍費佔GDP比例比當年二戰戰敗國德國和日本還要低的情況下做到的。

在年初的疫情肆虐時,中國所能動員的重型卡車、醫療物資、工廠產能大家都有目共睹,在超強動員力和超強工業產能下,潛在的軍事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雖然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人們意識到和平才是最寶貴的,但是時至今日,拳頭大小依然是生存的基礎。在國家和國家之間,能造多少戰艦、飛機和坦克直接決定了自己的訴求能被滿足到何種程度。

23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捷克MSS41反坦克步槍,無託結構,緊湊小巧的單兵重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