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了解陸軍大口徑自行火炮的朋友們應該對德軍的"卡爾"自行火炮十分熟悉,這是二戰時曾經服役過的最大口徑自行火炮.其在攻陷,佈列斯特堡和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以及鎮壓華沙起義時立了大功。不過本次的主角並不是"卡爾"自行火炮,而是當今服役的最大口徑自行火炮,不過更準確的名字應該是2S4"鬱金香"型自行迫擊炮。

當然,鬱金香自行迫擊炮憑藉著其240毫米的巨大口徑,以及在前蘇聯及蘇聯解體後的各個曾經加盟國大批量服役,使它當之無愧獲得了世界第一的稱號。鬱金香自行迫擊炮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設計,其中於1967年在蘇共中央委員會和蘇聯部長會議上的第609-201項決議後被正式命名為鬱金香。

該火炮被指定由烏拉爾機械廠研發和製造,在1969年時製造出了三輛原型車,並於1971年完成測試,於1972年開始正式量產,它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88年,在17年間一共生產了588門鬱金香自行迫擊炮。該炮原本是應該配備蘇聯最高統帥部預備役炮兵,在蘇聯解體後,大部分都被俄羅斯接收(在役40,後備390),而少量被哈薩克等小加盟國接受,但是不知為何,該火炮還在利比亞軍隊中存在。

鬱金香自行迫擊炮的主要武器是由普姆機械製造工廠的設計局設計製造的M-240型迫擊炮車載型的代號叫做2B8,由於其高達400 tf的反衝力,因此鬱金香採用了解除安裝自行式火炮底盤,並在作戰炮位將迫擊炮卸下放在貼合在地面上的底鈑上。因為如此之大的口徑必然會導致炮彈的重量急劇上升,最常裝填的高爆彈就已經重達130千克,而火箭助推型的高爆彈則達到了228千克,因此該炮採用了後膛式裝填。

而車內配備兩個彈鼓式彈藥架,這兩個彈藥架中最多可以裝填20枚高爆彈,或者10枚火箭助推高爆彈,在裝填彈藥時,先通過轉輪轉出所需的彈藥,然後由車上裝載的小型吊臂系統將彈藥吊起至於火炮後膛平行的滑軌上,再由裝填手手動裝入火炮,在火炮仰角為60°時,火炮的平均射速約為62秒一發。

為了應對來襲的敵方輕裝甲目標,還配備了PKT機關槍,以及AKM突擊步槍的支架,訊號槍的發射架,甚至還配備了RPG7V型反坦克榴彈的射擊支架,其他武器的可運輸彈藥還包括:機關槍子彈1,500發,突擊步槍子彈600發,18枚訊號彈和2枚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的榴彈。不愧是俄羅斯人,連自行火炮的防衛都武裝到牙齒。

在火炮的彈藥配置上,2B8迫擊炮的主要彈藥包括最大射程為9.65 km的53-F-864型高爆彈和最大射程為19.69 km的3F2型火箭助推高爆彈,以及搭載有1K113型制導炮彈。此外針對240毫米M-240和2C4迫擊炮開發的特種彈藥,類似於凝固汽油彈,榴霰彈等炮彈,甚至還有核炮彈等,鬱金香也可使用。

為了精確打擊,在瞄準方面該炮的設計師也下足了功夫。為了全天候作戰,在車長的位置安裝了TKN-3A組合瞄具和OU-3GK型紅外大燈。為了精確瞄準目標,使用了MP-46M全息瞄準鏡,並且還在駕駛員的位置配備了兩個TNPO-160型稜鏡觀察裝置,以及用於夜間行駛的TVNE-4B型夜視儀。

快速轉移陣地是自行火炮不可或缺的一點,鬱金香採用了SU100P的改良型地盤,配備了V型12缸 四衝程 柴油發動機和V-59U液冷系統,使其可以在60km每小時的速度下狂飆。

鬱金香自行迫擊炮的首戰是蘇聯侵阿戰爭,由於其高機動性以及可以"隔山打牛"的特性,被廣泛使用在摧毀阿富汗軍隊的山洞營地,關鍵道路,以及土質要塞(由於阿富汗高原的土質大多為粘土等,122高爆彈會卡在被加固過的土質要塞牆壁上,而不能有效引爆和殺傷)。

其後的使用便是在第二次車臣戰爭中了重複 ,特別是在1999年末和2000年初攻佔格羅茲尼時,絕佳的證明了該型火炮在巷戰中的高效性。它們還被用來摧毀山區游擊隊的混凝土防禦工事,由於車臣叛軍的部隊大多為蘇聯老兵,因此構築的防禦工事較為堅固,在152毫米炮彈久攻不下的情況下,俄軍只得以240毫米的鬱金香來進行炮擊,調來的10輛鬱金香便在幾天內有效的摧毀了全部防禦工事。

在反恐戰爭中城市巷戰成為主戰場的今天,這種大口徑自行迫擊炮將會越來越發揮出它應有的實力!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身披重甲威風凜凜的B1重型坦克,最終卻沒能守住法蘭西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