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洞房花燭夜,是人生四大樂事之一,新婚燕爾,正是夫妻之間最濃情蜜意的時候,如果沒有特殊情況,誰也不願意離開自己新婚的妻子。然而,在1958年,卻發生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剛剛和心愛之人舉行了婚禮的連長,在第二天早上卻莫名其妙地消失了,既沒有給妻子留下任何一句交待的話,也沒有告訴家裡人自己到底去了哪裡。
就算是冰火兩重天,可能也不會比這種感覺更糟糕,連長的妻子前一秒還沉浸在新婚的幸福氛圍裡,下一秒卻陷入了歇斯底里的抓狂當中,她問公公婆婆知不知道他們的兒子去了哪裡,公公婆婆只是不停地搖頭嘆息;問鄰居有沒有看到丈夫出門的蹤跡,鄰居們無人知曉;問丈夫的同事、領導,是不是有能聯絡上他的方法,沒有一個人知道內情。
經過了長時間的煎熬後,一邊擔憂丈夫安全,一邊又疑竇叢生的妻子,差點就要發了瘋,幸好這個時候,失蹤已久的丈夫從千里之外的甘肅酒泉給她寄來了一封信,告知自己一切平安,不用擔心,才讓妻子從痛苦的情緒中走了出來,但是對丈夫具體去了哪裡,現在到底在做什麼工作,她依然是一頭霧水。
妻子不知道,丈夫在新婚的第二天,就拋下她不辭而別,都是因為那天清晨接到了一通非常神秘的電話。電話那一頭說話的,是他的老首長,老首長交代他,立刻啟程趕到西北某個地方去,執行一項特殊的任務,而且這件事情要絕對保密,不能告訴任何人。
連長察覺到老首長的語氣嚴肅,心裡當時就明白了這一定是一項非常重大的任務,但是想到剛剛新婚的妻子,他還是有點猶豫不決,忍不住又問了一句:“連自己的妻子也不能告訴嗎?” 老首長的回答讓他的額頭冒出了一點冷汗:“是的,否則將以洩露軍事機密處理。”
回頭看了一眼還在熟睡當中的妻子,連長有點依依不捨,但他還是果斷地收拾起了行裝,一個人悄悄地離開了這個溫暖的家,離開了最親愛的家人,也離開了自己深愛著的妻子,他不會想到,這一去,就是漫長的5年。
新婚燕爾,丈夫卻拋下妻子神秘失蹤,這樣的事情在普通人聽來,可能有點難以置信,但是工程兵司令陳士榘將軍卻說:“這樣的故事,在7169部隊非常多”。這位不辭而別的連長,正是進入了7169部隊,7169部隊,成立於1958年,主要負責原子彈試驗場和導彈實驗靶場的整個工程建設。為了執行任務,戰士們面對的不僅是和家人的無奈離別,更是冒著巨大的生命危險。
2
新中國成立初期,在國際上的地位還不是很高,周邊強敵環伺,形勢不容樂觀,1958年夏天,高瞻遠矚的毛主席在軍委擴大會上發表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講話:
“沒有原子彈這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我們就搞一點原子彈和氫彈,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毛主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我們之所以在國際上說話不算數,就是因為沒有原子彈,因此,核彈試驗就是接下來國防建設事業上重中之重的工作。
1955年8月,透過周總理和美國代表的不斷談判,並以釋放11名在朝鮮戰爭中俘獲的美軍飛行員作為交換條件,終於讓被美國扣留多時的錢學森拿到了移民局允許他回國的通知,錢學森歸心似箭,立即啟程,帶著妻子蔣英和一雙兒女登上了“克利夫蘭總統號”輪船,回到了心心念唸的祖國。
回國後,錢學森擔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首任院長,主持“兩彈一星”——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星的研製工程,“兩彈一星”工程,旨在發展國防尖端技術,透過擁有有效的自衛核威懾力量,保衛國家安全,打破帝國主義的核威脅。
不過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在試驗之前,需要先建好原子彈和導彈試驗基地,這時候,工程兵就有了用武之地了。陳士榘當時是工程兵司令員,雖然身經百戰,但聽到錢學森在軍委會上關於發展導彈技術的分享後,依然是熱血沸騰,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動之情。
會議過後,陳士榘專門找到錢學森問:“在發展兩彈方面,我們工程兵能做什麼?”錢學森回答:“搞‘兩彈’是離不開工程兵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1958年4月,為了建設導彈、原子彈試驗基地,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一支代號為“7169”的工程兵部隊,由陳士榘將軍擔任工程兵司令,主要負責導彈試驗場(代號為20基地)和核彈綜合試驗場(代號為21基地)的整個工程建設。7169部隊是兵團級單位,以剛剛從朝鮮撤軍回國的志願軍19兵團機關、志願軍工程指揮部和志願軍後勤部為基礎組建而成。
在陳士榘的帶領下,十萬大軍秘密開進了新疆塔里木盆地東部的一處神秘之地——羅布泊,這裡曾經見證了樓蘭古城的繁榮,如今卻是渺無人煙的沙漠。
這十萬人的隊伍裡,有的是科研工作者,有的是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在執行秘密任務,不能告訴家人自己去了哪裡,更不能洩漏自己的行蹤,他們抱著“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不懼亂石飛走的狂風沙海,不畏晝夜溫差巨大的嚴寒酷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風餐露宿、渾汗如雨,只為了實現能夠讓祖國屹立於世界之林的“兩彈”夢。
多年後,陳士榘依舊記得當時帶著專家們首次去考察時的情形,隨著直升機飛得越來越遠,空氣也變得越來越稀薄,他感覺到就像是有一個沉重的石頭壓在了自己的心口,連呼吸都變得很困難。陳士榘不禁深吸了一口氣,看了一下窗外,飛機已經連續飛行了3個多小時,卻沒有看到一片綠地,當飛機靠近天山時,陳士榘問飛行員:“能飛進峽谷去嗎?”飛行員縱然是經驗豐富,如今心裡也很是忐忑:“從來沒有飛過。”
在陳士榘的鼓勵下,飛行員鼓起勇氣將飛機開進了峽谷,從一個山口中穿了出去,接下來大家眼前一亮,呈現在眼底的是廣袤無垠的塔里木盆地。核試驗區域要求半徑200公里的範圍內沒有生物,透過空中勘察,最終將核試驗區域劃定在了哈密以南、敦煌以西的羅布泊西北地區,這裡地勢開闊平坦,但荒無人煙,不適合任何工業和農業的發展。
核試驗區域就這樣敲定了,一個月之後,一萬人的施工隊伍就開進了羅布泊。緊接著,一個一個的人,一支一支的部隊,都神秘地“失蹤了”,一個代號為“7169”的部隊在羅布泊誕生。
從1958年中央軍委的第一個調令開始,羅布泊先後調來了兩個步兵師、一個鐵道兵師、一個空軍分部、九個工程兵團、兩個汽車運輸團、一個通訊工程團、兩個工程建築公司、三個野戰醫院、一個機械修配廠、一個木材加工廠,加起來有浩浩蕩蕩的十萬之眾。部隊的生活區有一個非常詩意的名字:馬蘭,被稱為馬蘭基地,取自鹽鹼湖旁頑強生長的馬蘭草,馬蘭草,象徵著戰士們不怕任何困難的奮鬥精神。
羅布泊是一片真正的荒原,放眼望去,遍地都是幹沙、泥沼、鹽鹼地,沙漠中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地表溫度高達四五十度,夜晚溫度又會驟降到10度以下。在基地的建設過程中,衣食住行全都成了問題,戰士們用篳路藍縷、披荊斬棘的開拓精神,克服了一切困難。
住的是用雙手在沙灘中搭建起來的帳篷,吃的是採來的野菜,沒有實驗室,就在烈日下做高溫試驗。為了打一隻野羊開葷,有時候會追趕幾百裡,為了運水,有時候需要跑一百多里。部隊收集的雨雪水裡面,經常會有很多蚊子,為了不浪費,都是連著蚊子一起喝下肚。條件如此艱苦,陳士榘卻雲淡風輕地說:“蚊子也是一種昆蟲嘛,反正已經煮熟了,說不定還能補充點營養呢!”
在生活的苦難之外,因為自然條件惡劣,戰士們還會隨時遇到被大風捲走、被流沙掩埋的生命威脅。一位地質隊的女技術員在帳篷門口看報紙,突然一陣風把報紙吹跑了,她趕緊去追,結果卻再也沒有回來。一個戰士到孔雀河邊割蘆葦,就這樣神秘失蹤,找了好幾天不見蹤影,一年後,才在蘆葦叢中發現他的遺體。
300多名為核試驗和基地建設獻身的戰士,永遠長眠在馬蘭基地的烈士陵園,碑文上寫著:“他們來自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靠著對國防科技事業的一片赤誠之心,有的在試驗場壯烈犧牲,有的在建設基地中以身殉職,有的在平凡的崗位上積勞成疾悄然離逝......”
1960年,經過一年多的日夜奮戰後,一名工程兵在測定爆心插入了一根木樁,這根小小的木樁,標誌著亞洲第一座核試驗場的誕生,不久後,在爆心位置,聳立起了一座百餘尺高的鐵塔,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就靜靜地躺在裡面,爆心周圍的三千臺監控儀器,將準確記錄下原子彈爆炸的全過程。
1964年,隨著羅布泊上空一聲巨響,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試驗成功,這石破天驚的一幕,陳士榘多年以後回憶起來仍然興奮不已:
“一團巨大的火球騰空而起,衝擊波狂風般地向周圍捲去,緊接著便是震耳欲聾的鳴響,猶如陣陣驚雷。雷鳴聲消失後,雪白的濃霧在空中翻卷,濃煙挾著塵柱滾滾上升。而後,漫漫大漠中冉冉升起了一朵美麗的蘑菇狀煙雲。”
1965年新春聯歡會上,毛澤東來到解放軍高階將領中間,一手拉住陳士榘的手,一手指著張愛萍將軍說:
“祝賀你,你們(指工程兵)立了功,他們(指國防科委)出了名;你們做窩(建成的兩彈基地),他們下蛋(成功爆炸原子彈),我們中國人說話算數了!你們都立了大功!”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毛主席向來都是舉重若輕,幽默睿智,哪怕是“兩彈一星”這樣的國家大事,他都非常形象又云淡風輕地說成了“做窩”、“下蛋”,在場的將領們聽了,都是開懷大笑,每個人的心裡都是如釋重負,從此以後,中國真正成為了一個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在國際上地位將今非昔比。
3
7169部隊從成立到撤編,為完成特殊使命只存在了短短的5年時間,在勝利完成兩彈基地的工程建設後,由第十九兵團改編的7169部隊撤到河南洛陽整編, 7169部隊隨之從解放軍的編制序列中撤消,為兩彈一星工程立下了汗馬功勞7169部隊,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由於當時特殊的國際環境,7169部隊執行了極其嚴格的保密制度,十萬大軍都是悄悄地來到了羅布泊,又悄悄地離開了羅布泊。代號為“7169”的這支部隊裡,究竟有哪些人,他們的名字,根本無從知曉,他們成了真正的無名英雄,在特殊的歷史時刻,悄無聲息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
7169部隊的所有工作人員,無論是工作地點,還是工作內容,都必須對包括父母、妻兒、朋友、戰友、同事在內的所有人嚴格保密,家屬們多年來都不知道自己的親人究竟去了哪裡,家信都是統一從甘肅酒泉寄出,對他們的具體所在,家人們完全無從知曉。
剛開始去的時候,連戰士們自己都不知道具體的工作內容,每天都在根據上級的指示埋頭苦幹,卻不知道到底在完成一件什麼樣的任務,條件非常艱苦,戰士們的心中難免疑惑:“我們連打的什麼仗都不清楚,一天到晚矇在鼓裡,暈頭轉向的,也不知道究竟是要幹啥。上刀山下火海我們不怕,但死也要死個明白吧。”
看到戰士們這樣的狀態,陳士榘認為,為了讓大家有動力,可以在內部公開任務,有了偉大理想的支撐,戰士們才會更有幹勁,因此就跟大家交了底:“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建一個原子彈、氫彈試驗靶場。”戰士們一聽,都興奮不已:“想不到這輩子還能趕上這樣偉大神聖的事業!”
7169部隊,就是這樣一支神秘的部隊,1958年,他們出現在了那片自從樓蘭古國消失以後就再也無人問津的神秘戈壁灘,歷經千難萬險,默默完成了一項艱苦卓絕的任務,卻只留下了一個代號。
1987年,陳士榘將軍在《歷盡滄桑的歲月》中回憶:“在當代中國人的心目中,只知道從事兩彈研製的科技工作者和發射試驗部隊,而未聞那個特殊的名字,即代號為 7169部隊的特種工程指揮部。想到這裡我內心感到有說不出的內疚和懷念。無論是已故的,還是活著的,我們都不應忘記他們。因為他們代表了一個時代,一個艱苦創業的時代;他們也開闢了一個時代,一個巨龍騰飛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