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十年前的中東地區,美國為恢復科威特主權,徹底將伊拉克軍隊從科威特境內驅逐,發起了一場戰爭:史稱海灣戰爭。
以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僅用42天,就給予了伊軍以"毀滅性打擊"。伊軍堅持的時間與二戰時號稱"歐洲第一陸軍"的法國堅持的時間基本一致。
在此次戰爭中,美軍動用的各種"現代化武器"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尤其是考慮到以傷亡600餘人的代價便能殲敵數萬,可以說是舉世震驚。
美軍
雖然海灣戰爭的起始時間被界定為1990年8月,但美軍真正"開始動手"是在1991年的1月份。
在此之前,聯合國和美國已經多次向伊拉克提出抗議,而伊拉克之所以敢對外界的抗議和警告置若罔聞,是因為他有著在當時看來十分強勁的軍事實力:號稱百萬人的正規軍、四十八萬人的預備役,裝備坦克5600輛,裝甲車7500輛,火炮3800門。
陸軍大量裝備的蘇式T72和69式坦克的效能優於我軍當時的59式主戰坦克,這樣的地面火力和機械化水平放眼全世界也算是"高水平"。
伊拉克空軍擁有包括米格29、米格25、米格23等二代和三代作戰飛機770架。防空部隊擁有防空導彈1000多部,高射炮10000門,高射機槍數萬挺,其"KARI"防空系統包括: 4個地區防空作戰中心,16個截擊引導中心,70餘個防空指揮與報告中心。
伊軍戰鬥機、地空導彈和高射炮構成的立體火力網,基本覆蓋了所有空域。因此,伊拉克可以說具備了中東最完整的現代化綜合防空體系,並且,伊軍此前又經過了8年兩伊戰爭的錘鍊,實戰經驗相當豐富。
除了厚實的家底外,讓薩達姆有膽量敢跟美國開戰的原因還有美國的"失敗經歷":越南戰爭和阿富汗戰爭都曾讓美國深陷泥潭、無法自拔。
而且,在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不斷增加後,美國國內的反戰呼聲必然高漲,國內的輿論將會成為美軍"有力的絆腳石"。
入侵科威特
於是,膽大妄為的薩達姆於1990年8月2日,悍然入侵科威特,僅過了十七個小時,科威特首都便徹底淪陷。完成對科威特的佔領後,薩達姆直接對外宣稱"科威特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自1990年8月到1991年1月9日,聯合國、美國以及多個阿拉伯國家紛紛向伊拉克提出抗議或進行交涉,但都沒能促使伊拉克撤軍,戰爭已經無法避免。
1991年1月12日,美國國會授權軍隊將伊拉克逐出科威特,此後不久,盟國的其它國家也授權它們的軍隊;
1月16日,布什總統簽署了給美軍中央總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國家安全指令檔案,命令美軍向伊拉克開戰。
1991年1月17日,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轟炸巴格達,海灣戰爭正式爆發。
在外界看來,軍事實力不容小覷的伊軍很難在短時間內被美軍"摧毀",即使不是一場"持久戰",至少也會有相當一段時間的"僵持"。但美軍卻把仗硬生生打成了"碾壓局"。
因為沒有人能想到,當時的美軍的軍事科技和作戰理念已經把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遠遠甩在了身後。
在戰爭開始前,美軍的"沙漠盾牌行動"僅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使海灣地區的美軍總兵力達到24.5萬人。其中,地面部隊17萬人,800輛坦克;空軍部隊3萬人,各型飛機444架;海軍部隊4萬人,各型艦船85艘,艦載機553架。
F-117
首先展開的"空中戰場",成為了美軍新式戰鬥機F-117大顯身手的舞臺:這種具備"隱形"功能的空戰利器在當時看來簡直是滿滿的"科幻感",如同從電影中走出來一般。其怪異的造型讓它看起來很不現實。
配備了鐳射制導炸彈F-117轟炸精度極高,幾乎精確到了:一顆炸彈能把一個工事炸出大洞,第二顆炸彈能從洞口鑽進去,消滅掉裡面所有的人員和裝置。更關鍵的是,伊軍的雷達根本"看"不見它!只能對著黑漆漆的天空亂打一氣。
除了F-117這種"超現實"武器外, 美軍的F-15、F-16戰鬥機,A-10攻擊機,F-111戰鬥轟炸機,海軍的艦載機F/A-18、A-6、A-7, 陸軍航空兵的AH-64"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和AH-1"眼鏡蛇"攻擊直升機等等,其先程序度在當時也都足以傲視全球。而伊軍中能與F-15/F-16抗衡的也僅僅是蘇式的米格29和法國的"幻影"。
空戰期間,美軍加油機每天出動300架次,晝夜不停地給軍機加油。
B-52轟炸機
在對伊軍的轟炸中,全世界還第一次見識到了B-52轟炸機的威力。除了有著恐怖的載彈量,B-52還是當時唯一能發射巡航導彈的轟炸機機型。這就讓美軍擁有了軍艦和B-52兩種"遠端武器",伊軍對此毫無辦法。
與此同時,波斯灣和紅海的美軍軍艦也沒閒著,他們發射了122枚"戰斧"巡航導彈,以超過800公里的時速超低空飛行,成功躲避了伊軍的雷達,並飛行一兩個小時後準確擊中1000公里外的目標。
在海空一體的碾壓下,"最能打"的米格29根本沒有升空的機會。所有的軍用機場和地面設施都被摧毀殆盡,強行起飛的伊軍戰鬥機到了天上,也只有"逃跑"和"被擊落"兩個選擇。制空權徹底被美軍掌控。
當空中阻礙消失後,美軍更是對伊軍採取了"地毯式"轟炸。作為一個有著豐富轟炸經驗的國度,美國曾給世人留下過"東京大轟炸"的深刻印象,當時策劃轟炸的空軍少將李梅更是榮獲"燒烤大師"稱號。當然,適合日本的"烹飪方法"並不一定適合伊拉克。
美軍轟炸伊拉克
對伊轟炸的主要目標依然是摧毀伊軍的公路、橋樑、工廠、發電站等一切地面設施,徹底打垮伊軍的指揮系統。超高效率的轟炸讓伊軍遭到了"平均1天損失一個裝甲營"的損失。在被動挨打了三十八天後,薩達姆盼望已久的地面作戰終於開始了。
數量上佔據絕對優勢的伊拉克陸軍一直以來都想靠地面部隊"硬碰硬"來消耗美軍,同時彌補在其他方面雙方武器上的代差。可令伊軍沒有想到的是,美軍的M1A1M主戰坦克依舊碾壓了蘇式T-72。
而從作戰理念來說,伊軍也遠落後於美軍,薩達姆對裝甲部隊的認知和應用依然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機械化兵團作戰"。
M1A1
當雙方擺開陣勢要大幹一場的時候,外界都以為這將是蘇德戰場上"庫爾斯克戰役"的翻版,可現實往往是骨感的,在具備"夜視能力"和"精確打擊能力"的M1A1面前,伊軍的T-72只能向瞎子一樣,盲射一通。
射程和威力同樣佔優的M1A1總能先發制人,而T-72永遠都在被動挨打。而喪失了空軍掩護的伊軍坦克要面對的其實是來自空中和地面的雙重打擊。
就這樣,薩達姆引以為傲的地面部隊在堅持了100個小時後,撤出了科威特境內。
美軍在海灣戰爭中展現出的壓倒性優勢令人瞠目結舌。各種精確制導武器和夜視儀器輪番上陣,"精準高效"可以說是美軍此次作戰的最大特點。美國能以壓倒性的優勢取得戰爭的勝利,除了武器本身外,就是其"資訊化程度"遠超伊拉克。
為了能夠獲取近實時的戰場動態,美軍在海灣這一塊小小的區域動用了幾乎所有電子、光學偵查手段。從太空的光學、電磁衛星,到高空上的U-2偵察機,到E-3"望樓"空中預警機再到低空的MH-53"低空鋪路者"。
同時,為了完善前方的資訊指揮系統,美軍甚至不惜呼叫了當時還處在研發階段的兩架E-8A"聯合星"指揮機。而且,在開戰前幾日,美軍便獲取到了伊軍各個頻道的雷達和無線電訊號特徵。
在戰爭期間,只要伊軍一開啟雷達,便會被美軍鎖定進而摧毀。在開戰後,空軍更是專門執行了"對敵防空火力壓制"作戰:美軍先是以無人機誘導伊軍雷達陣地工作。
在伊軍雷達開機之後,美軍作戰飛機的雷達上,便會出現地面雷達訊號,因此只要立馬發射反輻射導彈,它便會自動循著訊號飛向就近的雷達天線,進而摧毀目標。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夜戰"的優勢,美軍飛機、坦克、步兵戰鬥車乃至單兵武器上都裝備了紅外夜視裝置、鐳射夜視儀和紅外熱成像裝置等夜視夜瞄器材,使美軍的武器裝備在夜間可以發揮同在白天一樣的作戰效能,更有效地打擊伊軍,更快地推進戰役戰鬥的程序。
正是由於我們看到了美國在海灣戰爭中展現出的恐怖的軍事科技實力,直接導致我國的國防建設從"刀槍入庫、馬放南山"轉變為"暴兵式發展"。
而現在,最能證明我國軍事力量強大的無疑是近年來西方鼓吹的"中國威脅論",尤其是美國每年必出的《中國軍力報告》,充滿了對中國在軍事行動方面的無端指責和錯誤估計。
只有你強大了,才會有威脅。雖然中國人自古以來都是"以和為貴",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腳步,一刻也不能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