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達49年的時間內,我國戰略火箭部隊一直非常低調,極少公開露面,並且還取了一個非常含蓄內斂的名稱:第二炮兵,我們通常稱其為二炮。
二炮正式成立時間是在1966年7月,但早在十年前,著名空氣動力學專家,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在一次講課中,當著眾多高階將領的面,在黑板上寫下了"火箭軍"三個大字。錢學森當時就對在場的將軍們預言,未來將會是導彈主導的時代,解放軍要建立一支專門的導彈部隊,來執行戰略核威懾和戰術打擊任務。這便是二炮的最早起源。
面對當時錯綜複雜的外部環境,中國要組建一支核常兼備的戰略力量,首先要做的就是保密工作,不能讓對手過早的察覺。周總理將其命名為"第二炮兵",既充滿深意,又低調含蓄,於是第二炮兵這個名字就正式成為這支神秘軍種的對外代號。他們終年奔波在大山之中,很多人一生都隱姓埋名,默默無聞的付出。一直到1984年建國35週年大閱兵,拖著一排排巨大的東風-3型中程彈道導彈出現在世界的面前,二炮部隊才算是正式對外公開。
也首次明確的告訴那些有非分之想的國家,中國的核大棒不是鬧著玩的。
此時,二炮還是以核導彈為主,常規彈道導彈為輔的結構,遠沒有現在發展的如此全面。之所以出現現在的局面,還不得不感謝美國人。96臺海危機,美軍雙航母編隊現身東海,咄咄逼人,大有隨時準備出動艦載機空襲我國沿海經濟特區的架勢。我軍進入全面動員狀態,就連轟-6轟炸機飛行員,都罕見的配發了54式手槍和壓滿實彈的三個彈匣,從上到下都做好以命相搏的準備。
就在這時,二炮出動東風-15導彈營,向海上預定目標連射三枚導彈,全部精確命中,極大的震懾了美軍的囂張氣焰,讓雙方實力對比重新達成平衡,危機才逐漸化解。
從此時開始,二炮進入了飛速發展階段,常規導彈和反艦彈道導彈專案被高度重視起來。我們現在看到的東風-21和東風-26都是在這種背景下進入了研發程式,並最終成為今天中國反制美國航母力量的一張王牌。
隨著2016年新年曙光的到來,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第二炮兵改名為火箭軍,是從兵種升級到了軍種,也是回到了錢學森教授最初提出的設想,讓這支戰略性的強大力量有了更清晰,更準確的定位。當然其中也參考了俄羅斯戰略火箭軍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強化中國三位一體核力量體系的建設。
有了導彈就要尋找發射的機會,早在二炮組建初期,導彈部隊就經常在深山裡不斷的機動,和美國的偵察衛星玩捉迷藏,幾十年功夫下來,最終確定還是地下隧道工事隱蔽性更好,不但能躲避衛星的偵察跟蹤,遠端秘密機動,還能隨時轉移發射陣位。這套隧道工事綿延數千公里,被稱為中國的"地下長城",已成為中國火箭軍部隊的一大優勢。美軍方人士曾估算,有了這套令人讚歎的地下工事,美國幾乎沒有辦法消滅中國的陸基核力量,一旦中國發起反擊,美國的主要城市也將隨之灰飛煙滅。
除此之外,在由二炮改名為火箭軍之後,中國導彈部隊也更主動,更積極的展現自己的實力,發揮威懾效果,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這也就是說,中國開始逐漸放棄韜光養晦的策略,向有所作為發展。特別是最近一段時期,美國海軍頻繁進出南海,東海,聯合周邊國家搞各種小動作,打擦邊球,妄圖以有限的軍事摩擦來扭轉特朗普政府所面臨的不利局面。火箭軍部隊及時出擊,從內陸和沿海發射陣地,同時發射東風-21和東風-26導彈,同時命中南海區域內的預定目標,警告對手不要輕舉妄動,中國不是你們轉移矛盾的沙包,想找人打架也要看清楚物件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