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前的法國在航空界佔有很重要的一席,曾有很多著名航空設計師在法國發展,在這種氛圍的影響之下,法國的航空技術自成一派,其軍用飛機也顯得與眾不同,大有自立門戶與世界各領風騷之氣象。拋開大環境的影響,今天咱們來看一款法國在二戰前設計的戰鬥機,看它到底有多獨特。
SE.100雙座雙引擎戰鬥機在1937年開始設計,於1939年首飛,計劃在1940年下半年開始批次生產,甚至投入到可能爆發的大戰中去。
該機採用全金屬結構,中單翼佈局,飛機顯得非常的肥胖短促,不過它只是“駝背”得很嚴重而已。兩具發動機艙分佈兩翼,為了平衡扭矩,兩具發動機驅動的螺旋槳是往不同的方向旋轉,尾平翼位置低於主機翼,在尾平翼頂端佈置垂尾。
整個機身背部隆起,背部前方設定駕駛艙,後方設定另一名成員的位置,和二戰時一些輕型轟炸機一樣,後方成員主要是操作機炮攻擊追尾的敵人,不知道設計師為什麼要給戰鬥機設定這樣的結構,並且戰鬥機在高速機動的時候,後方成員被甩來甩去的不知道會不會暈機。
別看這款飛機挺醜的,但是武器配置絕對是一大狠角色,第一架原型機中在機頭上安裝3門20毫米機炮,後方成員操作另一門機炮,到第2架原型機上時,前機炮變成了4門,自衛機炮變成了2門。拋開格鬥效能,單說機頭這4門20毫米機炮,在整個二戰的戰鬥機中都不落伍。當然還有在機頭安裝6門機炮,在機腹額外增加2門機炮的想法,這個設計可能是考慮到對地攻擊的需求。
飛機的發動機採用了多種型號,包括普惠R-1830雙黃蜂發動機,生產型定為Gnome-Rhône14N-20 14缸風冷徑向活塞發動機,單臺輸出1081馬力。
與當時大部分機型不同的是,該機採用了少見的前三點式起落架,前起落架收起於機頭下方,而兩個後起落架位置卻很特別,在雙垂尾的下方,讓人很擔心尾平翼會經不起衝擊而折斷。
SE.100經過測試,達到了法國空軍的標準,其綜合作戰能力超出了法軍現有的戰鬥機。但是這款飛機和當時法國眾多具有發展前途的在研專案一樣,隨著法蘭西戰役的爆發而失去了服役的機會,就算能夠量產,空軍也需要時間來訓練飛行員和地勤人員,以及等待工廠生產足夠多的飛機,然而法國人最缺的就是時間,註定了SE.100無緣二戰。
該機重7500千克,長11.8米,翼展15.7米,高4.28米,採用2人機組,最大飛行速度580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499千米每小時,最高升限6500米,最大航程1300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