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作為北歐小國的挪威在二戰中慘遭納粹德國的毒手,經歷了長達5年的被佔領時期,直到1945年5月隨著德國的投降,挪威才再次獲得了獨立。由於二戰中挪威遠離主要戰場並未收到直接波及,因此當地的德軍在向盟軍投降時仍然還保留著完整的建制,其所擁有的各式裝備也仍然基本完好,而這些裝備最終都被重新迴歸祖國的挪威軍隊所接收。再次重獲獨立的挪威人很快發現他們正面臨著另外一場可能發生的戰爭,而重建之初的挪威軍隊實力虛弱,急需各式武器裝備,為了不重演1940年的歷史,挪威人將目光投向了那些之前接收的德國武器,而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裝甲車輛。

1951年挪威軍隊使用的三號坦克與三號突擊炮正在訓練中

起源

在開始正文之前,我們必須先介紹一下挪威人的這些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是怎麼來的。

1940年3月,德軍在柏林附近的達本多夫成立了第40特種裝甲營(Panzer-Abteilung 40),以用於支援入侵挪威和丹麥的德軍部隊,該營下屬有3個裝甲連以及一個特種裝甲排共42輛一號坦克,21輛二號坦克,6輛1號指揮車以及3輛NBFZ重型坦克。第40特種裝甲營在抵達挪威後便與英軍以及挪威軍隊發生了數次交火,這些戰鬥導致該營蒙受了一些損失(1輛NBFZ、2輛二號以及8輛徹底損壞完全修復除籍)。為了彌補這些損失,德軍先後從本土運來了20輛三號坦克作為補充(第一批為5輛D型,第二批為15輛G/H型),這是三號坦克第一次在挪威出現,儘管他們沒能趕上挪威戰役的收尾階段,但他們隨營主力一起參加了之後在芬蘭進行的“銀狐行動”,直到1942年12月一直在芬蘭前線作戰的第40特種裝甲營才被德軍下令返回奧斯陸並準備改編為第25裝甲師第9裝甲團2營,在留下了16輛一號坦克和3輛三號坦克後該營剩下的22輛坦克回到了挪威,第40特種裝甲營最終在1943年6月10日被解散,該營剩下的人員和裝備直接被併入了第25裝甲師。

德軍的三號坦克在挪威進行渡河訓練,日期不明

就在第40特種裝甲營在芬蘭和蘇聯人殺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後方的德國人也沒閒著,自法國戰役結束後德軍就陸續利用擄獲而來的法軍戰車來成立新的戰車營。1942年1月8日成立了第214坦克營,下轄有三個戰車連都配備繳獲的法國坦克。隨著戰爭擴大,德軍開始擴充裝甲部隊的規模,包括陸續組建新的裝甲師,在古德林及挪威佔領軍司令阿道夫·馮·謝爾(Adolf von Schell)中將的努力下,第25裝甲師於1942年2月25日於挪威成軍。成軍之初主要的基幹部隊為第214戰車營及奧斯陸步槍團(Schützen-Verband Oslo)等佔領軍的部隊,1942年11月25日,原本隸屬第18裝甲師的第18戰車團團部轉屬至第25裝甲師,並在12月4日改編為第9戰車團團部,從芬蘭撤回的第40特殊戰車營則改編為該團的第二營,第214戰車營改編為該團的第一營,加上第146和147裝甲擲彈兵團及第91裝甲炮兵團,第25裝甲師至此完全成軍。

建軍之初的第25裝甲師一開始主要使用繳獲的法軍坦克(如H35以及S35坦克),但後來也陸續接受了三號坦克以及三號突擊炮,儘管該師原計劃用於監視瑞典軍隊,但由於同時期東線戰事吃緊,德軍最終決定將該師投入東線戰場,但是第9戰車團第一營仍然被留在挪威並奉命改編為挪威戰車營(Panzer-Abteilung Norwegen),此時該營共有47輛三號坦克,到當年年底該營又合併了其他一些佔領軍警備單位並被改名為挪威裝甲師(Panzer-Division Norwegen,但實際上僅有一個團的規模罷了),由於一直沒有戰鬥任務,挪威裝甲師於1944年5月被解散,大部分兵力被用於補充老東家第25裝甲師,最後剩下的一點殘羹剩飯則與第21裝甲旅的剩餘人員合併以後再次被重組為挪威裝甲旅( Panzergrenadier-Bataillon "Norwegen" )。1945年1月,挪威裝甲旅接到了移動到納爾維克,準備抵擋蘇軍對挪威北部的進攻的命令,但剛剛抵達後沒多久該旅就接到了德國投降的訊息,之後從建軍起就沒開上一槍的挪威裝甲旅奉命向英軍投降。

在1945年5月挪威裝甲旅奉命投降時,該旅還有25輛裝備5 cm KwK 39火炮的三號坦克(具體型號未知),36輛三號N型坦克以及10輛三號突擊炮(型號為 F/8 型和G型),這些德軍坦克隨後被英軍直接移交給了挪威軍隊。

這些德國坦克在移交給挪威軍隊時車況不一,有些已經完全損壞無法使用,有些則仍然保持著良好的可用狀態,大部分接受的三號坦克都接受了戰時改裝和翻新,有些還裝備了裝甲側裙板和Zimmerit抗磁性塗層。由於這些車輛在效能上已經過時且狀態不一,挪威陸軍在戰後並沒有立刻將其投入使用,而是作為儲備物資儲存了起來,直到1948年挪威人才又想起這些德國坦克來。

1945年向英軍投降的挪威裝甲旅。可見其中的一些三號坦克加裝了裝甲側裙板

挪威軍隊的使用

在二戰以前,挪威軍隊在裝甲部隊的編制和運用方面上可以說沒有任何經驗,在戰前挪威僅僅從瑞典購買過少量的L120輕型坦克,而且這些坦克還沒運到挪威的時候該國就遭到了入侵。隨著冷戰的開始,挪威再次面臨遭到入侵的可能,這次的威脅來自北方邊境上直接接壤的蘇聯,儘管其本國的地形並不適合大規模運用裝甲部隊,但北方蘇聯實力強大的裝甲機械化大軍仍然讓挪威人深感壓力巨大。1946年,挪威成為了美國提出的“ MAP”計劃中的援助接收國,作為美國提供的軍事援助的一部分,挪威陸軍從當年開始接收美製M24霞飛輕型坦克,挪威裝甲部隊從這裡開始邁開了真正的第一步。

挪威陸軍M24霞飛輕型坦克群

時間到了1948年,在分析了上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之後,挪威軍方認為,在未來的戰爭中保衛全國的幾個重要空軍基地將是阻止蘇軍進攻的關鍵點之一,特別是位於首都附近的加勒穆恩空軍基地、位於東南沿海的索拉空軍基地和位於中部的瓦訥空軍基地更是防禦的重中之重。為了加強機場守軍的實力,挪威軍隊決定為機場守軍配備裝甲車輛,以幫助機場守軍擊退可能的傘兵進攻,但是當時挪威軍隊手頭的裝甲車輛實在數量不夠,陸軍也不捨得將剛剛才接收的M24輕型坦克用於這種次要任務,於是那些繳獲的德國坦克和突擊炮就進入了挪威人的視野。

在檢查了所有庫存的三號坦克後,挪威陸軍最終從其中挑選出了25輛狀態尚可的三號坦克,並將在當年將這些坦克運往奧斯陸附近的Trandum陸軍基地進行重新檢修,由於三號坦克此時早已停產,車輛零部件已經很難找到了,因此在檢修中挪威人只好從已經無法使用的三號坦克上拆下零部件裝到這25輛狀態尚可的三號坦克上,一些實在找不到的零件則用本國的手工仿製品代替,一些車輛的機槍在檢修時被發現也已經缺失,挪威軍隊則用繳獲的MG42輕機槍作為代替。相比之下,接收的三號突擊炮狀態明顯要好得多,在進行檢查後挪威人發現接收的全部10輛三號突擊炮都仍然保持著可用狀態,全部車輛的檢修工作都在1948年11月完成並正式入役,挪威軍隊也同時規範了這些德國坦克的制式名稱,三號坦克被重新命名為Stridsvogn KW-III,而三號突擊炮則被重新命名為Stormkanon KW-III。

挪威軍隊的三號坦克與三號突擊炮,1949年

在作戰使用方面上,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被編成了三個龍騎兵團(實際規模為連級),全部劃歸給機場保衛團使用,用於三個最主要基地的防衛工作。其中第一龍騎兵團負責保衛奧斯陸附近的加勒穆恩空軍基地,第2龍騎兵團負責保衛索拉空軍基地,第3龍騎兵團則負責保衛瓦訥空軍基地,編制上採用混編模式,每個龍騎兵團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按2:1的比例混編,為了加強反坦克能力,龍騎兵團還裝備了牽引式的75毫米PAK40反坦克炮(同樣是繳獲自德軍的),除了裝甲車輛和牽引式反坦克炮外,龍騎兵團還裝備有摩托車、威利斯吉普和福特森0.68噸卡車用於運輸和聯絡等用途。

作為上次世界大戰遺物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並沒能在挪威陸軍裡服役很久。就在三個團相繼形成戰鬥力的同一年,1949年挪威成為了剛剛建立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第一批成員國,其重要的戰略位置讓挪威軍隊得以獲得更多的援助,到1950年,挪威陸軍現役的M24輕型坦克數量已經達到了125輛,老態龍鍾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日漸落伍,最終三個龍騎兵團都在1951年換裝了M24霞飛,老舊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就此走完了在挪威陸軍裡短短2年的服役生涯。

1951年臨近退役的挪威三號突擊炮與三號坦克罕見照片

結局

在又被作為儲備物資保留了2年以後,挪威陸軍中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最終在1953年全部退役。其中的3輛三號坦克被部署到巴杜弗斯機場充作固定火力點使用,這些坦克被埋入深約4米(13.1英尺),長5.5米(18英尺)的坑中,只有炮塔露出地面,並有一個簡單的木製庇護所作為保護,坦克的發動機,變速箱,傳動軸等動力部件都被完全拆除,炮塔改以人工方式旋轉,挪威人還在這些坦克的車體上切了一個洞,這個洞和一條混凝土隧道直接相連,成員可以從這裡出入坦克並補充彈藥。這三輛以碉堡形式存活的三號坦克服役到了1960年,之後被博福斯40毫米高炮所取代,為了給博福斯高炮騰出位置,這三輛坦克又被挪出陣地並就地掩埋了起來,這倒也讓其因禍得福的得以倖存到今天,2007年在機場擴建工作中這些坦克又被人挖了出來,其中的一輛在經過修復後如今已經在芬蘭的博物館展出,另外兩輛的修復工作則至今還在進行中。

挪威陸軍的三號坦克掩體示意圖

2007年被挖掘出的其中一輛三號坦克正在修復中

2007年挖掘出的其中一輛三號坦克

至於剩下的三號坦克以及三號突擊炮在1953年退役後大部分都被直接廢棄或作為靶標使用,有2輛挪威三號坦克倖存到了今天,他們在退役後被挪威陸軍捐獻給了博物館,其中的一輛目前在奧斯陸國防博物館展出,另外一輛則在陸軍的Rena兵營中展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958年一位芬蘭陸軍後勤軍需官Aaro Manskinen在挪威度假期間曾經意外的找到了一些已經報廢的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在他向本國報告以後挪威以低價向芬蘭出售了這些報廢的德國裝甲戰鬥車輛,芬軍則在接收了這些車輛後就將其全部拆解作為零件使用,靠著這些來自挪威的零部件,芬蘭的三號突擊炮群得以一直維持運轉到了1960年代才退役。

挪威陸軍的三號N型坦克“黃1號”,這也是上文提到的那3輛被當做固定炮塔使用的坦克之一

挪威陸軍使用的其中一輛三號突擊炮。型號為Ausf F / 8型,該車塗有挪威陸軍標準的冬季雪地迷彩,這種迷彩一直使用到1980年

1951年挪軍的三號坦克與三號突擊炮

挪威與德國裝甲戰鬥車輛的這段短暫的故事就這樣結束了,三號坦克和三號突擊炮在挪威裝甲部隊的歷史上只是個匆匆過客,其最大的意義大概就是幫助挪威陸軍培養了第一批坦克車組人員,為挪威裝甲部隊的後續發展奠定了一些基礎。

而挪威人下一次與德國坦克結緣,則要到1971年了.....

1971年,挪威陸軍與西德簽訂了購買71輛豹1NO型坦克的決議,這是自1948年以後,德國坦克第一次回到挪威。

今日挪威陸軍仍然使用豹2A4NO作為現役主戰坦克,不知今日駕駛豹2馳騁雪原的挪威陸軍坦克手們有多少人會知道幾十年前他們的前輩也曾開著德國坦克幹著一樣的事情呢?

40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開國上將被稱為"媽媽",兩次回信拒絕為親屬走後門,一生坦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