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英國之間的實質性防衛合作,在救災和飛機搜救領域已經有相當的發展,並對日本的防衛政策產生了重大影響。
著眼於2021年是英國在印太地區的參與將取得巨大進展的一年,來回顧2013年11月菲律賓颱風後實現的英日防務合作。實際上,透過菲律賓颱風救災工作,日英防衛合作取得了進展。
2013年11月,颱風"海燕"在菲律賓肆虐,防衛省和自衛隊組成聯合特遣部隊,參與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國際救災行動,正在日本進行友好訪問的英國皇家海軍"迪林"號驅逐艦也參與突擊救災。與此同時,已部署在印度洋的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作為"迪林"號的替代艦駛向菲律賓。
由於菲律賓的救災活動,日英防衛合作取得了巨大的進展,取得了三個成果:日英簽訂了《相互提供貨物和服務協定》,海上自衛隊接受了一名皇家海軍常駐聯絡官,並向日本介紹了基於英國方式的戰略通訊。以下是對這些成果的概述。
成果1:締結《日本-英國相互提供貨物和服務協定》(日本-英國ACSA)
海上自衛隊派遣補給艦"TOWADA"號前往該地區時,根據日澳ACSA為澳大利亞海軍登陸艦"託布魯克"號加油。以"託布魯克"號為參考,英國要求日本防衛省提供燃料,但是,日本防衛省向國防部迴應稱,由於日本和英國之間缺乏法律框架,無法對該請求做出迴應。以此為契機,日本和英國防衛當局之間確認了締結日英ACSA的必要性。經過各種調整,協議於2017年1月簽署,並於2017年8月生效。由此可見,日本和英國來締結日英ACSA,是為了應對實際運作需求的制度保障。
成果2:海上自衛隊不間斷地接收皇家海軍聯絡官
在救災行動中,從帕奈島部署到宿務島附近的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和從薩馬爾島部署到萊特島附近的日本"伊勢"號驅逐艦之間相互派遣聯絡官。雖然,在過去的聯合訓練演習中,海上自衛隊經常與其他海軍艦艇進行臨時的人員交流,以達到臨時協調的目的,但在過去,海上自衛隊很少有在突然發生的實際行動中交流聯絡員的情況。
這種聯絡官的交流盡管只有幾天的時間,但不僅在業務上必要,而且還被視為一項有意義的活動,具有政策性的資訊。2015年2月,在這種臨時但有意義的聯絡官交流的基礎上,海上自衛隊實現了永久接受隸屬於美國海軍第七艦隊的一名皇家海軍聯絡官,讓他同時擔任自衛隊聯絡官,這樣,從臨時互派聯絡官到經常接受一名皇家海軍聯絡官是第二個成果。
成果3:基於英國方式的戰略性聯絡傳授給日本
上述"伊勢"號驅逐艦與英國光輝級航空母艦之間相互派遣聯絡官的情況,同時在日本和英國的官方網站上公佈。在防衛省網站上,2013年11月28日發表了介紹日本方面在臉譜網上派遣的聯絡官的文章,同年12月12日發表了介紹皇家海軍聯絡官的文章,隨後在2014年的《防衛白皮書》中,發表了皇家海軍聯絡官的專欄。而在英國國防部網站上,以《英日防務合作的新一頁》為題,刊登了該聯絡官的長篇專欄。
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章中,雖然表達的內容相似,但基本的關鍵資訊和問題的敘述不一定相同,比如強調日本和英國都在為受災國菲律賓進行合作,此外還交換了聯絡官。就日本而言,相關文章的來源完全是防衛省,而英國方面則是由英國皇家海軍和英國駐日大使館釋出資訊,英國防衛省網站並不直接釋出相關文章。相信國防部和自衛隊從這些活動中吸取了教訓,加深了對戰略溝通重要性的認識。
事實上,2014年5月,英國國防部等機構的官員曾訪問日本,並作為戰略溝通專案的一部分,向防衛省、外務省、內閣府的官員進行了演講。後來,日方防衛省和外務省的公共關係官員在倫敦參加了為期一週的講座,本次的專案也有內閣府的人員參加,該專案旨在將戰略聯絡理念傳授給整個政府。值得注意的是,該課程內容包括戰略聯絡學、受眾分析、危機中的傳播、資訊運營方法論等基本理論。這樣,在國際緊急救援活動中,部署在菲律賓沿海的"伊勢"號驅逐艦和英國航空母艦之間相互派遣聯絡官,就是把基於英國方法的戰略通訊引入日本。這是第三個成果。
英日防務合作的未來發展趨勢
日英防衛合作的未來,從多個角度顯示出發展潛力。例如,英國航母和"出雲"號、"加賀"號驅逐艦都將裝備F-35B。儘管艦艇結構不同,但有望相互分享作戰技術。此外,從英國航母的維修和保養角度來看,雖然能力有限,但包括橫須賀在內的港口設施的使用權可能會增加。也有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
關於情報領域的合作,約翰遜首相在下議院表示,希望日本參加由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英國和美國組成的情報合作網路"五眼"。在未來幾個月內,印太地區將透過航母見證英國國家意志。希望從這個角度出發,及時更新日英防衛合作。(參見日本防衛研究所NIDS評註第146號12月7日長沼加壽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