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戰史上,俾斯麥號戰列艦的光芒從來沒有消失過,很多德系軍迷為其痴狂,也有史學家為其書寫傳記,她永遠是戰列艦家族中閃亮的一員。從初戰就擊沉了英國海軍的胡德號戰巡,到單艦被英國海軍主力圍毆並擊沉,整個過程充滿了起伏,為這艘艦增添了一層傳奇色彩。
很多人都知道這艘艦,但是隻看到了她威力巨大的主炮和龐大的體型,以及傳奇且短暫的作戰經歷,而對於俾斯麥號為什麼會被派到北大西洋作戰,則鮮有人知了。或許有人會說派出俾斯麥號是為了打擊英國的海上交通線,確實如此,但這只是最終目的,關於萊茵演習行動計劃的制定問題上,德國人確實做了多方面的考慮。
俾斯麥號戰列艦
1941年3月,二次大戰已經爆發了一年半之久,但由於美蘇還沒加入戰端,所以二次大戰還處於區域性狀態,拋開陸戰不談,英國和德國在海上的鬥爭,使得北大西洋成為當時最激烈的海戰戰場。德國潛艇和水面艦艇在北大西洋的襲擊商船行動,搞得英國人手忙腳亂,顧此失彼,但是德國人也不好過,他們缺少足夠的戰艦和潛艇,無法對英國海軍構成致命威脅。3月18日,被譽為“德國海軍的驕傲”的俾斯麥號戰列艦從基爾港出發,前往斯切爾哈芬港進行訓練,俾斯麥號早在1936年7月就開始建造,直到1940年8月才建造完成,是德國海軍中最強大的力量。在此之前,俾斯麥號已經進行了多次訓練,這是她的最後一次訓練任務,之後便會加入到戰爭中,但是至於讓俾斯麥號幹什麼?去對抗皇家海軍的主力,還是打擊英國商船?船員們還不得而知。
當俾斯麥號在波羅的海訓練之時,德國海軍的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遊蕩在大西洋上,尋找著英國船隊的蹤影,他們的任務就是擊沉儘量多的船隻。就在三天前,這支由呂特晏斯海軍上將指揮的艦隊遇上了英國OB-294船隊,德國艦隊大開殺戒,斬獲頗豐,在兩天內連續擊沉了16艘船隻。現在他們已經在海上游蕩了近兩個月,正準備前往法國港口拋錨。
柏林行動、萊茵演習指揮官:呂特晏斯
這次由呂特晏斯指揮的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的海上破襲行動被命名為“柏林行動”,柏林行動為期兩個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此次行動為德國海軍積累了寶貴作戰經驗,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德國海軍通過對這次行動進行總結後,決定製定派遣俾斯麥號戰列艦前往北大西洋執行破交作戰。
柏林行動地圖
為什麼柏林行動對“萊茵演習”行動計劃的出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為柏林行動取得了很大成功,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他們輕易地騙過了英國人,從丹麥海峽輕而易舉地進入大西洋,使英國海軍的封鎖失去作用。不僅如此,呂特晏斯還給英國海軍制造了德國艦隊仍在封鎖之中的假象,所以德國艦隊在大西洋的兩個月內,沒有一艘英國軍艦對她們進行圍剿。
柏林行動是德國海軍實行的第一次成功的以戰列艦為主力的破交行動,行動所取得的成功也給德國海軍部增加了對巡洋戰爭戰略的信心,他們相信,巡洋戰爭將會給英國的海上交通線造成致命打擊。
在柏林行動中,德國艦隊很好地履行了巡洋戰爭的原則,避免與英軍主力艦船交戰,保全自身實力,而且德國艦隊也證實了,戰列艦將會是攻擊船隊的絕佳武器,因為戰列艦可以輕易摧毀巡洋艦以下的護航艦艇和所有船隻目標。
很顯然,德國人想要將這種戰列艦巡洋戰爭進一步升級,所以他們想要將已經形成戰鬥力的俾斯麥號投入到這種戰略中,俾斯麥號比沙恩霍斯特級更具威力,德國人打算將俾斯麥號從德國本土調往大西洋,同時將位於法國佈雷斯特的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也調往大西洋,三艘艦在大洋上會合作戰,將會給英國海上交通線造成致命打擊。
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北海雙狡鯊”
其次,柏林行動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雖然德國艦隊遇上了多支船隊,但真正被攻擊的只有兩支,因為其他的船隊都有一艘戰列艦護航。2月9日,德國艦隊找到了HX-106護航船隊,但由拉米利斯號戰列艦護航,只能被迫放棄;3月8日,德國艦隊攔截了SL-67船隊,船隊由馬來亞號戰列艦護航,呂特晏斯再次放棄攻擊。
這兩艘戰列艦雖然是一戰老艦,但是其配備的8門15英寸主炮足以對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造成致命傷害。呂特晏斯的“保艦原則”雖然符合巡洋戰爭的原則,避免己方軍艦受損,但是也失去打擊船隊的機會,否則的話,柏林戰役的戰果將會加倍。
為了能夠提高巡洋作戰的效率,德國人想要將俾斯麥號的實力發揮出來,這種更具威力的戰列艦將其用於對抗護航船隊中的戰列艦。具體戰術如下:俾斯麥號和僚艦組成艦隊攻擊護航船隊,俾斯麥號負責吸引船隊中的戰列艦的火力,此時僚艦會對商船發起攻擊,俾斯麥號的目的不是擊沉敵方護航艦艇,而是已強大的火力和裝甲牽制住敵方,掩護僚艦完成作戰任務。
德國海軍根據對柏林行動的經驗教訓進行分析,他們認為俾斯麥號會是比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進行巡洋戰爭的更好選擇,俾斯麥號可以憑藉“歐洲第一戰列艦”的優勢,輔之以巡洋戰爭的戰法,將會給英國海上交通線予以重創。在這種想法的加持下,萊茵演習計劃正式出臺。
油畫:俾斯麥號戰列艦
或許在這裡會有人問了,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二號艦“提爾皮茨”也已經在1941年2月25日竣工了,為什麼不等提爾皮茨號完成訓練後再和俾斯麥號組成艦隊共同出動呢?畢竟這兩艘戰列艦的實力幾乎可以完勝當時英國海軍的戰列艦,打擊護航船隊時更不用考慮戰術,可以輕易摧毀護航力量,況且,柏林行動也是由兩艘沙恩霍斯特級戰列艦共同作戰的,相信,如果是兩艘俾斯麥級戰列艦組成的艦隊將會摧毀大西洋上的一切船隊。
這話是沒錯,提爾皮茨號的加入可以讓萊茵演習行動更加有勝算,呂特晏斯曾經向雷德爾提議,等到提爾皮茨號服役後再和俾斯麥號共同組成艦隊執行萊茵演習行動,雖然雷德爾也曾經想過這一點,但是目前德國海軍面臨的形勢使得他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不等提爾皮茨號完成訓練,由俾斯麥號和一艘僚艦組成艦隊突入大西洋。
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
萊茵演習行動顯得有些時間緊迫,但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雷德爾艱難地做出了這項決定。當時的國際形勢到底是怎樣的,為什麼會迫使雷德爾提前萊茵演習行動?
1941年上半年,作為德國人老對手的英國人並不好過。1940年下半年的不列顛空戰結束沒多久,雖然皇家空軍取得了勝利,但英國國內也遭到了德國空軍的嚴重破壞;英國海軍在大西洋上不僅要忙著圍剿德國襲擊艦,還要警惕來去無蹤的德國潛艇,據統計,德國潛艇在開戰後至1940年底,共擊沉艦船約300萬噸(3019884公噸),這個資料比德國水面艦艇造成的損失要大出幾倍,潛艇逐漸成為主要威脅。
英國陸軍的處境更是不佳,在歐洲大陸,英國陸軍的立足之地正一步步喪失,克里特島成為了英軍的最後一道防線,這道防線也在萊茵演習行動期間被突破;在北非戰場,1941年2月,德國非洲軍團進入北非作戰,在隆美爾將軍的指揮下挽回了義大利軍隊的敗局,英國陸軍反而一敗再敗。
1941年對於英國人來說舉步維艱,麻煩事一堆,而雷德爾看到了這個機會,他想要在英國被忙得焦頭爛額的時候,派出他最強大的戰列艦,給予英國海上交通線致命一擊,他認為柏林行動的成功也證明,英國人的封鎖並非難以突破(事實證明他錯了)。他不能等英國人緩過神來在行動,戰機稍縱即逝。
德國潛艇是英國海上交通線的最大威脅
不僅是英國,整個世界都充滿了火藥味,雷德爾急於實施萊茵演習行動也是出於對美蘇兩個大國的考慮。
雖然美國一直表示中立,但其立場是傾向英國的,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是對英國進行了很多的援助,這些援助幫助英國撐過了許多艱難的時刻,而美國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加入戰爭。美國海軍的軍力並不弱於英國,如果美國大西洋艦隊加入到大西洋戰爭中,那麼德國海軍的處境將會非常困難,水面艦艇能夠突入大西洋作戰的機會會越來越少。
雷德爾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德國將在不久後對蘇聯發動戰爭,一旦蘇德戰爭爆發,陸軍將會成為德國戰爭機器的主力,陸軍將會獲得更多的戰爭資源,反之,海軍的建設就會變得非常緩慢。雷德爾考慮到,為了保證對英破交戰略的成功,海軍需要更多的艦艇,所以雷德爾繼續在巴巴羅薩行動前,帶領德國海軍取得一個輝煌的勝利,讓希特勒看到海軍的價值,為海軍爭取到更多的資源。
德國海軍一直是陸軍的附庸,在三軍中地位最低
不管是因為美國即將加入戰爭對大西洋形勢產生影響,還是蘇德戰爭的爆發會減少海軍的資源,這都促使雷德爾急於派出俾斯麥號,雷德爾希望獲得一個勝利:在英國海軍手忙腳亂、美國人未加入戰端之前,抓住一個大好時機,給英國海上交通線以致命一擊,再把這個勝利拿到希特勒面前,希望他能在蘇德戰爭爆發後能給海軍留下足夠的資源。
或許我們看到的只是俾斯麥號的一次破交行動,看到的只是俾斯麥號擊沉胡德號的震撼,看到的只是皇家海軍主力圍剿俾斯麥號的刺激,但制定萊茵演習行動和派出這艘鉅艦前往大西洋,都是德國海軍在行動前考慮了許久的。
俾斯麥號戰列艦開火
德國海軍對柏林行動進行了深刻總結後認為,俾斯麥號是最適合執行破交戰略的戰艦,但是雷德爾出於對當時國際形勢的考慮,不能等到提爾皮茨號完成準備再和俾斯麥號共同出戰,所以在1941年5月俾斯麥號突入大西洋執行破交作戰的“萊茵演習”行動應運而生。
萊茵演習行動可能存在著海軍戰略思考的錯誤,以及對英國海軍所面臨形勢的誤判,最終導致俾斯麥號沉於英艦炮口之下,但德國海軍部在制定萊茵演習行動計劃時確實經過了嚴密的考慮,我們也知道了為何德國海軍要派出這艘鉅艦前往大西洋……
-
1 #
-
2 #
受傷後,俾艦不應該與歐根親王號分開。
-
3 #
俾斯麥號的船身防護效能有可能是世界第一,這是源於德國海軍一戰時的重要戰略:破交戰,掐斷英國的補給線,靠著潛艇和襲擊艦,這個戰略差點成功了。作為水面艦艇的襲擊艦,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打了就跑,這樣的襲擊艦如果不靠偽裝,就必須依靠高速擺脫敵人的追擊,與此同時,考慮到德國在海外幾乎沒有任何可供軍艦補給的據點,襲擊艦必須有很強的續航力。在這種情況下,對防護和機動的重視影響了德國一戰之後的軍艦設計師,他們的許多作品都是這個思想的體現,比如一系列的“袖珍戰列艦”,主炮280mm,介於典型的巡洋艦(203mm)和戰列艦(300mm以上)之間,航速25節以上,能夠追上她們的巡洋艦是打不過她們的,而能夠戰勝她們的戰列艦又很難追上她們——新的襲擊艦就這樣誕生了,而俾斯麥級戰列艦可以被視作放大版的“袖珍戰列艦”。 當然德國海軍的這種戰略在一戰和二戰時都無一例外地遭到了慘敗。一個本來在地理位置上先天不足的國家對海權的妄想可以在短時間內造出腓特烈大帝,俾斯麥這樣的主力艦,也能讓對方蒙受慘重損失,但海外基地的匱乏,海洋戰略的短視和出海口的封鎖使得這個國家的海軍除了悲劇不可能有第二個結局——考慮到希特勒對征服陸地的痴迷,俾斯麥號的悲劇就更明顯一些,她如果首航能夠不沉沒,想必也會被英國人嚴密監視,動彈不得,在百無聊賴中迎接最後的命運吧——許多悲劇是一開始就註定了的,無論如何結局都不可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所以,即便是囚犯又一次痛打了獄卒,最後還是被趕回了監獄。德佬總是在重蹈覆轍……
-
4 #
卑斯麥真心是運氣差,換句話說就是給胡德那一炮不但用完了運氣連人品也用完了,如果不是舵中彈不能動,咋樣都能跑掉,去法國修好,和空軍配合一下,肯定稱霸大西洋沿岸
-
5 #
倆胡德也打不過俾斯麥
-
6 #
可憐的俾斯麥號,一出港就被英偵察機發現了
各位覺得還行的話就點個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