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他先後參加過3次閱兵

從2015年“9.3”抗戰勝利日閱兵

到2018年“楚戈爾聯合閱兵”

再到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閱兵

從口令員到護旗手

再到教練員

變的是身份

不變的是責任與榮譽

……

他就是第78集團軍某工化旅

政治工作部宣傳科幹事張振超

01

當口令員

2015年初春,剛從馬裡維和歸建的張振超就接到參加“9.3”抗戰勝利日閱兵的通知。他二話沒說,打起行囊就出發。兩年前,他奔赴馬裡維和沒有遲疑,兩年後,走向閱兵場更是從容不迫。

參加此次閱兵,1986年出生的張振超在年齡上並不佔優勢,再加上舊傷纏身,面對高強度的訓練,身體經常“警報”。他強忍疼痛,硬是咬緊牙關挺過了受閱訓練“磨合期”。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東北漢子,張振超說話字正腔圓、聲音洪亮,組織決定讓他擔任“‘平型關大戰突擊連’英模部隊方隊”的口令員。這是組織的信任,也是無上榮耀,他深知責任重大,每次訓練都拼盡全力。

口令員基礎在喊、關鍵在神,沒有“精氣神”就沒有底氣,更沒有穿透力。作為數百人方隊的“擴音器”,吐字和音量決定著整個方隊的水平。為了讓訓練效果達到最佳,他買了分貝測音器,每天進行重複口令訓練,嗓子啞了好,好了又啞,最終達到了口令員的標準。

有一天,戰友給他發來一張呼喊口令的照片,這張照片就是“閱兵臉”,並迅速在網路走紅,引來無數網友點贊。任務結束,他先後被方隊評為“軍姿標兵”“養成標兵”,被閱兵聯合指揮部評為“優秀共產黨員”。

02

當護旗手

2018年9月,初秋的楚戈爾寒風凜冽,飛沙走石。張振超所在旅奉命參加“東方-2018”中俄戰略演習,這是陸軍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跨國聯演,任務艱鉅、使命光榮。

張振超作為宣傳幹事,一方面要負責對外宣傳和文化活動,一方面要作為護旗手參加中俄聯合閱兵。

當地晝夜溫差近20℃,演習場沙塵漫天。作為“護旗手”的張振超依舊熱情不減,全身心地投入到訓練中。練擎旗時,他每天都會在旗杆吊上磚頭,一練就是一小時。身邊的戰友都勸他勞逸結合,畢竟有過受閱經歷,他卻以更高標準,足足堅持了24天。

受閱當天,張振超手持國旗站在某型戰車上,第一個通過主席臺,光榮地接受檢閱,並獲得了俄軍頒發的“鞏固戰鬥友誼”勳章。

03

當教練員

今年初,張振超正擔負戰備值班,盼望著元宵節能與家人團圓,突然接到了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閱兵任務。來不及與家人團聚,他便馬不停蹄地奔赴北京閱兵村報到。

此次閱兵,張振超成了“官教頭”,以教官的身份擔負組訓任務,這又是一次全新挑戰。

在所有受閱隊伍中,張振超所在的領導指揮方隊,有著多項“最”,平均年齡最大,職務最高……既有年過半百的將軍,也有意氣風發的年輕幹部。

張振超所負責的排面是整個方隊中的“中堅組”,平均年齡39歲,30名隊員均有基層工作經歷,且多是主官。打鐵還需自身硬,他為了讓隊員們服氣更順氣,必須要拿出真本事。

為此,張振超在教練員集訓期間,白天集訓,晚上加班加點撰寫教案和體會,力求簡練易懂。就這樣,他用過硬本領贏得了隊員們的認可,由於過度操勞,一個月內體重狂掉16斤。

針對隊員年齡職務的實際情況,張振超還自創了“標兵引路”“競技激勵”等訓練方法,讓大家用成績說話,用實力比拼,所帶排面第一個獲得了“先進流動紅旗”。他也被徒步閱兵指揮部評為“優秀教練員”。

在集體聊天時,張振超常講:“咱們排面我年齡最小,但是我要錯了一毫米,咱們就要後悔一輩子”。

29歲到33歲

從隊員到教練員

張振超無論是在場上還是在幕後

每次經歷都讓他終生難忘

也更加深切地感受到

使命任務光榮

作為一名新時代革命軍人

他未有懈怠

依然邁著鏗鏘步伐

勇敢前進

編審:劉毅、趙勝利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當德意志之鷹塗上日之丸:二戰中在日本服役的德國戰鬥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