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大元帥軍銜,這在蘇聯軍銜體系中等級最高,獲得者是斯大林。根據各方面的條件,我國有資格授大元帥的是主席一人。很快,軍銜的最終方案定了下來,做了一些修改,比如“準上將”改為大將、參照朝鮮等國在少將和上校間增設大校,大元帥軍銜仍然保留。
1954年上半年,大元帥禮服已經制作出來,它由天津軍需工廠的女工用純手工打造。大元帥肩章樣式借鑑了蘇聯的經驗,由國徽和星徽圖案組成,表面為金黃色,邊為紅色,長寬和十大元帥的肩章基本一致。當然了,大元帥與元帥禮服也有不同之處。大元帥肩章上的星徽周圍多了一圈銀白色松枝,而且肩章上的國徽都是純金的,星徽、松枝是用銀線繡。整體看上去,禮服顯得特別威風大氣。
在中南海的小禮堂內,主席第一次見到了大元帥禮服,但他只是彈了彈菸灰,然後說道“大元帥禮服?靠邊站吧。”邊上的人以為主席是開玩笑,沒想到他後來真的沒穿這件大元帥禮服,禮服最終放收藏在了博物館。
1955年,初步的授銜方案出來了,有人講斯大林被授予大元帥軍銜的情況,但主席卻不以為然:蘇聯有的,我們不一定非要照搬。1955年8月,就在正式授銜的前一個月,主席再次表示“根據國內外的經驗,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嘛!到群眾中去講話、活動也不方便。”
不僅如此,主席還提議“已經轉到地方工作的領導幹部,原則上不授軍銜好。”在場的周、劉、鄧等三人,當即表示不要軍銜。還有滕代遠、李先念、譚震林、鄧子恢和張鼎丞等人,原本都在預授大將名單裡,但後來也主動放棄軍銜。
如此一來,授銜工作的很多矛盾都迎刃而解,那些嫌軍銜太低,想爭一爭的將領,也不好意思再說話了。
1955年9月27日,金秋時節,一片豐收喜慶的景象。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盛大的授銜儀式,一時間,這裡將星如雲。秘書長彭真宣讀了十大元帥名單,他們也是軍銜最高者,隨後,主席將命令狀一一頒發下去,現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值得一提的是,現場只到了七位元帥,林帥因為生病、劉帥和葉帥則工作繁忙沒來,他們三人後來由彭真親自送去命令狀。
十位開國大將的命令狀由周總理頒發下去,為首的便是粟裕大將,徐海東因為在大連養病,並沒有到場。緊接著,在京的將軍們也開始了授銜儀式。在整個55年的授銜儀式上,一共評出了十位開國元帥、十位開國大將和數以千計的共和國將軍,他們都是在革命年代出生入死,功勳卓著的大英雄,值得我們敬佩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