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媒體的報道,在第19批赴黎巴嫩維和建築工兵分隊中,已經裝備上國產伴隨式保障方艙車輛。該保障方艙可滿足戰士在野外執行任務時,日常起居生活的能力,同時可以提供供電保障。該車輛內部床鋪分為上下兩層,可容納10人居住,還有廚房、衛生間等單元。比如廚房中有電磁爐、高壓鍋等常用生活設施,同時還加裝了空調裝置,可以大幅提高戰士任務中的休息生活環境。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次國產保障方艙還是維和工兵分隊在執行任務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現場設計研發,自己動手尋找材料進行加工製造而成。由於在黎巴嫩需求少合適的材料和高精度加工能力,維和戰士只能用老式的火焰切割逐步加工材料以滿足設計要求。為了完成自行設計製造,最多就地使用20多個廠商的材料才最終完成保障方艙。可以說這是一款在國外研發的國產新裝備。
因為是現場規劃研發,因此該裝備幾乎完全針對維和戰士日常的不便之處而開發。比如住宿問題上,以前外出執行任務,一般只能借宿到友軍營區,或是就地在野外搭帳篷。不僅保障能力差,而且在現在還需要承擔疫情感染的風險,畢竟某些國家的防疫做的太差了。因此裝備自主研發的伴隨式保障方艙就重要了,解決後勤問題是其一,也是滿足了維和中的防疫需求。
除此之外,根據維和戰士任務中缺水缺電的問題,保障方艙車輛還在配備了柴油發動機裝置,以及水箱和汙水儲存裝置。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讓保障方艙完全成為獨立空間,在不依賴外部資源的情況下就可以獲得電力、水源的補給。不因為任務現場的環境而受到限制,完全滿足維和戰士的任務需求,真正起到讓保障二字落到了實處。
當然,這也是國內測試新裝備的一種新模式,既貼近實戰需求,現場設計和製造,並且根據使用中的一些不足在進行改進。而這樣的設計步驟完成的伴隨式保障方艙車輛,以後在類似的維護任務中可以馬上投入使用,且針對性很強。這也避免了傳統設計中,設計人員和使用者需求脫節,閉門造車的結果,又可以第一時間拿到實戰環境中測試,畢竟中間環節和不斷反饋是最繁瑣耗時的。
而這也是我們參加維和任務的目的之一,除了幫助當地民眾外,更是在實戰環境中鍛鍊打磨戰士,畢竟維和部隊上雖然是工兵部隊,大部分任務也不需要使用武器,但是很多維地區往往是不太安全的戰區,這樣的實戰環境在國內訓練中是很難遇到的。而這些新裝備在實戰環境中的使用效果,也是第一手的寶貴資料,在國內訓練場中是很難得到的。總體而言,維和戰士這次用上保障方艙,恰恰證明我們走出的方式是很正確的,以後還要更多的讓我們的戰士和裝備在外部的實戰環境中接受考驗。也只有這樣才能找出戰士訓練中的不足,看出裝備設計環節上考慮不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