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他是拒絕美國高薪回國的博士,

他是為兩彈一星鑄就“心臟”的巨人,

沒有他,

導彈工程怕只是一堆廢鐵。

他是真正的大國脊樑,

然而就在他離開我們的那天,

卻是舉國無聲.......

他,就是童志鵬。

1924年,他出生於浙江寧波,

父輩靠藥材經營家境本還殷實,

可日本人的到來,

讓他所有童年的美好支離破碎。

動盪歲月,

童志鵬親歷了家族從富庶到貧瘠的淒涼,

更為深切地意識到,

沒有國家的強大,

就不會有小民的安康!

從此,他養成了自己管自己的習慣,

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尤其在數理化領域如飢似渴求知。

當時,中學校充滿了各種進步思潮,

童志鵬參與了不少學生運動,

一向痛恨日本侵略者的他,

渴望能為保家衛國做出貢獻。

他雖沒有選擇投身軍旅,

但卻將終生許給了科研,

他想用自己的知識,拯救中國。

“我們都是從戰亂中走出來的,

親眼目睹著侵略者對我們的親人、

朋友所犯的一切罪行。

雖然我們沒有拿起武器去復仇,

但我們一定要用雙手,

用科學建設新的中國,

再也不允許任何人侵略我的祖國,

再也不允許任何人欺凌我們!”

少年壯志,徹響雲霄。

1942年,

童志鵬考入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專業。

22歲時,他來到美國頂尖的公立學校:

威斯康星大學。

僅僅兩年半,

他就以滿胸壑的知識和不懈努力,

拿下了博士學位。

美國方面,

對這位年輕的中國留學生極為重視,

他們開出高薪要留下童志鵬,

然而,心裡裝著“征服海洋”夢的他,

早已歸心似箭。

為了能儘快回國,

童志鵬幾乎將自己在美期間的全部家當,

都留在了美國,

只隨身攜帶了幾本書籍,

和一些自己的學習筆記。

得知他要走,

有位國際電子學領域權威勸他:

“中國剛剛成立,沒有技術也沒有人才,

你回國之後根本不會有更好的發展,

留在國外,

既能過得富足又能開展科研,

不是更好嗎?”

童志鵬斬釘截鐵:

“七尺之軀,盡以許國!”

回國後,

26歲的童志鵬立即得到重用,

他接到的第一項重要任務,

是為抗美援朝前線,

研製我國第一臺軍用步談機樣機。

(對講用的行動式小型無線電臺)

但當時,

新中國電子工業基礎十分薄弱,

小小一部步談機的研製有多難?

沒有元器件,沒有生產裝置,

可童志鵬想,就是憑空造,

也得把這玩意搞出來!

他足足耗費了一年的時間和心力,

在僅有的天津、南京、

重慶三座無線電廠,

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修改後,

終於研製出了新中國第一代軍用電臺,

一試,比美軍裝備的更加輕便省電!

在抗美援朝的戰場上,

這批電臺大顯神威。

1955年,

童志鵬全程參與建設了,

新中國第一個綜合性電子技術研究所

第十研究所。

年僅31歲的他,

又承接了更加沉重的擔子,

作為總工程師,負責研發:

我國第一代微波中繼通訊接力機,

和我國第一代機載火控雷達。

短短八年歲月,

童志鵬交出的答卷令人震驚:

他完成了新一代軍用電臺、

航空專用電臺、航空雷達、

地面微波接力通訊裝置等,

眾多電子裝置與系統的設計、生產。

他主持研製成功了,

地面微波脈衝接力機、

中國第一代機載雷達等電子裝置,

機載雷達,

正是我國“兩彈一星”電子系統的核心,

他為大國重器裝上了“心臟”!

在成功的背後,

是忙碌和煎熬的日日夜夜,

童志鵬曾說,

為了儘快完成國家交給的任務,

他幾乎每天加班至晚上12點以後,

週末也在加班,沒有加班費,

宵夜就是饅頭就鹹菜,

但是從來也不覺得累,精神很愉快。

老一輩科學家心中,

深藏著沉甸甸的四個字:

精忠報國。

如此成就斐然的童志鵬,

或許從未料到,

自己一生最苦難的遭遇,

也會在此刻到來。

1966年到1972年的足足六年時間,

他每天要做背磚頭蓋房子的重體力活,

有一次發著高燒還不被允許休息,

不得不拖著病體,

去背100多斤一袋的水泥......

多年後,90歲的童志鵬憶及往昔,

不無遺憾地說“42歲到48歲,

那本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

可這樣黃金研究的時間,

就這樣惶惶然失去了。

好在,童志鵬的心志堅定,

無論多苦都咬牙熬了過去:

“我相信,歷史終歸會搞清楚一切,

如果我這一生搞不清楚,

未來也終歸會搞清楚。”

他牢牢記得,自己被放回家的那天,

是1972年的3月31日,

飽受折磨的他,

根本不顧自己承受了多少悲苦,

反而是為自己能重新接受科研任務,

而高興得不得了。

他圓滿完成了某大國重器的,

電子測控系統除錯的任務;

他研製的衛星通訊工程測控系統,

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可以說,

如果沒有這些電子測控系統,

我們的大國重器便失去了“眼睛”,

形同虛設。

1987年,

童志鵬被任命為中國電子科學院院長,

63歲的他壯志不改當年:

“我們的科學研究,

應設法做一些別人沒做過的、

超前一步的工作,

而不能總是跟在別人後面。”

憑藉著超前的國際視野、

他領導研究出了,

與國際開放系統互聯標準一致的,

中國研究網,

成為中國與國際聯網最早、

最成功的系統;

他在國內率先使用“綜合電子資訊系統”一詞,

成為我國軍事電子高新技術的,

開拓者和帶頭人。

73歲那年,童志鵬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這樣大的年紀了,

按理說早該退休頤養天年,

可對他而言,這是老驥伏櫪的開始,

他居然決定攻克世界級難題:

平流層飛艇。

什麼是平流層飛艇?

美國一位首席科學家曾這樣說:

如果平流層飛艇研製成功的話,

就會對未來作戰模式發生決定性變化。

日本、俄羅斯都為此耗費了數十年努力,

卻未能得到一點突破,

美國仍在繼續研製,但效果甚微。

而73歲的童志鵬,

卯足勁兒要在這一領域,

為中國破開一道天塹!

奈何,這一專案實在太過於棘手,

進展十分緩慢,

近20年嘔心瀝血過去,

90歲的童志鵬還在殫精竭慮,

堅持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

吃過飯到電科院上班,

晚上通常在十一二點左右入睡。

一和他說到平流層飛艇,

老爺子就情緒十分激動,

眉飛色舞地說著:“在我活著的時候,

要看到平流層飛艇上天!”

他的老朋友曾講,有一次,

在湖北荊門外場做平流層飛艇試驗時,

老爺子人在北京,說好了要去現場,

結果前一天不小心摔了一跤,

那麼大歲數的人了,這一下摔的不輕,

滿臉滿身都是紗布繃帶,

誰都勸他不要去,而他卻打電話說:

“明天我一定要去,你們安排好接我,

我儘管頭破血流,還沒有粉身碎骨!”

老爺子耄耋之年還如此拼,

就是希望中國能成為,

世界上第一個研製出平流層飛艇的國家。

可是,無情死神還是帶走了他,

2017年12月19日,

童志鵬老先生因病去世,享年93歲,

壯志未酬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

他的離去,

是中國電科的重大損失,

也是中國電子資訊工程界的重大損失!

生前他曾說:在現代化資訊戰爭中,

電子系統就是武器系統背後的無名英雄!

他,又何嘗不是“無名的英雄”!

英雄離世那天,舉國無聲,

網路上悼念資訊寥寥,

直到今天,百度檢索他的名字,

可他是大國脊樑啊!

不該就這樣被埋沒,不該就這樣被遺忘!

瀝血風雨歸子心,

霹靂軍威盡躬為;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成蔭。

生前,他的名字不為人知。

身後,他的成就功在千秋。

童老先生一生高義,

他為祖國立下的赫赫功勞,豐功偉績,

必將永遠閃耀蒼穹!

2020年,是他離去三週年,

志存高遠,鵬程萬里,

今天,請讓我們一起緬懷,

銘記他的名字:

童志鵬!

— END —

11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同樣是核汙染,為何切爾諾是無人區,而日本的廣島和長崎人滿為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