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二戰前期,歐洲以蘇聯、英國為主的力量在和德意血拼,亞洲是以中國為主的力量在血戰日本。美國置身事外,沒有直接介入。

這時日本慾壑難填,意欲控制整個西太平洋,為實現這一戰略,勢必要除掉這一區域最大的海上對手——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1941年12月7日(美國夏威夷當地時間),這是個被美國稱為 “黑色星期日" 的日子,美國在太平洋最大的海軍基地——珍珠港, 遭到了日本聯合艦隊的突然襲擊。這是日本人一貫的手法。當時,度過週末狂歡的美國大兵們仍沉睡在夢鄉中。連續兩個多小時的狂轟濫炸,使美國珍珠港的海防力量損失殆盡。轉眼之間太平洋的戰略主動權就落到了日本人手裡。事後,一位英國官員嘲笑美軍當時的窘況:“美國人是光著屁股解手時捱打的,而且手頭連一張手紙都沒有。”

有人曾講“珍珠港事件”是羅斯福總統的“苦肉計”,目的是掃除美國參戰的國內孤立主義勢力的障礙。但不管其說法是否準確,“黑色星期日”的發生無疑大大改變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面貌,美國、英國隨即宣佈對日作戰,德意等軸心國也對美英戰,太平洋戰爭全面爆發,世界大戰更加具有了“世界”含義。

其對中國來說意義非凡,它改變了中國在亞太地區孤立抗戰的局面,來了有力的幫手。無怪乎在美國憤怒之時, 中國方面不少人卻興高采烈,額手相慶。

其實在中國抗戰之初,中國人民的英勇作戰,已受到國際輿論和反法西斯各國人民的高度重視和讚揚。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0年12月底和1941年1月初致國會年度諮文等多次談話中曾再三強調說, 美國之所以能“置身戰爭之外,是由於歐洲的英國、亞洲的中國這兩個國家的全力抗戰,才使戰禍不波及美國,才使美國暫時能避免戰爭”。其實還有歐洲的蘇聯,不知為啥,羅斯福沒提這茬。羅斯福還以崇敬的口吻說:“ 在亞洲,中華民族進行的一場偉大防禦戰爭在拖住日本人”,他還說:“千百萬普通老百姓抵禦肢解他們的卓越意志是值得高度讚揚的”。

1941年1月間,羅斯福曾派他十分器重的行政助理居里訪華。此行對他觸動極大。回國後居里曾在美國新聞編輯協會發表了演說。他講道,美國對華援助,在軍事上顯然有必要性,“ 我們只要想一想,倘使沒有中國自1937年以來的抗戰,我們的處境將成怎樣一個情形?日本整個陸軍、空軍以及海軍,甚至資源,如果不受什麼牽制,得以自由行動傾其全力,積極支援以建設‘世界新秩序’為目的的軸心同盟,我國與英國將遭遇怎樣的情形?”他還講道:“大家只要想一想,在世界這個多難之秋,新加坡、印度、澳洲、馬來西亞、荷屬東印度以及印度洋與蘇伊士運河這些南北交通要道與咽喉,對於美英兩國有何等重要性,便可明瞭中國抗戰的重要意義”。

但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對日本實際上仍抱著某種幻想,特別是國會兩院,孤立主義勢力仍很嚴重,羅斯福也不得不借用租借水龍頭的形象比喻說服國會援助境外反法西斯國家,以在日中之間玩弄平衡木遊戲。直到12月6日晚間,羅斯福還以個人名義致電日本天皇,尋求“驅散烏雲的辦法”。而幾小時之後的“黑色星期日”徹底粉碎了美國人的幻想,以這種特殊的方式“驅散了烏雲”。美國不得已對中國另寄希望,在太平洋戰場更加倚重中國。

珍珠港的得手,使日軍急劇膨脹,擴張野心進一步擴 大。其作戰方案是:第一階段南進,佔領關島,登陸菲律賓,征服馬來西亞,侵佔香港,鞏固對中國東部沿海的佔領後,再向西進攻緬甸、新加坡,向南攻佔澳大利亞,進攻印尼,佔領南太平洋各群島。第二階段,在完成上述作戰目標後,集中力量鞏固對中國大陸的佔領,完成從上海到新加坡的大陸控制。被日本計劃佔領的這些國家和地區中,幾乎都是英美等國在這些地區的島嶼和殖民地。日本的作戰目標很顯然,除了中國外,已對準了英美。

從當時的力量對比看,日本的海軍力量相當於美英荷駐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力量的總和,本錢確實很可觀;日本陸軍有51個師團,其中在中國東北有13個師團,長城南有21個師團,能用於東南亞和太平洋西南地區作戰的師團有17個。中國牽制的日軍,佔其全部陸軍的66.6%。這一數字表明: 美英等國在亞洲及太平洋地區如果失去了中國戰場的配合,其對日作戰的程序是難以想象的。

1942年,羅斯福對他的兒子感嘆地說:“假如沒有中國,假如中國被打垮了,你想想,有多少師團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調到其他方面來作戰?他們可以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可以一直打到中東。”

英國人一向瞧不起中國,百年前,鴉片戰爭的“勝利”使他們一直對中國抱有傲慢與偏見,沒正眼看過咱。但他們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的慘敗也一下子改變了他們對中國的看法。當時丘吉爾訪美后在下院講到,中國是差不多“赤手空拳”地進行了四年的抗日戰爭。丘吉爾內閣的飛機生產大臣比弗布魯克勳爵此刻對中國的英勇戰鬥也是讚不絕口。他說英國人過去認為日本很堅強勇敢,很能打,可是中國人卻以極少的武器,或者說“根本沒有武器”,硬是把日本打得欲進不能。因此,這時英國認為現在的中國人一定是比日本人更能戰。

1941年12月16日,蔣介石以主人身份建議美英等國定期在重慶召開盟國的聯合軍事會議,以實現軍事同盟。23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尼米茲、美英荷澳遠東戰線總司令官魏菲爾、美國陸軍航空隊長勃特勒等,聚集在中國的陪都重慶。這是重慶政府與西方盟國遠東最高司令官的首次會議。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從中國利益出發,提出了對法西斯作戰的先亞後歐的戰略方針。但西方國家各懷心事,並沒有買蔣介石的賬,在隨後26日英美兩國三軍參謀長舉行的阿卡迪亞會議上,從他們自身利益出發,確定了“歐洲第一”的戰略。

不過羅斯福是深深懂得“ 假如沒有中國”的道理的。這個道理被二戰時期擔任美國國務卿的赫爾闡述得再明確不過了。在其戰後的回憶錄中回顧美國戰中的對華政策時,他毫不掩飾地寫道:“對中國,我們有兩個目標,首先是有效地聯合進行戰爭;其次是承認和使中國成為一個在戰時和戰後都與俄國、英國具有平等地位的大國,這既是為戰後的國際組織作準備,也是為了在東方建立穩定和繁榮。”

丘吉爾一直對涉及中國的觀點很不以為然。羅斯福很想把自己的思想與觀點移植到英國人的腦袋中,在其與英國外相艾登的一次談話中極為坦率地指出:“中國既不會侵略,也不會成為帝國主義,而將成為未來可用來抵消蘇聯勢力的平衡力量;將中國包括在四大強國之內對我們是極為重要的。”

世界是最大的江湖。並肩作戰的美蘇之間,冷戰的種子在此時已開始播種了。

11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志願軍戰士營養不良多患夜盲症,主席下令:保證每人每天一個雞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