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7月12日,越軍遭受了十年對華作戰期間最大的失敗。第二軍區出動4個步兵團、2個特工營,對我國雲南省麻栗坡縣老山前線8公里正面,實施加強步兵師規模的進攻,企圖採取正面突破、兩翼牽制、向心攻擊,偷襲加強攻手段,首先在662.6高地地區和那拉地區達成突破,爾後以此為依託,重新佔領被我軍收復的老山地區。
我軍對越軍的大規模反撲早有準備,部隊嚴陣以待。清晨5時5分,各個方向的越軍陸續發起衝擊之後,立即陷入了多層火力網的猛烈打擊。我軍炮兵從遠到近,以各種口徑火炮猛烈轟擊處於不同距離的,正在接近、展開的越軍;我軍步兵依託既設工事,以衝鋒槍、輕重機槍、手榴彈、定向地雷殲滅接近塹壕的越軍。
據統計,從3時到19時30分,我軍炮兵共消耗炮彈1261噸,支援步兵牢牢守住了陣地,步炮協同殲敵3000餘人,徹底粉碎了越軍“收復失地”的企圖。這一仗,越軍稱為“MB84”戰役,我軍稱為“7月12日船頭地區防禦作戰”,民間俗稱“松毛嶺戰役”。慘敗之後的越軍,在戰場上遺留了大量屍體和傷員。從革命人道主義出發,同時也為了進一步瓦解越軍的軍心士氣,昆明軍區前指以雲南邊防部隊指揮部的名義,通告越軍第二軍區指揮部,允許他們到我軍陣地前沿將陣亡官兵的屍體運回。
解放軍的通告要求搬運屍體的越軍在白天來,但是越軍不敢。他們一方面擔心中國軍隊不信守承諾,害怕遭到突然襲擊;一方面又顧慮中國方面會乘機拍照攝像,拿到國際上做宣傳,那樣在輿論上極為不利。因此,越軍的收屍行動,都是從傍晚開始,到第二天凌晨結束。慘痛的失敗、艱難的收屍,給越軍參戰士兵留下了刻骨銘心的印象。
316師174團士兵阿雄回憶:抬屍體這活非常艱苦,最少要4個人,天陰路滑坡陡,要從乾溪山谷爬到指揮部,上到800高地,再回到楠牙,然後再下到600高地。抬屍體要稍微好一點,抬傷員就更苦了。要把一個傷員和一具屍體抬回來是十分困難的,邊走還要邊注意炮火,還要注意不要中了埋伏。抬一副擔架需要4個人,這4個人要時而抬,時而託,從溪谷爬到指揮所,再回到楠牙寨子。對尋找屍體人員的要求是,他們自己要有能力活下來,因而派遣時會仔細挑選,入選者都是直接參加了戰鬥並且瞭解地形情況的人。
356師149團士兵阿剛回憶:16日下午部隊後撤,看到一路上停放著大量屍體。他們都裹在吊床裡。大雨不斷,部隊派醫護人員去甄別陣亡士兵,每人發一塊毛巾和一盒清涼油。很多屍體已經變形了,只有從服飾上去識別。MB84戰役後幾天,各師、團都組織人員到戰場上去搜尋陣亡士兵的屍體,搜尋人員只能抬回進攻目標山腳下的屍體,在中國軍隊戰壕前面的屍體則沒有辦法被抬回來。後來,偵察人員回來報告說,中國軍隊在這些屍體上撒酒精,接著就用噴火器焚燒了。
356師876團士兵阿權回憶:772高地方向參戰的,除了我們團3個營2000人外,還有821特工團的1個特工連。該連有70餘人深入中國境內,襲擊中國的炮兵陣地,結果全部陣亡。此外,還有一個專門負責打掃戰場和審訊俘虜的特遣單位也沒有人再提。這一仗,我們團陣亡約600人,死者中包括20餘名軍官,3個營的營長全部陣亡。僅3營就陣亡187人,但是直到7月27日搜尋結束時,僅僅抬回屍體43具。傷員人數與陣亡人數幾乎相當。
打完仗後,悲傷的氣氛籠罩了整個部隊,大家的情緒相當低落,相互之間都無話可說。MB84戰役中,所有參戰部隊都遭受了重大損失。戰前,3營的10連、11連、無後坐力炮排一共有250人,他們傷亡最大,回來時不到100人。
第二軍區後勤部老兵阿勝回憶:356 師手術站接收了很多陣亡士兵,屍體抬到手術站時,身上都很髒,大家忙著把屍體抬到附近的瀑布進行清洗,以便安葬。所以大家把這個瀑布稱為“招魂瀑布”,以此銘記那場悲壯的戰鬥。356師和316師的陣亡者屍體要送往河江,由於一時運不走,於是被臨時擺放在街道上。部隊不得不砍伐瀘江邊2號公路兩旁,那些由法國人種植的木棉樹來製作棺材。大家都知道用這種木頭製作的棺材容易腐爛,但是也沒有別的辦法,因為屍體太多了,一時找不到更好的木頭了。
作者為歷史學碩士,大學講師,專注中越戰爭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