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最近在苦練英雄連2的資料片"阿登突擊",然後扮演美軍指揮官被德國各種擲彈兵,裝甲車和動物園血虐,可以說是要吐血了……作為二戰西線戰場德軍最後一次有計劃、有規模的反攻,阿登反擊戰打了美軍以及同盟國軍隊一個措手不及。強大的德國裝甲師碾碎了美軍在阿登地區薄弱的防禦,目標直指荷蘭的安普特衛港——意圖將盟軍分割為南北兩大塊並重新掌控到大西洋沿岸的通道。雖然在巴頓的第三集團軍以及101空降師(守巴斯托涅)等部隊的堅守和反擊之下德軍被打了回去,盟軍最終突破齊格飛防線、飲馬萊茵河,兵鋒直指德國邊境。但連日的血腥戰鬥也讓盟軍筋疲力盡、損失慘重,無力對德國本土發動進攻,客觀上促成了蘇軍進攻柏林。阿登反擊戰,正如英雄連所說:"我們的戰線可以後退,但我們的小夥子們不會被打垮,我們一定要打回去!"

之前我在《裝甲與反裝甲——辯證看待軍事技術進步》(上)一文中提及英、美、德、蘇四個主要參戰國(以裝甲反裝甲為劃分依據)在二戰期間所使用的裝甲與反裝甲技術今天本文作為該文的續篇之一,來談一談二戰期間美軍的反裝甲作戰(以阿登戰役為例)。在系統性講述之前,我們還是先來了解一下基本情況。阿登反擊戰的發生地,位於西歐北部比利時和盧森堡境內,主要地形為高原,山地且覆蓋有茂密的森林。1944年阿登戰役期間,阿登森林地區普降暴雪和風暴,積雪厚達1米以上。在經歷過諾曼底登陸、龍騎兵行動、法國戰役和市場花園行動後,疲憊的盟軍部隊推進到了阿登地區。惡劣的天氣使得盟軍不得不放慢腳步,而且使盟軍地面部隊暫時失去了空中掩護——這一點很關鍵。所以在遭遇預料之外的德軍兩個裝甲師的瘋狂反撲時,美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和慘重的傷亡,德國裝甲師撕開了美軍步兵脆弱的防線,深入阿登地區腹地展開反攻,大概24小時後德軍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缺乏空中掩護的美軍步兵面對德軍的鋼鐵洪流時毫無辦法,儘管他們頑強抵抗。現在,唯一能夠阻止德軍坦克前進的只有南方的巴頓第三集團軍,以及被緊急空降到巴斯托涅的101空降師……

為什麼阿登反擊戰初期美軍會有如此巨大的傷亡?這就與我們討論的美軍反裝甲戰術有關。一般原則,西線戰場的德軍裝甲部隊想要直接與美軍交火,先要度過兩道難關,一是英美空軍對德國本土的戰略轟炸(堵門大法),二是戰場上英美空軍的大量前線戰鬥轟炸機的犁地轟炸掃射。一般而言,德國動物們中的絕大多數在直接交火前都被英美空軍給報銷了,指揮官或空地聯絡官呼叫支援後,一般在數分鐘內會有數架P47雷電攜帶炸彈和火箭彈對目標進行轟炸掃射(有地面引導),直到威脅被清除(clear)之後才會離開。掌控著制空權的美軍確實可以壓著德國裝甲師的頭。但是如果有意外情況,比如說阿登的糟糕天氣導致空軍無法支援甚至無法起飛,那麼對於盟軍特別是美軍而言,將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阿登反擊戰印證了這一點,空中支援實在太重要了,我們甚至可以在當時美軍的作戰條例中看到,在遭遇敵軍裝甲部隊時,美軍步兵指揮官"被推薦"採用呼叫空地打擊來避免直接戰鬥,這是首選方案。而原因是"鑑於敵軍裝甲部隊的裝甲厚度和強大火力",同時還"儘量避免與敵裝甲部隊直接交火,儘量避免使用裝甲部隊與其對抗,除非是在我有極大優勢或者地形有利且有坦殲的情況下";"必要時還可以呼叫遠端炮火掩護"。總而言之,由於過分依賴空軍和重型火炮彈幕(不缺錢、油、彈藥),導致美軍步兵班組普遍缺乏直接與德軍坦克對抗的"經驗",換而言之,空軍是美軍反裝甲作戰中最外的環,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其高效性不容置疑,但也有弊端和侷限性。

空中支援在美軍反裝甲作戰中確實重要,但是要是此刻戰區中沒有足夠的空中支援,那美軍豈不是完蛋了?其實也沒那麼嚴重。俗話說對抗坦克的最好武器是什麼?當然是坦克啊。美軍是一個機械化程度非常高的軍隊,怎麼會沒有自己的裝甲部隊?怎麼會沒有步坦協同?呵呵,沒錯,確實是有的,而且數量上佔優勢。只不過在德軍裝甲師的坦克面前,這些坦克都是渣渣,戰五渣一個,那麼問題在哪?脆弱的裝甲和貧弱的穿甲能力,這就是制約美軍裝甲部隊參戰的最大問題和因素。作為與蘇軍T-34,德軍四號坦克齊名的中型坦克,美製M4"謝爾曼"中型坦克和以此為基礎的變形車也是家喻戶曉了。但是接這麼一個裝甲只有不到90毫米的中坦,面對的是德軍的長身管四號,配備88炮的Tiger、高穿深76炮和優秀防護的黑豹中坦,被打爆是很正常的事情,戰後有人統計,二戰西線戰場盟軍M4.與德軍Tiger的交換比達到4:1,即用4輛饅頭才能擊毀一臺Tiger虎重坦,面對前面三個就非常費力了,更不要說面對虎王和象式這些"大傢伙"了,只有被暴打的份,而無招架之功啊,也難怪美軍步兵指揮官"被要求"儘量不使用裝甲部隊,原因就在這裡。效率太低,傷亡又大,不合算,那怕是 M10 "狼獾"、M36"傑斐遜"等專業坦殲都由於脆弱的防護而幾乎不能直接跟動物園硬剛,還得打埋伏。所以"不是朕不想用裝甲部隊,而是裝甲部隊太不靠譜,太弱了"。但是在遭遇戰中,這些裝甲坦克(其實還包括反坦克炮AT-Gun)還是有點用處的,無論是在掩護步兵還吸引火力上。美軍裝甲部隊雖然不夠強,但依舊構成了其反裝甲力量的第二層。只有突破了它們,德國動物們才能真正的和"脆弱"的美軍步兵交手。

至於作為最內圈"脆弱"的美軍步兵,在面對德國裝甲師時還是有機會放手一搏的,這個東西就是"巴祖卡"火箭以及各種德軍遺棄的坦克殺手和"鐵拳"。我們以阿登反擊戰中最艱難的巴斯托涅防守戰為例,作為阿登地區的交通要衝,巴斯托涅具有極大的戰略價值,誰控制了巴斯托涅,誰就可以在阿登山區內自由調動部隊。在突襲打響後,著名的美101空降師被投送進巴斯托涅,負責防守這個戰略要地。101空降師在巴斯托涅,頂住了六個德軍師長達10天的瘋狂進攻,

直到巴頓的第三集團軍到來。作為傘兵部隊,最重要的就是機動性,這就意味著往往傘兵將要執行的任務是沒有重火力支援的。"傘兵天生就是被包圍的"。那麼這些輕步兵是如何在德軍裝甲師的進攻下堅守十天,答案也是之前談到的單兵反坦克火箭筒,這是除反坦克手雷以外步兵對裝甲目標唯一能夠相對安全的造成傷害的武器。在實戰中面對德軍的重型裝甲,這些武器可能需要班組之間配合才能發揮最大效果,因為德軍坦克的前裝甲還是足夠厚實的,這時候就需要考慮打擊側面或者後部來癱瘓裝甲目標(不太指望能夠擊毀)。除此之外,M1加蘭德半自動步槍還可以發射槍榴彈來打擊輕裝甲目標。總而言之,美軍步兵反裝甲武器普及率還是很高的,畢竟可以不佔編制,武器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會善用身邊的一切可用資源,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總結一下二戰期間美軍的反裝甲作戰特點。首先是分層,各司其職,體系完備,遠中近三個距離都有相對應的反裝甲手段;以遠端打擊,航空打擊為主,極度依賴空軍支援和遠端炮火;裝甲部隊戰鬥力和品質比德軍弱很多,但是在體系的支撐下可以得到彌補;反裝甲單兵武器普及率高,使用簡單,利用率高。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二戰六大“祥瑞”戰艦:“雪風”其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