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31從曝光至今已過了六個春秋,雖然它用二號機完成了從驗證機到原型機的轉變,但在殲20已經批量裝備的情況下,其進度還是有些遲緩,它的三個定位:岀口、艦載機和低端四代機,我認為短期內只有最後一個還算靠譜,前提是價效比有很大優勢才行,但即便如此,還有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解決,和F35一樣,殲31只有一個腹部主彈倉,這讓格鬥導彈無地自容。
殲31唯一的驗證機31001,參加過珠海航展
殲31之所以沒有格鬥彈艙,是它雙中推中型四代機的基本定位決定的,F35雖然從噸位上講是重型機,但從體型上講只能算中型乃至是輕型機,好象是一個矮小的胖子,看來“肥電”之稱恰如其分,因此F35也只有一個彈艙。中型四代機的體形和容積本來就比殲20、F22之類的重四小一大圈,中央彈艙本已佔據了很大空間,如果再為了格鬥導彈額外增加兩個彈艙及附屬裝置是得不償失的,那樣殲31就會象肩部被百葉窗式輔助進氣道佔據的早期米格29那樣,成為機場保護者。中四不能象重四那樣什麼都追求高大上,它只能有所取捨,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經歷了痛苦的選擇後,殲31和F35都為了航程而犧牲了格鬥導彈的空間,畢竟近距格鬥不是四代機的主要作戰模式,且中四不需要象重四那樣深入敵後,取上將之頭不是。
在殲20的壓力下,殲31二號機的改動很大
但沒有格鬥彈艙,不代表殲31就沒有格鬥能力,它還有兩種選擇:外掛和用中距導彈的格鬥模式。先看外掛,四代機只所以不同於三代機,主要是因為擁有隱形能力,而武器內建是代表性的隱身措施,一外掛不要緊,一切為隱形而精益求精的努力——艙門鋸齒、翼前緣平行處理、吸波塗料一下了全都打水漂了,四代一下子成了三代半,看來外掛是不行的。
F35掛得倒不少,但隱形能力蕩然無存
再看另一種,用中距彈格鬥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中距彈的主動雷達導引頭探測三代機的距離比紅外導引頭還遠,雖然它的機動性和命中率可能比PL10之類的第四代格鬥導彈差很多,但這都是可以容忍的。要命的是它的發射方射有問題——自由落體下拋式點火,這在中遠距離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在展轉騰挪的格鬥中就不好說了,假如導彈外拋(這裡用外拋而不用下拋,是因為發射姿態不是自己說了算)之後,再馬上作滾轉或俯仰機動的話,本機有與導彈碰撞的可能,這簡直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殲31的主彈艙尺寸並不小,工夫全下在這裡了
看來殲31和F35之流的戰術只能是在視距外打完導彈,立刻180度轉彎打道回府了,這是與三代機互懟的經典模式,但要是四代機之間空戰該咋辦呢!雖然這種概率很小,但也是有的,中距主動雷達制導導彈對四代機的命中率一下子變得連早期半主動制導雷達導彈都不如了,要是不近距格鬥,看來四代機之間是沒法空戰了。如果不幸殲31和F35在近距離遭遇了,且二者又都沒帶機炮的話,那場景就有些滑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