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迫擊炮在二戰中仍然是當時各國陸軍的重要裝備,畢竟對於連排級步兵單位來說,輕型迫擊炮的攜帶比較方便,反應速度也很快,一般不用向上級申請就能夠得到快速的曲射火力支援,因此二戰中各國的輕型迫擊炮都得到了一定的發展。
因為各個國家對輕型迫擊炮的定位不一樣,因此各國輕型迫擊炮的口徑也各不相同。比如美國的輕型迫擊炮就採用了60毫米口徑,德國、蘇聯則採用50毫米口徑。而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二戰中義大利的輕型迫擊炮——M35型45毫米迫擊炮。
這門“義大利炮”在國際上的爭議比較大,雖然其最大射程能夠達到535米,但是和其他國家輕型迫擊炮力求簡單輕便不同,該炮不僅結構複雜,而且重量很大,全重達到了15.4公斤,快要趕上一部分中口徑迫擊炮的重量了。
首先是炮管設計,採用了很有特色的雙層炮管設計,外層炮管套著內層炮管,外層炮管上開有一個專門用來進行裝彈的缺口。在需要進行射擊時,炮手將手柄往前推,內層炮管向前移動,裝填手就可以通過外層炮管上的缺口裝填炮彈。然後炮手把手柄往後拉,內層炮管復位,裝填完成。
在炮手往後拉動手柄的時候,還會把發射藥匣中的空包彈頂入藥室,此時炮手只要扳動扳機,就可以進行射擊了。
M35型迫擊炮外形上另一大特徵就是其“井”字型搖擺炮架了,這個複雜的“井”字型炮架設計結構複雜,重量佔到了整炮重量中相當大的一部分。不過相對的,這個“井”字型炮架為M35提供了非常靈活的射角和穩定性,M35型迫擊炮的最大射角能夠達到85度,和這個炮架有很大的關係。
和其他國家的輕型迫擊炮相比,M35輕型迫擊炮沒有座阪。為了能夠最大限度的降低火炮射擊時後坐力對火炮本身的影響,M35輕型迫擊炮在“井”字型炮架的後面還配有一塊靠墊。
如果是臥姿使用,那麼炮手就直接趴在靠墊上,如果是坐姿發射,則坐在靠墊上,用炮手自身的體重來提升火炮的穩定性。因為這是一塊軟式靠墊,因此在攜行狀態時也更方便炮手攜帶,可謂是一舉多得。
M35輕型迫擊炮的炮彈也很有特色,和日本擲彈筒的炮彈一樣,在緊急情況下,炮手可以解除炮彈上的保險裝置,然後像投擲手榴彈那樣來使用這些45毫米迫擊炮彈。
喜歡M35型迫擊炮的人主要看中其介於步兵炮和迫擊炮之間的定位,因為該炮既能夠進行平射,也能夠進行曲射,實際上已經代替了部分步兵炮的作用。基層炮兵不用再為了保障直射和曲射火力而攜帶步兵炮和迫擊炮兩種火炮。
此外該炮超高的射速也令人稱道,因為採用了炮尾裝填、發射藥擊發的工作方式,只要炮手的手速夠快,該炮能夠達到每分鐘25發的驚人射速,這個射速即使是放在當下,也是相當不錯的。
不喜歡的人認為其結構過於臃腫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製造。而且其裝填方式在戰場環境下很容易導致炮管中進入異物,阻塞炮膛。
不過該炮對無防護步兵的驅散效果很好,該炮除了裝備義大利的基層步兵單位外,還被裝備到部分裝甲車輛上,用來進行反步兵作戰,算得上是早期的榴彈發射器了。
但是戰後隨著基層步兵支援火力的提升,M35輕型迫擊炮並沒有得到進一步的效能挖掘,最終結束了自己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