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現代空中進攻作戰往往是突擊機群和夥伴干擾機結伴出動。根據干擾機與己方突擊飛機的空間位置關係,現代航空電子干擾可分成三種模式。首先是遠端支援性干擾。目前,運-8G腮腺炎戰機和全新產品“高新11”屬此類電子戰飛機。此類干擾飛機和突擊機群與對方雷達的距離很遠,對干擾功率的要求非常高。

因此,這種干擾機具備相當大的機身空間,並搭載了多種不同頻段的高功率干擾裝置。當對方雷達搜尋突防飛機時,干擾機定位雷達,把天線對準雷達並開啟。目標雷達同時收到突防飛機的回波訊號和強大的干擾訊號。通常而言,干擾功率是反射功率的2-3倍以上才能達效果,這就是壓制干擾。

運-8G腮腺炎戰機

然而,大型干擾機的生存能力較差,在實施任務時,它們通常在己方戰機掩護下的“空中走廊”之內工作。與對方雷達的距離基本上一定,干擾功率基本上一定。入侵大型干擾機離雷達越近,回波功率越高。這就提出了干擾安全半徑的概念。如果距離低於這個半徑,干擾力就難以隱藏入侵者。鑑於此半徑約束,攻擊性干擾者很難完全掌控主動權。因此還有一種叫做自衛干擾的補充手段,即突防戰機有自己的電子干擾吊艙。但單獨採用與其說是“壓制”,不如說是“欺騙”。讓對方的火控雷達不容易捕獲。這是干擾者通過回波訊號變形、造成虛假目標等手段造成的效果。

最後一種干擾方式是伴隨干擾。通常情況下,夥伴干擾機與突防機使用同一飛機平臺,可以維持固定編隊,靠近目標後放出干擾電波。由於突防機與夥伴干擾機一起殺入敵方防禦圈,干擾功率充足,非常適合在敵方防禦圈遠距突防。

EA-18G電子戰機的翼尖接收分析吊艙

上述三種干擾方式一般不單獨使用。根據近年來區域性戰爭的經驗,即使是美軍在面臨稍有能力的對手時,也需將這三種模式混合使用。此外,隨著軍用無人機的興起,無人機也被用作低成本、覆蓋面廣、停留時間長的空中補充干擾手段使用。

雖然夥伴干擾機的載荷比滿載的突防戰機要輕,但由於它們是最靠近敵人火力範圍的,而且在整個過程中要全力開干擾遮蔽突擊機群,輻射能量最大,所以風險最高。因此,夥伴干擾機必須具有充足的機動性、航空電子裝置和武器,以保證足夠的自衛效能。

飛豹電戰機

雖然已經在殲-16電子戰飛機上採用主動相控陣雷達,但其電子戰雷達罩的外形與殲-16顯然有所不同,與殲-11D的上開啟的設計相反。這顯示雷達型別也許有所不同。參照具備EA-18G電子戰能力的APG-79主動相控陣雷達,殲-16電子戰飛機的雷達也許具備強大的干擾能力。殲-16電戰機能在敵縱深精準分析,大功率干擾,強於美軍EA-18G機。

殲16電戰型的藍本

機頭的空間可使殲-16電子戰型能加裝更優越的裝備,特別是完備的無線電訊號收集和分析裝置,這是夥伴干擾機不同於外掛吊艙的顯著特點。雖然仍使用串聯雙座佈局,但電子戰型的後座飛行員應為特種電子戰軍官,後座也須“特定的駕駛艙顯控佈局和控制邏輯設計”。雖然殲-16電子戰型空戰能力和EA-18G電子戰飛機一樣獲得儲存,但其空戰能力全都是用作防衛,所以用電戰型飛機進行奪取制空權是不恰當的。

但EA-18G的傑出之處並不是與EA-6B相近的吊艙,也不是自衛能力和飛行效能的提高。EA-18G是第一架能在干擾敵方雷達的同時,並判斷和分析敵方雷達訊號的電子戰飛機。這不僅是飛機裝備的進步,也需要強勁資料鏈系統的支撐。

加大的機頭空間使殲16電戰型具備比EA-18G更好的效能

很多人相信,用電子干擾機作戰就像是一個人在一群敵人中玩手電筒,非常危險的。但對於像殲-16電子戰飛機這樣的先進電子戰飛機來說,它的“手電筒”不僅能瞬間使對手失明,而且這一失明就變為了盲人,難以確認光線從何而來。隨著殲-16電子戰飛機在未來的不斷加強,它的作戰方式將“越來越不按套路出牌了”。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中國航空裝備效能普遍提高,對一款飛機的需求也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