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龐大而複雜的導彈防禦系統中,預警系統貫穿了整個反導作戰的全過程。它主要通過在陸海空三基部署各類感測器,對全球重點區域的導彈發射活動進行實時監視,實現對導彈襲擊的早期預警和跟蹤引導,為國家戰略防禦提供資訊支援和預警保障。

隨著彈道導彈以及新技術戰略戰術武器的發展和擴散,中國對國家導彈預警系統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而目前為止,全世界只有美國和俄羅斯具備獨自搭建多層次、全方位覆蓋導彈預警系統的技術能力。

中國軍隊不僅僅要具備彈道導彈這支用於進攻的“矛”,同時也要具備反導攔截系統這面“盾”。

與美國“全球預警,全球到達”為宗旨的全球預警系統不同,俄羅斯防空反導預警系統以滿足本土反導的需要為主,分為戰術級、戰役級和首都戰略級預警三級。

彈道導彈攔截主要分為三個階段,即起飛段,中段和末段。起飛段可以由預警衛星提供早期預警,中段預警則主要由遠端預警雷達來承擔,末段則主要由中、低層雷達進行跟蹤引導。

常見的彈道導彈攔截模式圖。

在俄羅斯導彈預警系統中,三段式攔截主要由陸基和天基感測器提供預警資訊。包括在近地軌道執行的導彈預警衛星、各類陸基遠端預警雷達以及陸基近程防空雷達網。

除了陸基和天基還有海基預警平臺。美軍在海基預警方面,依靠大量搭載“宙斯盾”系統的戰艦實現全球導彈預警,而俄羅斯海軍在這一方面基本還是空白。

蘇聯在上世紀70年代部署了“眼睛”系列導彈預警衛星,最多時有9顆同時處於工作狀態,後來又增加了“預報”系列預警衛星,實現了對主要威脅方向彈道導彈的預警全覆蓋。這兩套衛星系統已於2014年10月正式退役。

俄空天軍現在正在搭建“新型聯合太空系統”,它可以提供導彈襲擊預警。恢復蘇聯系統退役後留下的戰略級預警空缺。

此後,俄羅斯提出計劃準備搭建新一代太空預警系統,包括4顆同步軌道預警衛星和6顆大橢圓軌道衛星。並於2015年發射了第一顆“太空-2510”預警衛星,兩年後發射了第二顆“太空-2518”預警衛星並開始戰鬥值班,今年9月又成功將第三顆“太空-2541”預警衛星送入天空,自此初步具備了對全世界各地彈道導彈發射情況的監控能力。

有訊息稱中國於近年也發射了紅外戰略預警衛星。這種衛星通過提取目標體光電訊號並建模比對,從而對目標的型別和威脅級別做出初步判斷供參考。

截止當下,俄羅斯的現役陸基遠端預警雷達系統共有11座。包括7座“沃羅涅日”系列雷達,1座“伏爾加”雷達,1座“達里亞爾”雷達和2座“第聶伯”雷達。

其中“沃羅涅日”系列是俄羅斯最新一代遠端預警雷達,其它均為蘇聯時代建造的老型號,俄軍方計劃共建造10座“沃羅涅日”用於替換它們,現在還有兩座在建設中,一座在籌備中。

為了應對不同的探測需求,“沃羅涅日”系列雷達已經發展出多個型號。其中,“沃羅涅日-M”和“沃羅涅日-VP”兩種米波雷達,它們對RCS為1平方米目標的探測距離最遠可達6000千米,視域寬度大,但探測精度稍遜。而“沃羅涅日-DM”分米波雷達和尚在研製中的“沃羅涅日-SM”釐米波雷達則在探測精度和目標跟蹤數量上佔優,但探測距離要稍近些。

“沃羅涅日”是俄羅斯於本世紀初研製的遠端導彈預警雷達系統,配備新型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號稱是“全球功率最大,探測距離最遠的雷達系統”。圖為“沃羅涅日”雷達巨大的探測天線陣列。

不過要注意的是,“沃羅涅日”的強項在超遠距離導彈預警和跟蹤,而且探測精度並不高。對於飛機、巡航導彈等空氣動力目標的探測效果不一定比中、小型雷達更好。

末段攔截引導跟蹤主要由A-135M中高層戰略攔截系統,以及S-300、S-400、“安泰-2500”以及即將服役的S-500等遠、中、近程攔截系統構成。各系統均各自具備探測雷達實現對目標的跟蹤和武器引導。

“頓河-2H”型多功能雷達系統是A-135反導系統的一部分,只建造了一座,位於莫斯科附近的普希金諾雷達站,是首都戰略反導預警系統的主力探測單元。

一個完整的反導預警系統,光有上述各類預警感測器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個完整的指揮系統來協調整個預警行動。

為此,俄軍在共青城和謝爾普霍夫,設定了一東一西兩個預警指揮所,由空天軍第15集團軍管轄。通過預警衛星和遠端預警雷達獲得的探測資料將在這兩個指揮所內進行比對,並整合成完整的預警情報,而後通過“稜堡”數字系統分發給全軍,再根據情報對來襲導彈進行攔截。

俄羅斯遠端雷達預警網覆蓋範圍示意圖,橙色部分為已經建成並投入戰鬥值班的,而紅色部分則為正在建設中的雷達設施的預計覆蓋範圍。

從上述情況不難看出,自行建設一個完善的導彈預警系統非常考驗軍工綜合實力。中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就開始接觸反導技術,但直到上世紀90年代獲得S-300系統後才進入發展快車道。

接下來,中國和俄羅斯就反導預警還進行了更多合作。

S-400系統為當下俄空天軍末段反導的主力。S-400可配備的各型導彈射程從60千米到400千米不等。再向下200~100千米內的目標則由S-300或S-350系統攔截,100千米內可用“山毛櫸-M2”等導彈攔截,30千米以內還有“道爾”和“鎧甲-S”等防空系統進行最後一道攔截,形成4級末段攔截體制。

俄中兩國軍方於2017年年底進行了首次模擬聯合反導演練。近年來,兩國在反導方面的合作日益加深。

俄中兩國在本土反導預警的需求上有較大重合,裝備體系也可以作為研究和借鑑,便於吸收先進經驗。通過雙方合作儘快地把中國自己的導彈預警體系完善起來,讓我們獲得一面足以抵禦外在威脅的強大“護盾”。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巴基斯坦未採購殲-10原因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