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67 年7 月 9 日,蘇聯莫斯科的土西諾航空節上,米格設計局首次公開展示了最新一代的米格戰機:米格-23,並被北約命名為“鞭撻者”(Flogger)。次年 7 月 231 號米格-23 完成試飛後與另 2 架原型機一起交付空軍進行測試,1969 年年中投入試生產,次年裝備蘇聯空軍殲擊-轟炸航空兵,1973 年開始在莫斯科“勞動旗幟”工廠(今米格-莫斯科飛機科研生產聯合體)和伊爾庫茨克工廠(今伊爾庫茨克飛機科研聯合體)大量生產,到 1984 年停產時該家族累計生產數量超過 6,000 架(其中莫斯科工廠生產數量為 4,278 架),超過美國 F-4“鬼怪”II系列(5,195 架),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第 3 代戰鬥機(蘇聯分代標準)。

土西諾航空節上首次展示的米格-23原型機,讓西方軍事觀察家頗為震驚

米格-23 是米格設計局創始人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掛帥的專案,他本人在1969 年 5 月 27 日於辦公室中心臟病突然發作,被立即送入醫院,從此一病不起,經若干次大小手術後於最後一次心臟手術後不治去世。為紀念他,米高揚的辦公室內的擺設至今仍保持著他最後一個工作日時的樣子。

米格-23是蘇聯第一種重型前線戰鬥機,其作戰半徑從米格-21時代的300公里一躍到1160公里,是蘇聯空軍轉向攻勢作戰的標誌,其外形脫離了米格戰鬥機機頭進氣的傳統樣式,改為兩側進氣,得以在機頭裝大直徑天線的火控雷達,實現了超視距攻擊。採用變後掠翼技術,改善起降效能和增大了航程,同時減小了跨、超音速阻力。突破了米格飛機的重量輕、體積小,機動效能好的傳統設計,是70年代前蘇聯空軍用以取代米格-21的主要制空戰鬥機。

米格-23突出的效能是平飛速度大,高空時達2.35倍音速,低空錶速達1350公里/小時,且水平加速性好,利於低空突防、高速攔截和攻擊後脫離。但該機的高空效能不突出,中低空機動性較差,如在5000米高度、0.9倍音速的最小盤旋半徑為2200米,比米格-21的還大,表明其近距格鬥能力較差,無法勝任其主力制空戰鬥機的使命,只適於中、低空高速攔截使用。

米格-23前後發展了10多個型號,其中產量最大的是米格-23М型,“М”表示是改進型。第1架原型機於1972年6月首飛,1973年開始服役。據說至少生產了1250架。

米格-23M原型機,掛載6枚R-60空空導彈,機身使用了雙聯掛架

米格-23 的預定作戰物件是美國 F-100 系列(F-102/104/105/106)、多用途的 F-4 系列和法國“Phantom”III,此外還要求攔截轟炸機。

米格-23多次出現在阿富汗、中東、非洲的戰場上,並取得了一定的戰績。一般認為,米格-23的戰鬥機動能力在 F-104和F-4之間。

然而在實戰中,米格-23口碑卻不佳。1981 年 4 月到次年 6 月,在黎巴嫩上空爆發的貝卡谷地大空戰中,以色列人宣稱他們獲得了85:0 的戰績。但根據近年來的資料分析,敘利亞“鞭撻者”至少獲得了兩個戰果。按照敘利亞方面的說法:在 1982 年 6 月 6 日到 11 日的戰鬥中敘利亞損失了 85 架飛機,27 名飛行員犧牲,8 人受傷;與之對應的是擊落以軍飛機和直升機 21 架。

當我們回顧米格-23 的戰史時,必須考慮到米格-23 是一種遲到的戰鬥機,以之對等的F-4早在1961年就投入服役,當米格-23大規模服役時,面對的已經是西方的第四代戰鬥機(俄標)F-14、F-15、F-16了,1972年美國格魯曼的F-14A就已服役,1974年美國麥克唐納的F-15A也已開始進入服役,1979年F-16也投入服役。這樣一來米格-23不得不與西方第四代戰鬥機(俄標)對抗,造成了其總體上可稱悲劇的戰史(即使完全根據俄羅斯資料,米格-23 也非勝者)。

事實上美、蘇在戰鬥機領域差距最小的時代就是在50年代也就是米格-15、米格-19對抗西方F-86、 F-100的時候,到了 60 年代,蘇聯與美國的差距逐漸拉開。

實戰表現迫使蘇聯空軍在1982年對米格-23機隊實施了一次重大升級,這是米格-23的最後一種改型,這種最後的“鞭撻者”改進了氣動效能、增強電子對抗能力,改進航電。升級後的飛機編號為米格-23MLD,“D”表示升級之意。米格共升級了約500架米格-23MLD,北約代號“鞭笞者-K”。

米格-23MLD

米格-23MLD在氣動外形上最顯著的改進是在翼根增加可產生渦流的兩個個鋸齒,此外機翼前緣襟翼可由計算機自動控制偏轉到最佳位置,這兩項措施都可以在大迎角下產生流過控制翼面上表面的渦流,以此改善大迎角操控特性,但副作用是增加了阻力。飛過美國 F-15D 和法國“Phantom”-2000 的俄羅斯試飛員認為該機的飛行效能已與這兩種 4 代機(俄標)相差不大。

米格-23MLD,注意米格-23MLD的翼套根部缺口

米格-23MLD換裝了進一步改進的“藍寶石”-23MLA-11雷達,探測距離更大,可在70公里外發現轟炸機大小的目標。雷達還增加了近距離戰鬥模式並全面增強了其他效能。但仍然採用落後的卡塞格倫天線。

米格-23MLD的“藍寶石”-23MLA-11雷達(N008),仍然採用落後的卡塞格倫天線

米格-23MLD還在機背安裝了兩個向上發射的BVP-50-60 60發乾擾彈發射器,這些發射器的外形就像是突出於機身表面的大翼刀。

米格-23MLD座艙儀表盤

米格-23MLD的機腹23毫米機炮,備彈200發。

上世紀80年代,蘇聯在越南金蘭灣駐紮有一支空軍團,其裝備了米格-23MLD,該團的米格-23MLD垂尾上有海豚的標記。

米格-23MLD還隨蘇軍進入阿富汗,執行防空任務,主要是攔截巴基斯坦和伊朗空軍的騷擾。

駐紮在阿富汗的侵阿蘇軍的米格-23MLD,機頭塗有戰績標識,改機曾擊落過一架伊朗的UH-1直升機。

駐紮在阿富汗的侵阿蘇軍的米格-23MLD,機頭塗有戰績標識,改機曾擊落過一架伊朗的UH-1直升機。

蘇聯空軍的米格-23MLD

蘇聯空軍的米格-23MLD

駐紮在阿富汗的侵阿蘇軍的米格-23MLD塗裝

駐紮在阿富汗的侵阿蘇軍的米格-23MLD大多采用戰術迷彩塗裝和低視編號。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米格-23 戰鬥機對於中國有著特別的意義。一方面,中蘇關係破裂之後中國一直極度關注蘇軍軍事打擊力量的發展,大航程、多用途的米格-23 裝備蘇聯空軍殲擊-轟炸航空兵後形成的威脅是促成中國第 3 代戰鬥機(按中國戰鬥機發展歷史劃分)—殲 8誕生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米格-23 的大量出口又使中國獲得了直接研究它的機會(儘管只是 MS 型),其腹鰭、差動平尾、雙管航炮、機翼和尾翼後緣的蜂窩結構等數十項技術為中國殲-8、殲-8II所借鑑,並在綜合作戰效能上實現了對米格-23的超越。

中國空軍博物館裡的米格-23 MS 型

最新評論
  • 1 #

    米格27和23在外觀上有區別嗎?

  • 2 #

    米格23是那個時代的名機。

  • 3 #

    同樣是可變後掠翼,和F14差的太遠了

  • 4 #

    米格23當時對中國威協很大。

  • 5 #

    F4滿臉委屈:你比我晚生了十幾年都打不過我,還怪我咯?

  • 6 #

    23我覺得是米格家族最不成功的設計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北非戰場上的“變形金剛”英國搞出偽裝外殼 居然騙過了隆美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