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云:“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在國家危難之際,能挺身而出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也許他們並沒有綻放出耀眼的光輝,但是在充滿硝煙的戰場上,卻沒有一個人退縮過,即使戰死沙場,也不過是畢生所願罷了。
蔣誠,1928年出生於重慶合川區廣福村,自他懂事之日起,國內局勢就一直不甚明朗,軍閥混戰、外國軍隊入侵,他希望和平儘快來到。
不過,與其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還不如身體力行,1949年12月,21歲的蔣誠加入了軍隊,成為了一名機炮連戰士。
新中國成立之初,引來了各方勢力窺探,蔣誠跟著部隊到處剿匪、修路、駐防。就這樣,過了一年多的時間,蔣誠學會了不少技術,與此同時,他的戰鬥力也在直線飆升。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蔣誠所在部隊於次年3月開赴戰場,這些年輕計程車兵終於等來了報效祖國的機會。
幾個月後,蔣誠被提拔為副班長,他在戰場上悍不畏死的作戰精神,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名戰士。
1952年6月,蔣誠順利入黨,對他而言,這是人生中最光輝的一刻,他將會用畢生守護這一無上榮譽。
入朝以來,蔣誠經歷了400多次大小戰鬥,他流過血、受過傷、失去過戰友,他對敵人的怒火已然滔天。
同年11月,蔣誠迎來了上甘嶺戰役,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已經有5600餘名戰友倒下了,他心中悲痛無比,毅然帶頭衝向九死一生的最前線。
“轟”的一聲,蔣誠被炸倒了,他的肚子上出現了一道缺口,腸子露了出來。
然而,蔣誠卻沒有退縮,敵人已經近在眼前,他不能就這麼倒下。
於是,他把腸子塞了進去,拿起手邊的重機槍便向敵人射去。
最後,蔣誠立了大功,他不但擊殺了400餘名敵軍,還奇蹟般地擊落了一架敵機。
戰鬥結束後,蔣誠被戰友緊急送往後方醫治,而與此同時,他也被授予了一等功。
戰爭結束後,蔣誠隨部隊回國了,儘管有傷在身,但他仍然投身於祖國的建設中,並再次因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
1955年,蔣誠退伍了,他回到了老家,沒對任何人提起他之前在朝鮮的經歷。
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迴歸正常生活的蔣誠,很快就因過硬的蠶桑養殖技術,被領導調到隆興鄉蠶桑站工作。
沒成想,蔣誠一干就是24年,他把所有的青春都奉獻給了祖國和社會。
1983年,隆興鄉打算把路修一下,這是一件有利於民的大好事,蔣誠自然積極響應。
然而,當路修到一半時,村民卻發現錢不夠了,無奈之下,他們只能繼續回去務農。
就在這個時候,蔣誠站了出來,他讓大家繼續工作,說錢的問題他會想辦法。
就這樣,村民又拿起工具幹了起來,而蔣誠也如約補上了剩下的錢,沒有失信於人。
可是,這1000多塊錢卻是蔣誠向農村信用社貸的,到了1988年,他連本帶利要歸還2400元,雖然看起來不多,但是在當時那個年代,這個數字已經算是一筆鉅款了。
不久之後,蔣誠的事蹟被一個叫王爵英的人察覺到了,因為在《革命軍人立功喜報》上,赫然寫著蔣誠的名字,村民這才知道,原來他是抗美援朝的英雄。
最後,蔣誠的兒子蔣明輝賣掉婚房,幫父親還上了這筆錢,他說自己並不後悔,對於父親當初的決定,他舉雙手支援。
一個隱姓埋名33年的老英雄,寧願自掏腰包也要幫村民修路,他的精神是何等崇高?
蔣誠不僅是一名偉大的戰士,還是所有人的好榜樣。
抗美援朝是中國的立國之戰,這一戰打出了中國志願軍的氣勢,也令全世界對新中國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