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38式(改進型)野炮是西方國家情報機構賦予這型1939年到1945年間廣泛裝備日軍的野炮代號,該型野炮設計來自1905年日本根據許可生產的克虜伯炮,即最早的38式野炮。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人仔細考察了世界各軍事強國的火炮作戰情況,改進製造了他們自己的野戰炮。

最明顯的改進是盒形炮架,替代了最初的克虜伯單柱炮架,這大大增加了射角,另外還改進了炮管托架,其他小改動還包括後座機構,這型改進型火炮被稱為75-mm Field Gun Type 38 (Improved),即75毫米38式(改進型)野炮。

除了以上所說的改進,整體上該炮改動不大,效能提升也不明顯。該炮整個服役期內從未有可機動牽引的改型,一直用馬或騾子拖曳,直到1945年。該炮外觀古老,數量也不大。儘管二戰開始後日本陸續研發出新型野炮,但產量一直不能滿足要求,日軍炮兵遊走於古老與現代之間。

中國抗日戰爭初期,也就是1930年代,日軍的38式野炮在與國民政府軍隊作戰中效能綽綽有餘,但當1941年西方盟國加入戰爭後情況大變,與以前不同,日軍發現西方國家軍隊的小炮群火力就遠超火炮數量比他們多的日軍炮群,38式野炮風光不再。實際上,如果考慮到需要騾馬拖拽以及不佳的機動力,38式野炮有時反倒成了累贅,經常因為不能快速變換射擊陣地而被對手轟掉。

1945年後通過官方或半官方形式38式野炮轉手給了東南亞國家軍隊,部分火炮甚至參加了反抗法國殖民統治的戰鬥。

引數

型號:75毫米38式(改進型)野炮

口徑:75毫米

身管長度:2.286米

重量:行軍狀態1910公斤,作戰狀態1136公斤

射角:-8度~43度

射界:7度

炮口初速:603米/秒

射程:11.97公里

彈重:6.025公斤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超音速核轟部署中東,美軍攻佔敘北部油田,五角大樓再次發出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