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AH-64武裝直升機現已被世界上13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包括日本、中國臺灣和以色列。AH-64以其卓越的效能、優異的實戰表現,自誕生之日起,一直是世界上武裝直升機綜合排行榜第一名。

二戰結束以來,曾經情同手足的反法西斯同盟成員國由於不同意識形態和政治利益等方面的衝突而反目成仇,並由此拉開了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冷戰的序幕。在冷戰期間,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西方國家的坦克部隊不論在數量還是品質層面相比華約軍隊都處於劣勢,因此當時的北約領導人,尤其是美國陸軍高層人員都在急切地尋找著能夠阻擋紅色鐵流前進的手段。而隨著世界上第一款專業武裝直升機的誕生,美國陸軍也在盡一切努力去挖掘這個全新的作戰平臺的反坦克潛能,其中便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AH-56“夏延人”武裝直升機專案和20世紀70年代的“眼鏡王蛇”武裝直升機專案,他們的共同特點便是採用了包括前視紅外探測器(FLIR)、頭盔瞄準具/顯示器、微光電視瞄準系統(當然“夏延人”暫時不確定是否有這項系統)等先進裝置,並且都將全新服役的“陶”式(TOW)導彈作為主要的反坦克武器,其中AH-56武裝直升機可以在機翼下方攜帶6枚“陶”式導彈,“眼鏡王蛇”武裝直升機則可以在機翼的下方攜帶16發“陶”式導彈,兩者在當時都可以算相當先進的水平,但是隨後這兩款直升機都由於造價和技術困難等原因而難逃下馬的命運。

貝爾公司的AH-1G“眼鏡蛇”直升機最初只是計劃作為AH-56“夏延人”直升機服役前的過渡品,但也因此成為了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武裝直升機,而隨著AH-56專案的落馬,AH-1家族也得以獲得發展壯大的空間,甚至最新型號的AH-1Z“蝰蛇”依然擁有一流水準的作戰效能,可謂一段佳話

洛克希德公司的AH-56“夏延人”武裝直升機是一項頗具潛力的方案,採用了包括前視紅外探測系統、頭盔瞄準具/顯示器等先進裝置,但最終由於成本過高和技術問題過多等原因難逃下馬的命運

“眼鏡王蛇”專案採用了多項先進技術,但依然由於成本過高和軍費削減等原因難逃下馬的命運。其中有不少技術後來被運用於其他“眼鏡蛇”家族的子型號,同時採用雙發方案的“眼鏡王蛇”原型機也為海軍陸戰隊的AH-1T“眼鏡蛇”的誕生提供了技術基礎。

在兩款頗具潛力的武裝直升機專案下馬後,美國陸軍只能選擇為現有的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機隊升級反坦克能力來滿足未來的作戰需求,其中第一個專案便是AH-1Q,後者便是在原有的AH-1G直升機的基礎之上增加XM56 “陶“式導彈發射器(即在兩側機翼的外部掛架各攜帶一具四聯裝“陶”式導彈發射裝置)和XM128型頭盔瞄準器的子型號,同時它也保留了原版AH-1G直升機的雙聯裝炮塔(即一門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的配置)以及在兩側機翼的內部掛架攜帶火箭彈發射巢的能力。為了能夠引導“陶”式導彈,AH-1Q特地在機首部位增加了一套M65型望遠鏡式瞄準具(TSU),儘管後者在當時僅僅具備在晝間使用的能力,但是在20世紀70年代還姑且能算一項能夠滿足基本作戰需求的裝置。

採用XM-26系統的UH-1B“休伊”直升機可以攜帶六枚“陶”式導彈執行反坦克任務,該型號在1972年於南越地區首次參戰並且在“復活節”攻勢中摧毀了26輛北越坦克,注意機頭下方的TSU單位,這套系統也為反坦克型“眼鏡蛇”直升機的誕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最初美國陸軍希望為半數“眼鏡蛇”直升機部隊升級反坦克能力,同時貝爾公司也將這項升級計劃稱為ICAP(即“升級眼鏡蛇武器”專案),其中首批8架YAH-1Q原型機將分別於1973年2月至1974年7月期間交付完畢,隨後美國陸軍於1974年底決定採購額外的189架AH-1Q直升機,因此AH-1Q直升機的預期訂單總數達到了290架並且計劃於1977年8月全部交付完畢。隨著交付工作的持續進行,貝爾公司發現兩具“陶”式導彈掛架增加的500磅重量導致AH-1Q的飛行效能相比原版AH-1G有不少下降,因此貝爾公司很快便決定為AH-1Q直升機換裝全新的引擎、傳動裝置並計劃加強結構強度以便滿足“陶”式導彈的發射需求,而這些改裝措施也被命名為ICAM專案(即“提升眼鏡蛇敏捷性和機動性”計劃)。

試射“陶”式反坦克導彈的AH-1Q“眼鏡蛇”直升機,該型號總共能攜帶8枚“陶”式導彈

為了執行這項計劃,兩架AH-1G直升機被運至貝爾公司以便由後者進行相關改裝工作,其中編號為70-15936的AH-1G直升機被重新命名為YAH-1R且沒有攜帶“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而另一架AH-1G直升機則在攜帶“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的情況之下被重新命名為YAH-1S,兩者都採用了全新研發的T53-L-703型渦軸引擎,後者的輸出功率相比AH-1G直升機使用的T53-L-13型渦軸引擎(1400軸馬力)提升了大約400軸馬力,但是同時兩架直升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也被提升至10000磅,除此以外兩架直升機還更換了和AH-1J“海眼鏡蛇”直升機相同的傳動和懸翼系統以便滿足全新的渦軸引擎的效能需求。以上改裝措施都將由貝爾公司在1974年12月完成並被送至陸軍進行相關測試,其中YAH-1R直升機後來將被用於改良旋翼轂和測試採用複合材料的新式旋翼,並且它也將在日後被升級至AH-1S的標準。

在以上所有測試工作結束後,所有經過ICAM專案的升級後的AH-1Q直升機都被命名為AH-1S(MOD),最終美國陸軍和貝爾公司都將於1979年3月成功將所有現役的290架AH-1Q直升機升級至AH-1S(MOD)的標準(而在1987年3月,所有AH-1S(MOD)直升機的編號都被簡化為AH-1S,並引入了包括由複合材料製成的旋翼、電線撞擊保護裝置和AN/APR-39型雷達告警裝置等多項措施以提升作戰效能)。

早期出產的AH-1S(MOD)直升機依然保留了老式座艙設計

一架早期出產的AH-1S直升機,注意它依然採用M28型炮塔,即一門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的固定武器配置

除此以外貝爾公司也製造了100架全新的AH-1S(PROD)直升機(主要改進措施包括引進全新的座艙設計、增強貼地飛行能力以及加裝紅外抑制裝置),後者將於1987年3月被更名為AH-1P,其中第一架AH-1S(PROD)直升機(編號76-22567)將於1977年3月16日被交付至美國陸軍,而整個訂單的交付工作將會於1978年8月正式結束。

另外第101架量產型“反坦克眼鏡蛇”直升機曾經被計劃用於ECAS專案的(即“增強眼鏡蛇武裝系統”計劃)相關改裝工作,它的特點便是採用全新的M197型20毫米轉管機炮(它也是著名的M61“火神”型20毫米轉管機炮的一種延伸型號,可使用M50系列20毫米彈藥)取代了之前位於機首下方的M28型炮塔(即一門40毫米榴彈發射器和一挺7.62毫米機槍的配置),除此以外它同樣採用了如全新的由複合材料製成的旋翼翼片在內的多種改進措施來提升作戰效能,隨後貝爾公司在此基礎之上生產了98架以ECAS標準制造的“眼鏡蛇”直升機並於1978年9月至1979年10月期間完成了相關的交付工作,而後者將於1987年3月被改名為AH-1E。

M65型望遠瞄準單元(TSU)的各個組成部分

AH-1S“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M197型20毫米轉管機炮和M65型望遠瞄準單元(TSU)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AH-1S的飛行員需要利用座艙內的TSU裝置來引導“陶”式導彈準確命中目標

近距離拍攝的四聯裝“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

隨著以上多種“眼鏡蛇”直升機陸續完成交付工作,貝爾公司也開始為美國陸軍設計最後一款單發“眼鏡蛇”直升機,其中兩架AH-1P直升機(編號分別為76-22567和76-22600)被計劃作為全新的“現代化眼鏡蛇”專案的原型機使用,它們的共同點包括採用全新的座艙平視顯示器(HUD)、火箭彈發射管理系統、火控計算機、經改良後的紅外抑制裝置、鐳射測距儀、多普勒導航系統和ALQ-144紅外干擾器等一系列改進措施,其中第一架“現代化眼鏡蛇”(編號78-23093)將於1979年7月正式交付並於1987年3月被命名為AH-1F。時間進入1981年3月,貝爾公司已成功交付99架AH-1F直升機,隨後美國陸軍向貝爾公司發出了額外的50架生產訂單並且計劃於1981年4月開始被交付至國民警備隊單位使用,接著還有378架AH-1G直升機於1982年期間被升級至AH-1F的技術標準,最後美國陸軍於1983年決定繼續購買11架AH-1F直升機,由此當最後一架陸軍型單發“眼鏡蛇”直升機於1986年交付之時,他們的“眼鏡蛇”部隊已經擁有了接近1100架直升機,可以說擁有了一股十分可觀的打擊力量。

這架AH-1S直升機通過在引擎罩周圍增加抑制措施等手段有效降低了紅外訊號,同時位於機身上方的ALQ-144型紅外干擾裝置(IRCM)也進一步降低了AH-1S被紅外尋的導彈擊中的風險

採用沙地迷彩塗裝的一架AH-1F“眼鏡蛇”直升機,注意它的紅外干擾裝置(IRCM)已經被拆除

但是這股打擊力量在當時同樣存在著許多重大缺陷,其中一點便是它們所配備的用於引導“陶”式導彈的M65望遠鏡式瞄準具(TSU)僅僅具備在晝間作戰的能力,而眾所周知華約國家的裝甲部隊可不會只在白天發起進攻,因此在夜間作戰環境下不論陸軍的單發“眼鏡蛇”還是同期海軍陸戰隊的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都難以有效支援地面部隊作戰。(當然同時期蘇聯裝備的米-24“雌鹿”武裝直升機也僅僅擁有簡易的前視紅外裝置和微光電視瞄準系統,缺少對於夜間作戰而言至關重要的熱成像裝置,因此它的夜戰能力也只能說聊勝於無)其次便是當時作為主力反坦克武器的“陶”式導彈的有效射程僅為3至3.75千米且不具備射後不管的能力,因此使得“眼鏡蛇”直升機在執行晝間反坦克任務之時很有可能處於蘇聯野戰防空系統的打擊範圍內並由此遭受重大損失(當然根據20世紀70年代美軍對以色列軍隊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繳獲的蘇制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的相關測試結果表明,23毫米高炮還是難以威脅攜帶“陶”式反坦克導彈的武裝直升機的),而海軍陸戰隊的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雖然具備攜帶射程高達8千米的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能力,但它配備的M65望遠鏡式瞄準具(TSU)並沒有自主引導“地獄火”導彈的功能,因此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需要己方地面部隊架設的鐳射指示器或攜帶鐳射指示器的UH-1N“休伊”和OH-58D“基奧瓦人”直升機協作才可以滿足基本作戰需求,而這項缺陷也將在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暴露無遺。

早期型米-24“雌鹿”直升機雖然配備了簡易的前視紅外探測器(FLIR)等裝置,但由於缺乏熱成像等關鍵性裝置,因此實際上也僅僅具備理論層面的有限全天候作戰能力

蘇制ZSU-23-4“石勒喀河”自行高射炮雖然無法對攜帶“陶”式導彈的美軍武裝直升機構成威脅,但隨著70年代蘇聯新式野戰防空系統的陸續服役,“眼鏡蛇”家族的生存狀況還是相當凶險的

飛行中的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它也是目前唯一一款同時具有攜帶“陶”式或者“地獄火”導彈能力的“眼鏡蛇”家族成員

美軍裝備的地面型鐳射指示器裝置,它可以為“地獄火”導彈提供精確引導,而在後面介紹“阿帕奇”的武器系統的章節中我們將看到這套裝置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

雖然陸軍早已在JAH-1G原型機上面測試過由福特航太公司研發的ATAFCS瞄準莢艙,但海軍陸戰隊由於預算有限等原因,並沒有引進這項裝置,因此也就讓早期型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失去了自主引導“地獄火”導彈的機會

為了彌補早期型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無法自主引導“地獄火”導彈的缺陷,海軍陸戰隊通常會選擇將它們同帶有鐳射指示器的UH-1N“休伊”直升機混編以便協同作戰

OH-58“基奧瓦人”直升機也可以為AH-1W“超級眼鏡蛇”提供“地獄火”導彈的引導協助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美國陸軍於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M65望遠鏡式瞄準具配備了全新的夜視套件,後者被稱為C-NITE,其中前視紅外裝置取自同期的M1“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的同款型號(即擁有熱成像功能,也就是具備了完整的夜戰能力),同時也採用了源於M2A1“佈雷德利”步兵戰車上面的“陶”-2型反坦克導彈引導套件,後者的破甲厚度由改進 “陶”式的686毫米提升至940毫米,以上措施將於1987年開始實施並被首先計劃用於改裝陸軍現有的AH-1F直升機,除此以外出口至其他國家的AH-1S和AH-1F直升機也在經過這項升級後獲得了完整的夜戰能力。雖然這項夜視套件成功彌補了單發“眼鏡蛇”直升機的夜戰能力不足的缺陷,但海軍陸戰隊卻出於整合自主引導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能力的需求而選擇了由以色列IAI公司研發的夜間瞄準系統(NTS),而經過升級的M65望遠鏡式瞄具被命名為NTSF-65,編號也變更為AN/AWS-1(V1),最終第一批夜間瞄準系統於1993年正式交付至海軍陸戰隊,由此讓AH-1W“超級眼鏡蛇”直升機獲得了完整的夜戰能力和自主引導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能力。

攜帶“地獄火”導彈和“九頭蛇”火箭彈發射巢的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注意這架直升機的翼尖配備了AN/ALE-39型箔條/熱焰彈撒佈器

當然儘管以上的措施讓“眼鏡蛇”直升機的作戰效能大大提升,但僅僅依靠以AH-1F“現代化眼鏡蛇”為代表的AH-1直升機家族顯然無法滿足20世紀80年代的歐洲地區的作戰需求,並且隨著“空地一體戰”戰略於1982年開始正式實施,美國陸軍迫切需要一款新式武裝直升機來應對日益增長的威脅,而他們顯然也不必為此過多擔心,因為他們夢寐以求的“坦克殺手”早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在戰場上大顯神威,而這也是本文的主角,AH-64“阿帕奇”直升機的由來。

二、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AAH)

時間回到20世紀70年代,在AH-56“夏延人”武裝直升機專案下馬以後,美國陸軍於1972年啟動了全新的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AAH),並在隨後發出的招標書裡面確定了以下指標:擁有出色的反坦克能力、擁有全天候作戰能力、擁有一門30毫米機炮以完成反裝甲和火力壓制任務,同時美國陸軍還強調參與競標的直升機都必須以兩臺由通用電氣公司(GE)研發的T-700渦軸引擎(最大輸出功率為1690軸馬力)作為動力裝置,並且新式武裝直升機的防護設計標準為能抵禦12.7毫米子彈的打擊且在部分關鍵區域能夠抵禦23毫米炮彈的打擊。

在當時總共有五家航空企業參與了競標工作,分別為貝爾、波音、洛克希德、休斯和西科斯基。1972年6月22日,美國陸軍宣佈休斯公司的Model 77方案和貝爾公司的Model 409方案贏得了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的相關生產訂單,其中便包括一個用於靜態試驗的機體和兩架原型機,並且兩者分別獲得了名為YAH-64和YAH-63的試驗編號。1975年10月1日,貝爾公司的YAH-63原型機成功完成了首飛工作,但由於這架原型機在1976年6月4日發生了墜機事故,因此貝爾公司只能花費額外的四個月時間來重新制造一架原型機以送至陸軍進行相關測試。總體來說,貝爾公司的YAH-63方案採用了來源於本公司的Model 309方案(即“眼鏡王蛇”專案)的機體和旋翼設計,但是由於該機依然使用老舊的雙葉式旋翼和尾槳設計,並且座艙佈局同樣為飛行員在前,副駕駛/炮手在後的老式設計,因此貝爾公司的YAH-63方案從一開始就已經蒙上了失敗的陰影。

相比之下,休斯公司的YAH-64原型機早已在1975年9月30日,即YAH-63原型機試飛前一天便完成了首飛工作,當然由於第一架YAH-64原型機(編號AV-01)被計劃用於地面測試工作,因此所有的試飛任務都是由編號AV-02的第二架YAH-64原型機負責完成的。具體而言,第二架和第三架YAH-64原型機(編號AV-03)的特點在於採用了四葉主旋翼、四葉尾旋翼等新式設計,並且兩臺T-700引擎被佈置於兩側機身中上方以降低它們在暴露於敵軍防空火力打擊時一同被擊毀的可能性,除此以外YAH-64原型機採用了以一定後掠角安裝的固定式起落架和一具可自由收放並且可固定的尾輪設計,兩名成員以串聯方式佈置於座艙內,其中前座為炮手,後座為飛行員,他們都需要通過位於側面的艙門進出直升機的座艙。

機體設計方面,YAH-64原型機的水平安定面位於垂尾上方,由此構成了一個典型的T字形垂尾佈局,兩側機翼下方總共有四個掛點可以使用,同時設計師們還計劃在前部機身下方安裝一具可旋轉式炮塔以容納直升機的次要武器,而直升機的觀瞄系統則計劃採用由諾斯洛普公司或馬丁-馬麗埃塔公司研發的產品並且被計劃安置於機鼻部位的整流罩內。為了降低後勤維護難度,休斯公司特地降低了起落架的長度以便地勤人員能夠攀登上直升機的機身,並且他們也在引擎附近增加了檢修面板以便讓地勤人員進行相關作業,同時飛機的主旋翼和尾旋翼的防護標準都是在能夠承受23毫米炮彈的直接打擊的情況下依然能夠正常工作的水平。

攜帶“陶”式反坦克導彈發射架進行試飛任務的一號和二號YAH-64原型機

在經過多次效能對比測試以後,美國陸軍於1976年12月10日宣佈休斯公司的YAH-64方案成功通過了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的第一階段競標,隨後他們向休斯公司發出了製造額外三架原型機的生產訂單以參與計劃在第二階段競標期間進行的航電和武器系統測試。1977年1月,為期56個月的先進攻擊直升機專案的第二階段測試正式拉開了序幕,在此期間第四、五、六架YAH-64原型機(AV-04、AV-05和AV-06)分別走下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休斯工廠的生產線並被用於加裝一系列曾運用於第一架原型機上面的改裝措施,其中包括在主旋翼外側採用帶後掠角的翼尖設計,為此旋翼桅杆的長度增加了6英寸,尾槳的直徑增加了3英寸;為了解決第一階段測試中暴露出來的氣動問題,第二架原型機的水平安定面被反向安裝(即帶後掠角的那面朝後)並在兩側安裝了垂直穩定片以便增強直升機的橫向穩定效能,同時第三架原型機增加了位於機身兩側的整流罩長度以容納更多的電子裝置,並且將之前原型機的座艙蓋側面的多段式平面玻璃改為整體式玻璃結構以便改良機組成員的視野和提升防護效果。

在武器方面,由於當時的“陶”式導彈需要依靠導線傳輸指令訊號才能準確命中目標,並且導彈本身也存在射程不足和破甲厚度不高等缺陷,因此美國陸軍早已於1972年命令洛克維爾公司為未來的先進攻擊直升機研發一款全新的鐳射制導重型反坦克導彈,即大名鼎鼎的AGM-114“地獄火”(HellFire)。儘管YAH-64原型機的很多武器測試都是用“陶”式導彈進行的,但第二架原型機同樣於1979年3月18日於加利福尼亞州的測試場地裡面成功完成了第一次“地獄火”導彈的發射試驗,由此證明YAH-64直升機的反坦克能力相比之前任何一款武裝直升機都將有顯著提升。除此以外,在第二階段測試當中,每個原型機都被用於向陸軍展示自身的極限飛行效能,其中一項要求是在攜帶8枚“地獄火”導彈、320發30毫米炮彈和足夠飛行1.83小時的航空燃油的情況下,用95%左右的引擎功率達到450英尺/分鐘的垂直爬升率指標,並且當時的測試條件為4000英尺高度,溫度為95華氏度(摺合為35攝氏度)。出人意料的是,YAH-64原型機不僅僅達到了這個指標需求,甚至在測試當中達到了1450英尺/分鐘的垂直爬升率,即相當於預定指標的3.2倍左右的效能資料。

考慮到歐洲地區的戰事一旦爆發,美國陸軍的新式武裝直升機勢必將面對來自蘇聯野戰防空系統的挑戰,因此他們也相當看中新式武裝直升機的生存效能指標,即首先不能被擊中,其次即使被擊中的情況之下也必須擁有返回機場維修的能力。為此YAH-64直升機的機體、引擎、旋翼、傳動等多個關鍵裝置的防護指標都被定為能夠直接抵禦12.7毫米子彈的打擊,並且即使在遭到23毫米炮彈的打擊的情況下也能正常工作,同時成員的座位由輕型凱夫拉材料製成,駕駛艙的地板和側壁都採用了輕型硼裝甲防護層以抵禦12.7毫米子彈的射擊,而飛行員和炮手之間則用透明的丙烯酸擋風板隔開以便為前者提供良好的前向視野。

在測試工作結束以後,美國陸軍收購了第二架YAH-64原型機並於1982年開始將其放置於一處軍事基地內進行公開展示,注意此時它的外形已經相當接近量產型AH-64A武裝直升機

1979年10月31日,第四架原型機完成了製造工作,它的最大特點是將原有的T形垂尾佈局改為傳統的常規式垂尾佈局,即將單片式水平安定面放置於機身中下方部位,同時設計師也增加了水平尾翼的下反角以提升直升機的低速操控效能。除此以外休斯公司也略微提升了垂尾的高度並且將位於垂尾上的尾槳和變速箱的位置提升2.5英尺和前移一段距離,最後尾槳的直徑也再次增加以增加操作效率。鑑於這種常規式佈局在測試過程中擁有更加優異的表現,因此休斯公司決定讓剩下的兩架原型機都採用這種佈局設計,同時早期出產的幾個原型機都將在後續測試中改用這種新式垂尾佈局。

在1979年-1983年期間,YAH-64原型機在一系列測試中的飛行時長超過了4000小時,隨後美國陸軍於1981年決定將其命名為“阿帕奇”(Apache),即取自在1848年美墨戰爭後同美國政府鬥爭數十年之久,最終於1886年投降的“阿帕奇”部落,而眾所周知,“阿帕奇”部落的戰士經常利用游擊戰術,即優異的機動能力,多次重創前來圍剿的美軍部隊,因此將“阿帕奇”這個擁有傳奇色彩的名字賦予這架全新的武裝直升機這種舉動也可以看出美國陸軍對它在未來冷戰爆發時需要承擔的反坦克職能給予了相當高的期待值。1982年期間,其中一架YAH-64原型機被先後運送至多個北約成員國以尋找潛在客戶,但不幸的是第四架YAH-64原型機在一次飛行任務當中於中空同一架T-28教練機發生了空中撞機事故,因此陸軍為了避免更多損失只能被迫中斷推銷活動。而當休斯公司計劃將全新的“阿帕奇”直升機投入量產的時候,他們發現自己開設的位於卡爾弗城附近的工廠無法完全滿足巨大的生產需求,同時他們也必須避免洛杉磯周圍擁堵的交通狀況對直升機的交付工作造成負面影響,因此他們決定將新工廠的地址定於亞利桑那州的梅薩市,而該工廠的建造工程啟動時間也被定在1982年3月5日。在工廠完工以後,它成為了當時佔地面積最大和最複雜的直升機製造廠,其中工作區域的佔地面積為55萬平方英尺,隨後休斯公司於1983年2月開始派遣員工進駐該工廠並且做好了“阿帕奇”直升機的生產準備。

與此同時,在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後,美國國防系統採購審查委員會正式批准了“阿帕奇”直升機的量產計劃,其中量產型“阿帕奇”直升機的編號被變更為AH-64A。而這也意味著美國陸軍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拿到了他們所追求的終極“坦克殺手”。至於這個“殺手鐗”究竟擁有多麼強大的實力,我將在下一章進行講解。

二、 名副其實的最強武裝直升機

在休斯公司於1982年正式接到“阿帕奇”直升機的量產訂單以後,美國陸軍便計劃將原型機配備的T-700-GE-700引擎更換為擁有更高輸出功率的型號,為此第五架YAH-64直升機特地換裝了能輸出1723軸馬力的T-700-GE-701引擎,後者在當時同樣是西科斯基公司研發的SH-60“海鷹”直升機的動力裝置,隨後休斯公司獲准為所有量產型AH-64A直升機配備全新的T-700-GE-701引擎。不幸的是,就在“阿帕奇”直升機的量產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時,美國國會於1981年底開始質問美國陸軍為何在單位成本遠超預期的情況之下決定投產“阿帕奇”直升機,為此陸軍只能被迫將1982財年的第一批採購數量由48架降低至14架,最後又被削減至11架,而這也不可避免地影響了休斯公司的生產進度,為此他們很快催促在當時負責機身、機翼和機尾的組裝工作的裡安公司儘可能早日完成這11架“阿帕奇”直升機的多個部件的生產合同,接著首架AH-64A直升機(編號PV-1,即第一架量產型直升機)於1983年9月30日成功走下了梅薩工廠的生產線。

通用電氣公司研發的T-700渦軸引擎直到今天都是相當優秀的作品,除了“阿帕奇”以外,也曾作為AH-1W、AH-1Z和UH-60等多款直升機的動力系統使用,其中中國也曾於上世紀80年代通過引進“黑鷹”直升機獲得了T-700渦軸引擎的成品

具體而言,AH-64A“阿帕奇”武裝直升機雖然沿用了不少早在後續幾架YAH-64原型機上面進行過相關驗證的設計,但是整個機頭則為了容納全新的TADS/PNVS裝置而進行了重新設計,同時機翼下方的固定式掛架也被全新的可拆卸式掛架取代以便滿足不同作戰任務的需求。在機體設計方面,量產型AH-64A直升機為半硬殼結構,總長度為49英尺1英寸,高度為15英尺3英寸,寬度為17英尺1英寸,主旋翼的直徑為48英尺,尾槳的直徑為9英尺2英寸;在機體重量方面,“阿帕奇”直升機很顯然體現了休斯公司的強大設計實力,其空重僅僅為4.8噸,在攜帶主要任務所需的掛載和燃油的情況下的重量為6.5噸,在執行航程為1000海里的轉場任務時的重量為9.5噸,這意味著什麼呢?由德國和法國聯合研發的EC-665“虎”式直升機的空重根據不同型號介於4.2至4.3噸之間,最大起飛重量介於5.9至6噸之間,而“阿帕奇”作為一款重型武裝直升機在空重指標方面相比定位為輕中型武裝直升機的EC-665“虎”式僅高了約0.5至0.6噸重量,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優異的成就,相比之下它的競爭對手,比如米里設計局的米-35M1“雌鹿“武裝直升機的空重高達8.3噸,即便以”阿帕奇斯基“的外號著稱的米-28”浩劫“武裝直升機的空重也有8噸左右,而卡莫夫設計局的卡-50”黑鯊“和卡-52”短吻鱷“兩款武裝直升機的正常起飛重量都在10噸級別左右。

這架早期生產的AH-64A直升機參加了於1984年在當地舉行的一次印第安節日慶祝活動,其中一名身著傳統服飾的印第安人正在這架“阿帕奇”直升機前合影留念

1984年,休斯直升機公司被麥道公司收購併由此成了後者的直升機開發部門,同年AH-64A“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獲得了由美國國家航空協會頒發的1983年度的科利爾獎盃,而後者正是為了表彰本國優秀航空和航天領域取得的優異成就而設立的。另外為了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前線機場的地勤人員的日常維護壓力,休斯公司為”阿帕奇“直升機配備了內建式工作臺、可收起式臺階和無障礙工作區等多種設計或者裝置,同時它還擁有一套機載故障檢測和定位系統來幫助地勤人員儘早發現並解決可能出現的潛在隱患,並且直升機上面的每個電線和管道都能在野戰機場快速完成拆解和更換作業。

休斯公司為了降低前線地勤人員的維護難度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

在動力系統方面,“阿帕奇“直升機的傳動系統可以在不拆除主旋翼或旋翼桅杆的情況之下完成快速更換作業,同時”阿帕奇“直升機還為兩臺T-700-GE-701引擎配備了一臺備用發電機(APU)以滿足自行啟動的需求,並且這臺備用發電機還將在地面上為直升機的電氣、液壓和氣動系統的正常運轉提供充足的電力支援。除此以外,”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機身、機翼和引擎罩都採用半硬殼結構並由航空級的鋁合金製造而成,因此地勤人員能很方便地對受損的”阿帕奇“直升機進行維修作業,同時機身能夠承受速度為42英尺/秒的撞擊並保證機組成員能夠安然無恙,起落架則可以承受速度為12英尺/秒的撞擊,而兩名成員的周圍也配有相應的保護裝置來避免他們在墜機過程當中受傷,除此以外為了降低直升機在起火時可能造成的損傷,設計師們為”阿帕奇“配備了帶氮氣等惰性氣體在內的燃料電池,由此讓燃料電池內的氧氣能被充分排除從而降低火災可能帶來的二次傷害。

兩名地勤人員正在對AH-64A直升機的T-700-GE-701引擎進行檢修作業

20世紀80年代,隨著9K32“箭-2“(北約代號SA-7)和9K38”針“(北約代號SA-18)等多款採用被動紅外尋的引導機制的行動式防空導彈陸續出現在諸多華約軍隊的作戰序列內,”阿帕奇“直升機也將不得不面臨日益嚴重的肩扛式導彈的威脅,因此麥道公司為它設計了一款全新的”黑洞“紅外抑制裝置,其基本結構為一具主要和三具次要排氣管,目的在於通過降低引擎在工作時的排氣溫度的方式來達到降低引擎部位的紅外特徵的目的。在使用過程中,主排氣管將吸收冷空氣並在三個次要排氣管內同引擎排出的廢氣相混合,同時三個次要排氣管都在安裝時向外傾斜一定的角度以防正面朝向直升機引擎的採用被動紅外尋的引導的導彈能夠鎖定發熱的引擎噴口。除此以外”阿帕奇“直升機還配備了一套飛機生存套件(ASE),其中包括AN/APR-39(V)1型被動式雷達告警接收器、ALQ-144型紅外干擾器、AN/ALQ-136型雷達干擾器、M130型箔條/熱焰彈撒佈器(包含30具M1型箔條),後來還增加了AN/AVR-2(V)1型鐳射告警裝置。

隨著以SA-18“針”為代表的多款行動式防空導彈的逐步普及,各國軍方都必須得考慮採用多種措施來避免己方直升機在敵軍行動式防空導彈的打擊下遭受損失

從這張照片當中我們可以在引擎排氣管附近看到由麥道公司研發的“黑洞”紅外抑制裝置的具體細節

佈置於“阿帕奇”直升機的機身上方的ALQ-144型紅外干擾器(IRCM),它有一定概率能干擾老式紅外導彈的導引頭(或讓其過載)從而避免直升機自身被擊中,但是它在新式空對空導彈面前毫無作用,因此在諸如AH-1Z“蝰蛇”和後期型米-35M“雌鹿”等新式直升機都取消了這個裝置

在遭遇雷達制導的導彈之時,被動式雷達告警接收器會嘗試搜尋並定位訊號,接著它將自動連線雷達干擾器以便干擾對方的鎖定從而保證直升機不會被導彈擊中,而在遭遇被動式紅外尋的引導的導彈打擊的時候,位於機身後上方的ALQ-144型紅外干擾器(因為獨特的外形也被稱為”迪斯科燈“)會朝導彈來襲方向發射一股紅外脈衝能量來干擾敵方導彈的導引頭的鎖定,同時M130型撒佈器也能自動或者由飛行員手動操控來釋放熱焰彈從而將敵人方導彈引至別處。雖然這套自衛系統在現在看來只是一件十分普通的設計,但是在那個年代依然可以說是一個相當優秀的成果,至少不論從哪種角度來看,它都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優異的生存性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除了以自衛系統為主的軟防護和飛機本身的硬防護外,“阿帕奇“同樣需要優異的飛行效能來提升自己的生存性和完成指定作戰任務的能力,而這點對於休斯公司的設計團隊來說自然不是什麼難事:AH-64A直升機的最高平飛速度為294千米/小時,限制速度為315千米/小時,另外其中一架YAH-64原型機還曾於1980年在一次結構強度測試中達到了379千米/小時的最大俯衝速度,同時AH-64A直升機在僅僅攜帶內油情況下的的航程為480千米,在攜帶副油箱的情況下的轉場航程為1691千米。在美國陸軍看來,AH-64A直升機的各項效能表現可以說出人意料地優異,因此他們很快下達了863架“阿帕奇”直升機的生產訂單,並且認為現有的生產線將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逐步達到應有的狀態。

當然如果僅僅擁有良好的飛行效能和優異的生存效能,那顯然是無法滿足美國軍方的胃口的,而武器和航電裝置也恰恰是“阿帕奇”直升機的拿手好戲之一。首先AH-64A直升機的固定配置為一門M230A1型30毫米鏈式機炮,後者最初於1972年開始研發,其中首門XM230原型炮於1973年4月完成了首次射擊試驗,隨後XM230機炮於同年9月達到了累計發射2500發炮彈的成就,接著也將在兩年之後達到累計發射25萬發XM552和XM639型炮彈的成就。在國防部的命令下,休斯公司重新修改了相關設計以便滿足北約制式30毫米炮彈(比如“阿登”和“德發”型30毫米機炮所使用的彈藥)的射擊需求,並且休斯公司在機炮製造工作被轉移至豪威爾公司以後依然為M230機炮設計了三款彈藥,即M788型曳光訓練彈(TP)、M789型多用途高爆彈(HEDP)和M799型高爆彈(HE,一說這款彈藥的種類為高爆燃燒彈,即HEI)。最終經過了上述修改後的M230型30毫米機炮於1978年3月完成了首次射擊試驗,其中M230型30毫米機炮的重量為55.8千克,總長度為1.63米,射速為625發/分鐘,平均發射故障間隔為15000發,單門機炮的造價為5.6萬美元。

地勤人員正在為M230E1型30毫米機炮裝填M789型多用途高爆彈和M799型高爆彈,“阿帕奇”可以攜帶1200發30毫米炮彈,從而有效保障了火力持續性

在AH-64A直升機上面,M230E1型機炮被佈置於機身下方,可以分別向左或向右旋轉100度和86度,俯仰角分別為負60度至11度,而當直升機的液壓系統失效以後,航炮將自動被鎖定在當前水平位置並被抬升至最高的11度仰角狀態,同時飛行員也可以根據不同任務的需要選擇600或者650發兩種射速來滿足作戰需求,而直升機配備的優異火控系統也意味著M230E1型機炮可擁有高達4千米的最高射程,機炮的總備彈量為1200發,根據不同的任務需求也可減少至320發。除此以外每位“阿帕奇”武裝直升機的機組成員都擁有一套由霍威尼爾公司研發的單目綜合頭盔和顯示瞄準系統(IHADSS),其中便包括頭盔顯示單元(HDU)、測量感測器(SSU)、顯示調整面板(DAP)和瞄準十字線單位(BRU)在內的多項部件,這套裝置可以同M230型機炮進行聯動,即機炮的指向可以根據飛行員頭部的轉動進行相應的調整,由此便能大大提升M230型機炮的作戰效率。

佩戴單目綜合頭盔和顯示瞄準系統(IHADSS)的“阿帕奇”飛行員,它能同時擁有顯示和瞄準功能,並且效能相較於AH-1“眼鏡蛇”直升機上面的同類產品有明顯優勢

IHADSS的存在使得“阿帕奇”飛行員能夠更加直觀和快速地獲得目標資訊,並引導直升機攜帶的各種武器對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在當時可以說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技術

除了M230型機炮以外,“阿帕奇”直升機也能使用口徑為2.75英寸(70毫米)的“九頭蛇”(Hydra)可摺疊尾翼式火箭彈(FFAR)對付步兵或輕裝甲目標,其中單個M261型火箭發射巢可以攜帶19發“九頭蛇”火箭彈,而這也意味著AH-64A直升機在四個掛架都選用M261型火箭發射巢的情況下總共能攜帶76發“九頭蛇”火箭彈。根據任務需求的不同,“九頭蛇”火箭彈既能選用聚能裝藥彈頭來對付裝甲目標,也能選擇一種裝有2500塊重量為一盎司的鋼片的戰鬥部來殺傷位於開闊地的敵軍步兵或輕裝甲目標,同時“阿帕奇”直升機的火控系統也能允許機組成員自主選擇不同種類的火箭彈來滿足作戰需求,並且火箭彈在採用不同發動機的情況之下,直升機的火控系統允許的最遠發射距離分別為6000米(MK40發動機)和7500米(MK66發動機),但火箭彈發射面板也將直升機的火箭彈最小發射距離和火箭彈發射時直升機允許的最高飛行時速分別限定在1000米和162千米/小時。

正在進行火箭彈齊射訓練的AH-64A武裝直升機

地勤人員正在準備為“阿帕奇”武裝直升機裝填“九頭蛇”火箭彈,注意這款火箭彈尾部的可摺疊尾翼式結構,每個發射巢可攜帶19枚火箭彈,即一架“阿帕奇”直升機最高可以攜帶76發火箭彈

當然如果要想完成打擊蘇聯坦克部隊這個重大目標,那麼僅依靠上述武器顯然是無法滿足需求的,因此下面要介紹的便是“阿帕奇”直升機的終極大殺器——AGM-114“地獄火”重型反坦克導彈。早在前文中我就已經簡單概括了“地獄火”導彈的發展過程,因此這裡就從最初的型號開始介紹吧:1978年-1980年期間,洛克威爾公司的方案通過了相關的效能鑑定測試,隨後美國陸軍於1982年3月同洛克威爾公司簽訂了一份金額高達4700萬美元的小批量“地獄火“導彈生產合同,接著該型反坦克導彈於1983年和1984年的採購量分別為3971枚和6000枚。從技術角度來看,量產型“地獄火”導彈雖然沿用了洛克威爾方案的彈體設計,但卻選擇了成本更低廉的由馬丁·馬裡塔公司研發的半主動鐳射引導尋的器,其中“地獄火”家族的第一個量產型號。即AGM-114A導彈的長度為1.63米,彈徑為178毫米,翼展為330毫米,重量為45.7千克,動力裝置為源自著名的AIM-4“獵鷹”空對空導彈的TX-657型單級固體火箭發動機,推力為18.6千牛,制導系統包括鐳射導引頭、自動駕駛儀和作動系統,重量為9千克。為了能夠爭取一枚導彈就能完全摧毀一輛蘇聯主戰坦克,洛克威爾的設計師採用了全新的內含6.8千克混合高能炸藥的聚能破甲戰鬥部,因此“地獄火”導彈的最大靜破甲厚度高達1400毫米,爆炸當量僅次於一枚155毫米榴彈,而這也意味著冷戰期間沒有任何一款蘇聯現役主戰坦克能抵擋一枚“地獄火”導彈的打擊!

隨著蘇聯陸軍從1984年開始陸續為自己的主戰坦克配備“接觸”-1型爆炸反應裝甲,AGM-114A“地獄火”導彈的聚能破甲戰鬥部在面對配有爆炸反應裝甲的蘇聯主戰坦克的時候已經力不從心,因此洛克威爾公司為更先進的AGM-114F“地獄火”導彈配備了全新的串聯式聚能破甲戰鬥部以便提前引爆蘇聯坦克的爆炸反應裝甲從而為主戰鬥部掃清障礙。在此之後洛克威爾公司還發展了以AGM-114K、AGM-114M和AGM-114N為代表的第二代“地獄火”導彈,其中AGM-114K導彈採用了雙前置戰鬥部和主戰鬥部串聯的結構,並且還通過為鐳射導引頭增加全新的數字式自動駕駛儀的方式有效提升了導彈的抗光電干擾能力以及惡劣氣候條件下的跟蹤效能,而AGM-114M導彈則為了能在巷戰環境使用而換裝了全新的高爆戰鬥部來對付半加強目標和軟目標,同時AGM-114N導彈為了攻擊地上或地下的堅固目標而更換了全新的溫壓式戰鬥部。除此以外,AGM-114“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相比“陶”式反坦克導彈的優勢還包括更高的飛行速度(最高可達1.7馬赫)和更遠的射程(500米至8千米,部分型號可達9千米),而在服役前的200枚導彈的射擊試驗當中,“地獄火”導彈取得的命中率成績為96%。因此它便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阿帕奇”直升機最主要的反坦克武器,並且每一個“阿帕奇”直升機都具備在兩側機翼下方的四個掛架上面攜帶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能力。

從上至下分別為反艦型“地獄火”導彈,帶有雙串聯戰鬥部的“地獄火”II導彈和“長弓”地獄火導彈

當然如果想發揮“地獄火”導彈的真正實力,那麼先進的機載火控裝置自然也是必不可少的。量產型AH-64A直升機相比原型機的最大區別之一便是在機頭部位增加了全新研發的AN/ASQ-170型目標捕獲系統以及AN/AAQ-11型飛行員夜視系統(即TADS/PNVS),其中TADS系統主要負責晝間和夜間作戰環境之下的目標捕獲工作,組成部分包括一臺直視光學望遠鏡(DVO)、一臺晝間電視系統(DTV)和一具前視紅外探測裝置(FLIR),每個部件都可以根據情況選擇單獨使用或配合使用以達到最大效能,且在必要情況下也可以通過人工操作的手段獲得資訊,整套TADS系統的橫向轉動範圍為正負120度,並且也能旋轉負180度收納至機身以便保護鏡片不會受到不必要的損傷,最大轉動幅度為60度/秒,其中DVO的視場角為18度(寬)和4度(窄),DTV的視場角為4度(寬)、0.9度(窄)和0.45度(縮放),FLIR的視場角為50度(寬)、10度(中)、3.1度(窄)和1.6度(縮放)。

正在進行效能測試的TADS/PNVS系統

這張照片的機頭下方為TADS系統,上方為PNVS系統,它們的存在為“阿帕奇”直升機提供了完整的全天候作戰能力,同時也為“地獄火”導彈的實力的完全發揮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在必要時,TADS/PNVS系統的鏡頭也可以被遮擋以防額外的損傷

PNVS系統主要用於在直升機於夜間或惡劣氣候條件下飛行時為機組成員提供良好的視野,組成部分包括一具位於TADS系統上方的轉塔內部且擁有穩定功能的前視紅外探測裝置(FLIR)和每個機組成員佩戴的單目綜合頭盔和顯示瞄準系統(IHADSS),其中後者可以在頭盔顯示器上展示由PNVS系統的前視紅外探測裝置(FLIR)獲得的清晰影象視訊(即飛行員可以實時獲得熱成像畫面),並且機組成員也能通過切換開關將這些畫面切換至座艙內的任何一個顯示屏上面。PNVS系統的水平轉動範圍為正負90度,同時能轉動負118度或更高角度收納至機身以便保護光學鏡片,垂直轉動範圍為20度至負45度,水平視場角為40度,垂直視場角為30度,最高轉動速度為120度/秒。

得益於IHADSS系統的優異效能,“阿帕奇”飛行員能直接從頭盔顯示器內獲得熱成像畫面,從而大大提升了“阿帕奇”直升機在夜間或惡劣氣候條件下執行任務時的作戰效率

在TADS/PNVS系統的幫助下,“阿帕奇”成為了當時美國,乃至全世界第一款具備完整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武裝直升機,而它的存在也意味著“地獄火”導彈的實力在“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上面可以被髮揮地淋淋盡致:具體而言,採用半主動鐳射引導機制的“地獄火”導彈可以選擇發射前鎖定(LOBL)或者發射後鎖定(LOAL)兩種引導模式,其中後一種引導方式的存在也延伸出了速射(Rapid)和齊射(Ripple)攻擊模式,前者的意思便是當第一枚“地獄火”導彈發射以後會跟隨當前鐳射指示器照射的目標飛行,而在6-8秒後(一說10秒以後),第二枚“地獄火”導彈將會自動發射,如果第一枚導彈已經摧毀了預定的目標,那麼第二枚導彈將跟隨鐳射指示器的引導飛向下一個目標,在理想條件下,這種作戰模式可以在一分鐘以內摧毀五輛蘇軍坦克;後者的意思便是在有多個鐳射指示器照射多個目標的情況之下,飛行員將選擇發射多枚“地獄火”導彈同時打擊所有被照射的敵軍目標,而且由於該模式對直升機自身是否具備自主引導的能力並無要求,因此即使是同期海軍陸戰隊裝備的AH-1W“超級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或其他任何一款具有攜帶“地獄火”導彈的能力的直升機都能用這種作戰模式來阻擋蘇聯坦克的進攻,甚至理論上如果有16個鐳射指示器負責照射16個不同的目標,“阿帕奇”機組也能同時發射16枚“地獄火”導彈來將它們一次性全部摧毀!除了多種引導方式外,“地獄火”導彈本身也能採用三種彈道來攻擊敵軍目標:1、LOAL LO模式:導彈將在發射後將首先飛向低空,接著爬升以便尋找被鐳射指示器照射的目標 2、LOAL HI模式:導彈將在發射後爬升至高空並尋找被鐳射指示器照射的目標,即在這種模式下可以用攻頂的方式打擊敵方坦克薄弱的頂部裝甲 3、LOAL DIR模式:導彈將在發射後筆直飛行並尋找被鐳射指示器照射的目標。

即使沒有“長弓”雷達,AH-64A武裝直升機也能通過“Hull down”戰術來打擊蘇聯坦克目標

試想一下,一款在20世紀80年代誕生的武裝直升機,搭配著一款飛行速度高達1.7馬赫,靜破甲厚度高達1400毫米,射程高達8千米,可採用攻頂或直擊方式打擊目標且具備多目標攻擊能力,爆炸當量僅次於一枚155毫米榴彈的重型反坦克導彈,會是多麼可怕的一種存在。然而這可不是停留在紙面上的幻想,這是“阿帕奇”,這是“地獄火”,一個真實存在的事實!當然正如前文所說,“地獄火”導彈最難得可貴的地方便是擁有較小的體積和重量,因此“阿帕奇”也成為了第一款現役的最高可攜帶16枚反坦克導彈的武裝直升機,也難怪美國陸軍會在1982年定下的“空地一體戰”戰略裡面如此評價武裝直升機部隊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中可能發揮的作用:“它們可以作為高機動反坦克火力使用,它們很適合被用於快速反應任務,它們可以利用大自然創造的地形進行獵殺,它們最適合用於打擊移動狀態下的敵軍裝甲叢集”......或許正是因為AH-64A“阿帕奇”的存在,才能讓美國陸軍能夠如此放心地將阻擋紅色鋼鐵洪流的重任交給它,這也許就是對休斯公司的這個傑作的最高評價吧。

洛克威爾公司的工程團隊正在嘗試掛載一枚“地獄火”導彈,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地獄火”雖然是一款重型反坦克導彈,但在重量和體積控制方面做得相當優秀

20世紀80年代,隨著美蘇雙方的武裝直升機的服役數量急劇上升,因此可以確定的是在未來可能爆發的戰爭當中,美蘇雙方的武裝直升機勢必在空中交手,而如何贏得“樹梢高度的制空權”也由此成了當時人們茶餘飯後的熱聊話題之一。眾所周知,蘇聯人早在80年代的後半段時間內就已經開始為他們裝備的米-24 “雌鹿”武裝直升機增加攜帶R-60近距離空空導彈(北約代號AA-8“蚜蟲”)的能力,因此“阿帕奇”在未來也將面臨來自攜帶空對空導彈的敵軍武裝直升機的威脅。而此時的美國陸軍自然也沒有閒著,而是讓休斯公司在後續改進過程中能夠儘可能地增強“阿帕奇”直升機的空戰能力,為此AH-64A“阿帕奇”直升機曾經在80年代後期進行過包括在翼下掛架新增AIM-9L/M“響尾蛇”近距空空導彈、FIM-92“毒刺”導彈在內的多項測試,同時為了吸引潛在的北約客戶還特地做了攜帶法制“西北風”空空導彈的測試,雖然以上測試的結果表明“阿帕奇”直升機都具備在翼下掛架攜帶“響尾蛇”或“毒刺”空空導彈的能力,但這樣一來“阿帕奇”直升機就會因兩個外側掛架被佔用而無法攜帶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也就意味著它的反裝甲能力被削弱了一半之多,而這顯然不是美國陸軍能夠接受的結果,為此休斯公司和美國陸軍在同期的為AH-64A直升機準備的“中期階段升級專案”(MSIP)計劃當中特地強調了在兩側翼尖掛架上增加攜帶空射型AIM-92“毒刺”空空導彈(ATAS)和AIM-9L/M”響尾蛇”空空導彈的能力,其中AIM-92“毒刺”空空導彈可以以單裝或雙聯裝的形式安裝至每一側機翼的翼尖上面,由此讓經過MSIP計劃升級以後的“阿帕奇”直升機得以在保留攜帶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的能力的同時也能攜帶兩枚“響尾蛇”空空導彈或2-4枚空射型“毒刺”導彈來增加自己的空戰能力。具體而言,AIM-9L/M“響尾蛇”空空導彈的最大射程介於14.5千米-18.53千米之間(當然在低空高度,這個指標會大幅下降,基本物理定律沒人能改變),最大可用過載為35G左右,同時它們都採用了WDU-17/B型環形破片戰鬥部以便提高殺傷效果,動力系統都是MK36型無煙固體火箭發動機;空射型AIM-92“毒刺”(ATAS)的有效射程為500米至4.5千米,採用裝藥為3千克的破片戰鬥部和觸發式引信,同時它還採用了紅外和紫外複合光學制導模式,即雙色導引頭可跟蹤紅外或紫外光譜並通過影象掃描的方式來提升對低空飛行目標的偵測能力,該型空空導彈於1988年正式進入了美國陸軍的服役序列,隨後也成為了“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最主要的空對空武器之一。

直升機也需要電子反制器(ECM)才能在現代戰場中生存。電子反制器是一種高度機密且一直在演進中的技術,而這方面的儀器與效能通常都是保密的,但一個典型的“黑盒子”大概包括以下幾種儀器和裝置:

(一)雷達警告接收機——用以警告機上人員,使他們知道自己已遭到敵人雷達的追蹤,如此才能採取規避行動。 (二)雷達干擾器——會發出干擾訊號,用來妨礙並干擾敵人的雷達。 (三)干擾絲散佈器——會發出一團包覆金屬的雲團,可以強吸射特定的雷達頻率,干擾敵人雷達幕,隱匿真正的目標。 (四)熱焰彈發射器——可以用來“誤導”紅外線導彈。 (五)紅外線干擾器——一般來說,這是裝在直升機尾部的一個電子加熱“磚”,可以發射出很強烈的特定波長的紅外線,使敵人導彈彈頭上的敏感尋標器被迷惑而產生困擾。現有的紅外線干擾器的機型是ALQ-144,同時,由於它的外形獨特,使它被取了一個綽號,就叫“迪斯科球”。

,一架戰鬥轟炸機一次只能對單一目標投擲一枚鐳射制導炸彈,阿帕奇直升機則可以在同一戰場上同一時間,發射很多“地獄火”導彈攻擊很多不同的目標。每一枚“地獄火”導彈必須“知道”要攻擊哪一個鐳射光點,因此,“地獄火”導彈(以及其他現階段的鐳射制導武器)只會攻擊某個閃爍特定數位訊號的鐳射光點,而這個訊號則是由發射出這個鐳射光點的飛機所設定的。這不僅解決了使多枚導彈保持射向不同位置目標的問題,同時也使由一架直升機或地面觀測員指定攻擊目標,然後指引其餘直升機把“地獄火”導彈射向這些目標的方式成為可能。

於是,發射導彈的直升機可以躲在山後,以免遭到敵人的炮火攻擊(“地獄火”導彈的自動導航器可以設定讓導彈飛越山頭,飛向目標),而另一架裝有鐳射目標標定儀的直升機,則可,以從完全不同的另一個方向“標定”所要攻擊的目標。OH-58D裝置的是架在桅杆上的瞄準具,它可以把這種瞄準具的頭部伸出樹梢或山脊線上,然後引導“地獄火”導彈射向目標,而不會暴露任何其他直升機的位置。阿帕奇另外一項有趣的功能是可以連續發射導彈,彼此間隔時間很短(例如,可以間隔5秒)。如果阿帕奇的射手準備攻擊三或四輛排在一起的坦克,他可以發射第一枚鐳射制導導彈攻擊第一輛坦克,然後快速攻擊另一輛坦克,接著又攻擊旁邊的坦克,直到所有的坦克都被摧毀,或是射光機上所有的導彈為止。萬一阿帕奇沒有刺針導彈可用,“地獄火”導彈甚至可以被當作空對空導彈使用。如果像直升機大小的飛機被“地獄火”導彈擊中,準死無疑!

在“地獄火”導彈開發期間,一切都按照進度進行,而且未超出預算,技術上也沒有發生太大的問題,只是增加了一些修改而已。在基本的A型阿帕奇直升機上加裝雙重模式彈頭(用來對付爆炸反應裝甲)和新的數位自動制導儀器(使炮手可以選擇讓導彈以高或低的拋射物飛行路線飛向目標),使得現有的AH-64A阿帕奇和OH-58D“奇歐瓦戰士”一樣,都擁有AGM-114F反坦克導彈。另一方面,還計劃發展一種利用毫米波制導的新型導彈,名叫“長弓地獄火”導彈,準備在幾年後推出使用。

AH-64是目前攻擊直升機的最終極表現,它的強大火力與重灌甲,使它像是一輛在戰場上空飛行的重坦克。不管白天或黑夜,也不管天氣有多惡劣,它都能夠隨心所欲地找出敵人並摧毀敵人,而且幾乎完全無懼於敵人的任何武器。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火箭炮一輪齊射耗資過億,為何我軍還要大量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