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KV-2坦克它是蘇聯在二次世界大戰初期裝備的一種重灌坦克,它身披重甲,它體格威猛,它巨大的炮管充滿了力量感,而在衛國戰爭初期它們大多都被消耗掉了,蘇軍士兵說它的設計並不理想,而德軍士兵卻對它印象深刻,那麼它的設計是怎麼樣的呢?

一、吃癟的教訓和來自德國的情報

1939年的時候,蘇聯和芬蘭爆發了戰爭,雙方圍繞著曼納海姆防線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蘇聯的步兵們紛紛倒在了這條芬蘭人經營的防線前,蘇聯投入的坦克也被芬蘭人摧毀,因此蘇聯陸軍意識到自己迫切的需要一款重型坦克。

蘇芬戰爭中的經驗讓蘇聯陸軍的漢子們發現蘇軍投入到戰爭中的T-26坦克在德國送給芬蘭的37毫米戰防炮面前不堪一擊,這些輕型坦克大多被芬蘭的維京漢子們揍的飛了炮塔,少數倖免於難的也乖乖當了芬蘭人的俘虜。

而被蘇軍寄予厚望的多炮塔巨獸T-28坦克也沒能突破芬蘭人的防線,這些號稱不需要步兵保護,可以獨立作戰並撕碎敵人防線的巨獸也被證明是毫無用處的,根本不像宣傳的那樣牛的飛起,它們根本是外強中乾餡大皮薄的俄羅斯大餃子,這些大傢伙要麼在曼納海姆防線上一家人整整齊齊的躺著,要麼被芬蘭漢子們拖回了家裡調整改造。

於是被芬蘭漢子們嚇壞了的陸軍糙漢子們覺得自己需要一種身披重甲能夠有效防禦敵人反坦克火力傷害,並且擁有強大的火力摧毀敵人防禦工事的重型坦克,當然炮管是越粗越好。

恰逢此時蘇軍軍工部門在曼納海姆防線上測試一款新式坦克原型車,這種坦克能夠無視芬蘭人的反坦克炮肆意的蹂躪芬蘭人的碉堡,將芬蘭步兵趕出塹壕,並將芬蘭人的碉堡統統爆掉,因此陸軍漢子們很快就注意到了它並找到了設計這款坦克的部門。

不久這些五大三粗的陸軍漢子們就找到了坦克設計師——約瑟夫·科廷,他是伏羅希洛夫元帥的女婿,著名的拖拉機設計師也是坦克設計師,基洛夫機械廠研究所所長。這時他正在對新式坦克試驗車進行修改,直接把那倒黴且毫無用處的副炮塔丟到了一邊。因為他注意到了蘇芬戰爭中T-28坦克的表現,多炮塔結構看似火力威猛,但是嚴重影響了坦克的防禦性能,並增大了備彈面積。

陸軍漢子們對他的這種修改表現出了較高的興趣,但是他們堅持要更粗更大的火炮,因為在蘇芬戰爭中的經驗告訴他們,76毫米炮無法有效的對付敵人的永備工事。無論是爆炸威力還是穿透效能都不能滿足需求,只有更大口徑的火炮才能一勞永逸的送敵人坐一坐土飛機。何況最近的情報表明德國人正在製造更為強大的坦克,只有大口徑坦克炮才能摧毀它們。(當然,事實上這是不存在的,德國軍官團拒絕開發新的坦克)

科廷對陸軍的要求表示了理解,可是如果這時候再設計一款全新的坦克就需要投入一條新的生產線和重新組織新的配套企業,這樣會嚴重的影響到蘇聯的國防戰略,作為元帥的女婿,這點戰略眼光他還是有的,所以他認為使用現有的重型坦克底盤進行修改是最佳的選擇,而陸軍的漢子們也認可了他的建議。

二、KV-2坦克的誕生

基於蘇芬戰爭的經驗,科廷很快便展開了工作,他首先對KV坦克的圖紙進行了修改。新的設計為了滿足陸軍糙漢子們的需求,而重新設計了扭幹懸架,這樣對正在準備生產的KV-1坦克也會有大幅度的提升。

科廷的改良主要是增強坦克底盤的承載能力,這樣可以讓坦克底盤承載下更加巨大的火炮並且進一步加強正面裝甲。當然了,這也可以給坦克提供非常可觀的冗餘空間,方便日後進行進一步的改進。同時,炮塔被大幅度的進行了放大,被放大的炮塔整體上呈現出一個梯形結構。但因為高度被大幅度的提高,所以炮塔看起來就像一個巨大的“儲物櫃”被扣在車身上。(這也導致了日後德國人稱呼它為移動廁所)

炮塔的正面裝甲儘可能的沿著炮盾邊緣設計了傾斜結構,這樣可以提高炮塔正面的防護性。不過還有一個問題,炮塔的高度實在是過高,成員從外面爬上去過於不易,所以又在炮塔的後側設定了一個防彈門以便於成員快速進出。但是儘管這讓車組成員方便進出了,可防彈門削弱了炮塔的後部裝甲防護效能,只能說是個比較失敗的設計。

很快科廷和基洛夫機械廠就完成了樣車的製造,它看起來是那麼的敦實,厚重,充滿了壓迫感,樣車被命名為KV-2坦克(KV是指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元帥)。隨後它就被送到了陸軍部門的漢子們手裡進行測試,陸軍的糙漢子們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被徹底征服了,並立刻將樣車拖到了曼納海姆防線進行測試。

蘇聯陸軍測試人員先是使用KV-2坦克嘗試摧毀曼納海姆防線上留下的工事,目標是5座芬蘭人留下的碉堡。這些碉堡在戰爭中給蘇軍造成了極大地麻煩,現在用它們做靶子真是再好不過。測試中KV-2坦克一共只發射了5枚炮彈,目標的5座碉堡統統坐上了土飛機,飛上了九霄雲外。

在測試了坦克的火力之後,對其防禦性能的測試也隨之展開。測試人員分別使用繳獲的37毫米戰防炮、40毫米反坦克炮以及法制75毫米野戰炮對樣車進行了防禦測試,實際情況表明這些現行反坦克武器無法擊穿KV-2坦克的裝甲,只是在裝甲表面留下了48個凹痕,沒有一處被擊穿。其優越的防禦性已經得到了充分的證實,這讓陸軍漢子們非常的滿意。

不過陸軍還是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議,根據這些建議,科廷對坦克又做了一些改良。比如炮塔的高度稍微的做了一些降低,正面重新設計了傾斜裝甲以增強防禦性能,炮塔的後方被增加了一挺機槍以加強對後側成員門的保護,避免遭到敵人步兵的攀爬。

除此之外坦克還重新設計了彈藥架,炮塔正面的同軸機槍被取消,從而使得坦克整體重量降低了兩噸,之後還科廷還為坦克裝備了一部無線電臺和對講機,四名成員就可以完美的操控這頭龐大的鋼鐵猛獸。在1940年5月28日,蘇聯國防部門正式下發了KV-2坦克的生產命令。

三、KV-2坦克在戰爭中有什麼表現?

從1940年11月KV2坦克正式投入生產開始到1941年戰爭爆發時,蘇聯陸軍共接受了167輛KV-2坦克,這些坦克大多裝備在波羅的海軍區和西部軍區,作為支援型坦克和重型突擊炮使用,只有少量的KV-2坦克被劃入機械化軍的編制中。

對於德國漢斯們來說,第一次遭遇這種龐然大物是在發動巴巴羅薩戰役以後的第三天,德軍第11坦克團第二營的馮·謝肯多夫這樣記錄到:

“上午,我們的坦克營在沿著公路前進,一切看起來都是那麼順利,在一整天的行軍中基本沒遭遇到什麼蘇軍的抵抗,只有在路過沼澤的時候遭到了一些零星坦克的襲擊,不幸的是我們很快遭遇了蘇聯的重型坦克,它重達52噸,我們的坦克根本無法擊穿它的裝甲,而它只是在緩慢的挪動炮塔然後將我們的坦克一一摧毀,我們只能後撤了三公里重新整隊,然後設法從它的側面發動襲擊,直到第二天的晚上,我們的88炮終於癱瘓了這輛重型坦克,隨後戰鬥工兵檢視爬上這輛坦克,當他們接近坦克炮塔後方的時候,坦克上的機槍突然開火了,我們的戰鬥工兵死傷慘遭,根本無法接近這個大傢伙。”

雖然在戰爭初期很多關於KV-2坦克的描述大多來自於德軍,但是也並非沒有來自蘇軍的描述,例如蘇聯坦克兵格里高利·伊萬諾維奇·佩內申科回憶稱:

“在希特納的郊區出現了敵人的裝甲單位,它們顏色非常的明顯,吐著火舌向我們移動,是德國人的坦克,我們的BT坦克不太可能擊穿這種坦克的裝甲,所以只能靠我們了,我堅持到敵人進入我們的射擊範圍,然後瞄準了一輛敵人坦克,之後我們開火了,空氣中傳來猛烈的轟鳴聲,煙霧遮擋了我們的視線,我想著敵人的坦克在哪裡?我的踏板為什麼這麼緊?我想我的腳因為恐懼而感覺不到踏板了,等煙霧散開,我看到一輛德國坦克停在原地沒有再移動過,它冒著黑煙,裝甲徹底扭曲了,我們摧毀了它,於是我們挪動巨大的炮塔對準下一輛德軍坦克開火,一聲巨響過後,被我們瞄準的坦克也炸上了天,德國人開始退卻了”

雖然這些龐然大物在雙方官兵的會議中被描述的非常的恐怖,但是它們也有很多的問題。事實上這些大傢伙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並不理想,要麼是因為孤立無援而被德軍的坦克繞到屁股後面擊毀,或者在行進中因為保養不佳而被自身的重量擊毀,更有一些奇葩的事情是這些龐大的KV-2坦克竟然還經常翻車。

從照片來看這輛翻車的KV-2坦克應該是被德軍繳獲的,幾個人應該就是駕駛員,他們的神情苦悶,就像回頭會被上司們狠狠教訓一頓一般,而坦克是翻倒在鐵路上的,他們應該是試圖將坦克開下平板車時沒有控制好方向和重心偏移從而翻車的。

總的來說這種坦克從最初的設計定位就是用於支援步兵進攻敵人的防線,摧毀敵人的防禦工事,或者在防禦戰中作為火力支點使用,它們威力巨大的主炮可以有效的摧毀敵人的坦克,厚重的裝甲可以承受敵人大部分坦克的攻擊,雖然蘇軍在30年代末走入了

結語

KV-2坦克身披重甲,體格龐大,外觀敦實,巨大的火炮充滿了壓迫感,總得來說它們還算是符合定位的坦克,不過在戰爭初期因為蘇軍裝甲部隊的大規模損失,這些原本用於支援步兵的坦克也不得不上前線去對抗德軍的裝甲叢集,但是失敗不應該歸類於它們的設計或者表現,畢竟它們原本也不是被用於機械化部隊的。

參考文獻:

《KV-2重型坦克》

《KV-1和KV-2重型坦克》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美炸彈小型化獲新進展,空投改為火箭炮發射,一門能頂33個炮兵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