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然而,囂張狂妄的美國,竟然罔顧國際道義,打著軍事援助的幌子,從仁川登陸後,迅速攻佔了平壤,隨即北進三八線,企圖達到美國用武力控制半島全境的目的。

隨後,美軍得隴望蜀,得寸進尺,派出飛機連續飛抵鴨綠江畔,轟炸丹東,威脅到了我國東北邊境。從而給東北邊境地區的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偉人有感於唇亡齒寒,威脅到家門口的敵人,必須除之而後快。於是,在7月份的時候,我國迅速在東北陳兵25.5萬,準備隨時進發朝鮮戰場。

雖然林總拒絕出兵朝鮮,但是他還是提議增兵東北,以維護我國的安全,保護我國的領土。再加上此時,林總的也身體不行,於是就力薦在解放戰爭時期大放異彩的不敗戰神粟裕,出任東北邊防軍總司令,將他所在的第四野戰軍,全權交由粟裕來指揮。

因此,在8月份的時候,東北邊防軍正式更名為志願軍,大軍開拔,準備奔赴朝鮮戰場作戰。然而,由於粟裕大將的病情突然加重,到最後已經臥床不起了,就專門派人進京,向中央陳述其利害關係。建議另派他人出任總司令,率部出征。

偉人得知後,也不敢輕易冒險,於是就緊急召見,曾經經略大西北的彭老總進京,讓其出任志願軍總司令,統帥百萬大軍,聲勢浩大地開赴朝鮮戰場參戰。

志願軍在7個月的時間內,就打成了五次防衛自衛反擊戰役,將來勢洶洶的敵軍壓退回了三八線以南。抗美援朝戰爭最終取得全面勝利,打出了新中國的軍威和國威,也讓世界承認了中國的大國地位。

然而,務實而又謙虛的彭老總卻在戰後,曾公開宣告:1951年發起的第五次戰役,雖然取得了殲敵8.2萬餘的勝利,可卻是慘烈,是自己的一次指揮失誤,讓志願軍平白蒙受巨大損失。

所以彭老總在戰後總結,以及在晚年寫回憶錄的時候,經常會嘆息:悔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啊,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那是在1950年時,鄧華上將出任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奉命協助彭老總在前線督戰,率領以一個兵團在朝鮮戰場上參戰,而其麾下的四個軍,都是東北第四野戰軍最能征善戰的部隊。

因為自從參軍之後,鄧華一直都在林總的麾下任職,與彭老總並無太多交集。所以此次出國作戰,是二人軍旅生涯之中,第一次打配合。當鄧華進入朝鮮戰場之後,透過對戰場局勢的仔細調查和分析,做出初步判斷,認為上級原定的先將2個軍開赴朝鮮戰場作戰的想法,是很不成熟的。

因為現在美國在半島增兵已經達到了42萬餘人,越過三八線的部隊就達到了13萬人,形勢非常不容樂觀。於是,鄧華就立即給彭老總提議,將四個軍全部開赴朝鮮戰場。

後來,國家在收到前線的戰報後,也對鄧華超前的戰略眼光非常認可,不僅同意了他的想法,而且還增加了一個軍的兵力開往朝鮮戰場參戰。並且也正是由於這個建議,讓彭老總第一次重新認識了鄧華的軍略統戰能力。

其實,鄧華的頭腦反應很靈敏,機智果斷,考慮戰略的眼光也是十分周到,並且還很超前,是一位相當優秀的軍事指揮員。志願軍開赴朝鮮戰場參戰後,相繼打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戰役,都大獲全勝。因為戰果很好,所以前線的將士們都熱情高漲,並決心要在第五次戰役中,打出一個大規模的殲滅反擊戰。

然而,在戰前的軍事會議上,鄧華卻適當的給大家潑了一盆冷水。鄧華提出建議說:在戰場上,千萬不要猛攻圍堵。因為兵力過於集中不好,應該分割穿插,採用鑿穿的戰法,一塊快的收復失地。但彭老總在作出具體作戰方案時,卻並沒有採取鄧華的建議,而是直接下令前線各部,兵力高度集中,對敵軍實施各戰線的、大規模地、反擊殲滅戰鬥。

在1951年4月下旬時,第五次戰役打響了,前後歷時50多天,到6月10日正式結束。在這次戰役中,雖然我軍共殲敵8.2萬餘人,大獲全勝。但是,彭老總在戰後,卻非常心疼的嘆息道:悔不聽鄧華所言啊!

原來在這次戰役中,我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是慘勝。因為雙方的戰損比例接近1:1,志願軍付出了8.5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才殲敵8.2萬餘人。這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代價太高了。所以彭老總將這一次戰役,果斷的定義為指揮失誤,認為它打得並不圓滿。

並且後來在做戰爭總結歸納,以及晚年撰寫回憶錄的時候,彭老總經常會嘆息的說:“不聽鄧華言,吃虧在眼前。”

9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坦克烤牛肉!這道硬菜,你學廢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