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閱讀更多軍旅美文

噹噹

噹噹

入朝最小的志願軍女兵姐妹花

這對漂亮穿著志願軍服裝的小姐妹,她們拍的不是劇照,也不是兒童藝術照,是入朝前怕家人惦念在瀋陽一家照相館拍的合影。別看她們還是個娃娃,但她們是真正名副其實的志願軍女兵,這對志願軍女兵姐妹花,1954年4月入朝,右邊的是姐姐張德貞,參軍入朝那年10歲,左邊的是妹妹張德華,入朝時8歲,姐妹倆作為志願軍特招兵隨著部隊文工團雜技隊,唱著雄赳赳氣昂昂的《志願軍戰歌》跨過了鴨綠江,在三千里江山的朝鮮戰場上,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慰問演出鼓舞士氣。

1955年初,姐姐張德貞在朝鮮。

  張德貞姐妹出生於雜技世家,姥爺家是中國雜技界非常有名望的彭家班,彭家班的絕活是車技,她倆的父母因雜技而結緣,小時候姐倆的姥爺教她們練童子功和獨輪車技,六七歲的時候就隨著五姥爺在瀋陽登臺演出,初顯雜技天賦。

穿上特製的軍裝跨過鴨綠江

1954年冬,小姐倆在朝鮮。

1954年初,志願軍文工團派了一個教員到瀋陽招生雜技隊員,招生辦設在了瀋陽志願軍留守處,教員四處打聽瀋陽雜技人才,千方百計找到了張德貞姐妹倆的家,與她們的媽媽商量能否讓姐妹倆到志願軍雜技隊,她們的媽媽真捨不得這麼小的一對女兒出國入朝,遠離父母遠離家鄉,但媽媽有著強烈的愛國熱情,也想為抗美援朝做點貢獻,衡量再三還是答應了教員的請求,教員立即向志願軍文工團彙報招生情況,很快得到了文工團的批覆同意。

姐妹倆實在是太小了,部隊根本就沒有她們能穿的軍裝型號,需要特殊裁剪製作才行,於是教員在瀋陽找了個有經驗的老裁縫,用舊軍裝縮小比例給姐妹倆改制成合體的小軍裝,姐妹倆穿上軍裝那天甭提有多高興了。當時瀋陽還有一個17歲的男孩王殿臣,也與張德貞姐妹一同入伍。

他們從瀋陽乘坐開往安東(今丹東市)至新義州的火車,當姐妹倆看到被炸燬的鴨綠江斷橋鋼樑上佈滿了彈孔,看到新義州到處都是大坑,心中充滿了疑問?教員說這都是美軍飛機掃射轟炸留下的,戰爭給美麗的朝鮮帶來了創傷,也在姐妹倆心裡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入朝巡迴演出

大武術。

姐妹倆在新義州換乘開往志願軍總部駐地檜倉的汽車,志願軍文工團的歌舞團、話劇團和雜技隊都住在檜倉。姐妹倆到雜技隊後,經過暫短的節目編排和訓練,隨著雜技隊開始了入朝後的第一次演出。那是1954年5月,志願軍在板門店遣返最後一批戰俘,姐妹倆隨著文工團給在板門店執勤的志願軍和人民軍慰問演出,同時還給中立國及戰俘演出。演出結束後,喜歡中國雜技的美國軍官要求與張德貞小姐倆合影,可惜的是文革期間張德貞怕惹麻煩將照片燒燬了。

在簡易演出舞臺上演車技。

姐妹倆在朝鮮巡迴慰問演出四年半的時間,去過所有在朝鮮的志願軍和人民軍駐地,她們不僅在各軍部、師部、團部駐地演出,還到後勤保障部隊、各分部、野戰醫院、運輸和工程部隊駐地演出,還深入到前沿陣地坑道進行表演。朝鮮的東西海岸線有她們的身影,上甘嶺、元山、老禿山、金剛山,新義州、大合島、龜城、平壤、清川江、漢城、板門店留下了她們的足跡。

老隊員給她倆講雜技隊1951年入朝的故事,那個時候還打仗,雜技隊隊員們揹著道具和行裝跟著9兵團行軍趕路,隊員們在行軍中一邊走一邊演,給部隊做行軍鼓動,隊員們不但演雜技,還要唱歌、演數來寶、快板等節目,那時候根本沒有演出場地,都是在小山坡、山窪、小山溝裡演出,有時候正在演出還會遇到敵機空襲轟炸,不僅艱苦,還隨時有犧牲的可能。

姐妹倆入朝的時候已經停戰,演出條件相對好點,有蘇聯的嘎斯51卡車乘坐和拉道具,但部隊駐地分散且路程較遠,有時一坐車就是七八個小時,車在崎嶇蜿蜒坑窪的山路上顛簸,到了駐地得不到休息就馬上展開演出,這樣的節奏大人都吃不消,別說這一對沒成年的小女孩了。雖然有照顧她們生活的老隊員,但每次出發時,小姐倆都學著老兵的樣子自己打揹包,開始的時候揹包被她倆用繩子捆成了卷,後來揹包打個井字,再後來就是標準的三橫壓兩豎了。

下部隊演出,部隊集中的地方搭個簡易臺子演出,有的時候隊員在山坡上演,戰士們在山坡下看,前沿陣地演出時戰士比較少,戰士就圍坐一圈,隊員在戰士們中間演出,姐妹倆的獨輪車技對場地平整有要求,但有的時候場地是坑窪的沙土地,姐倆就在沙土地上吃力的騎車表演。雜技隊精彩的演出受到了志願軍、人民軍和朝鮮老百姓的好評,也得到了金日成等朝鮮國家領導人觀後的誇讚,同時在志願軍和人民軍戰士們的心中也記住了這對可愛的車技小姐妹。

姐妹倆與朝鮮人民軍將軍合影。

金沙江畔洗軍裝。

雜技隊有個優良的傳統,每到一個志願軍駐地,歲數大一點的雜技演員在演出空隙收找髒衣服,給志願軍戰士洗軍裝被褥,對戰士衣服有漏洞破了的進行縫補,姐妹倆也不甘落後就給志願軍戰士洗軍帽刷鞋。這個傳統一直在雜技團保留著,後來到川西北高原給平叛部隊演出,姐妹倆在金沙江畔給戰士們洗衣服。

姐妹倆和媽媽在朝鮮的合影。

演出受傷

穿裙服軍裝的姐妹倆。

1956年雜技隊下部隊演出,有一個三個人組合的車技節目,底座是男演員張星,二節是男演員王殿臣,瘦小的張德貞在王殿臣的右側邊上,腳踏車在用板凳桌子搭建上面鋪著木板條的臨時演出舞臺上轉著,三人在快速旋轉的腳踏車上變換著造型,由於三人在臺上騎車,鬆軟的臺板承重力較差,顫抖共振使腳踏車搖晃,正在做單推動作的二節王殿臣沒站住身體失去了平衡,把沒有思想準備懸空在腳踏車右邊造型的張德貞,從右邊一下子輪到了左邊飛了出去,落地瞬間張德貞為避免頭部受傷雖然調整了落地姿態,但還是重重地摔倒在地上,腳踝受傷腫脹發麻疼痛難忍,張德貞休息養傷一個多星期後,腳踝剛剛消腫,她忍著痛又隨著雜技團奔赴各地慰問演出去了。

楊勇司令員教姐妹倆玩手指遊戲

換上新式軍裝的姐妹倆。

1954年夏天,文工團在志願軍總部駐地檜倉的簡易俱樂部開大會,張德貞和張德華姐妹倆因為太小,不能參加志願軍文工團的大會,開會時姐妹倆就在會場外邊玩。

這天姐妹倆正在會場外邊玩呢,志願軍總司令員楊勇和警衛員走了過來,搬了一個長條凳子坐在會場門口,招手叫正在玩的姐妹倆過來,楊勇司令員抱起妹妹張德華放在腿上,姐姐張德貞依靠著司令員,司令員問你倆是哪個隊的啊?叫啥名?多大了?想家嗎?你倆會玩這個遊戲嗎?說著司令員將左右手食指拇指交替運動,姐妹倆一會就學會了,不太熟練的妹妹做錯了,司令員用食指颳了妹妹的鼻子,妹妹伸出了舌頭笑著向著司令員做了個鬼臉。1972年楊勇任瀋陽軍區任副司令員時,專門到雜技團看望曾經入朝的雜技隊員和當年的車技小姐妹。

練功、學文化兩不誤

雜技隊部分隊員合影。

張德貞姐妹倆在雜技隊的拿手絕活是車技,有的時候表演抖空竹、武術等,她倆在志願軍部隊巡迴演出深受廣大指戰員的歡迎。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小姐倆練起功來特別賣力,每天都是汗流浹背的,看到刻苦練功的小姐倆,雜技隊的領導特別高興,但有一件事讓文工團政委程遠召犯愁,就是姐妹倆漸漸長大,得需要有個學校學習文化,不能讓小姐倆成了文盲啊,但雜技隊還離不開小姐倆那受歡迎的車技節目,思來想去請來了話劇團舞美隊文化水平最高的一個隊員,每天教姐妹倆識字算算數,姐妹倆在演出練功後放棄休息時間學習文化知識。

祭拜毛岸英

向毛岸英的墓,敬少先隊禮。

志願軍烈士陵園在檜倉,1956年春天,張德貞和妹妹專程來到了烈士陵園,緬懷犧牲的志願軍戰士,當她們走到毛岸英墓前,同去的雜技團老隊員告訴她倆,這是毛主席的兒子,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第一名戰士,犧牲在朝鮮戰場上,身軀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姐妹倆懷著崇敬的心情,向著毛岸英的墓敬了一個少先隊禮。抗美援朝期間,雜技隊把十歲左右的小隊員組織起來成立了少先隊,張德貞任少先隊大隊長,規定小隊員們穿軍裝的時候行軍禮,穿便服的時候行少先隊禮。老隊員用相機記錄了張德貞姐妹倆祭拜烈士這珍貴的歷史畫面。

我的冰糖哪去了?

翻車沒有造成傷亡,隊員們收拾好道具拍了這張合影。

1956年的冬天,朝鮮非常寒冷,鵝毛大雪下個不停,志願軍雜技隊接到下部隊慰問演出的通知,剛剛下過大雪的山路路面結冰特別溼滑,雜技隊拉道具和運送演員的二臺車在顛簸坑窪崎嶇狹窄的山路上艱難地行駛著,汽車剛剛翻過山崗下坡經過一個胳膊肘急轉彎處時,一陣大風捲起山上的積雪,霎時間能見度降低,道具車司機緊急踩著剎車,由於陰面山路結冰汽車根本控制不住,車側滑著向山坡下溜去,滑過了山坡就是懸崖後果將不可想象,道具車司機本能的向山體急打方向,汽車在慣性之下側翻在山坡上,看到前面道具車翻車,運送演員的汽車趕緊停車,隊員們跳下車向山坡跑去,只見道具車四個輪子朝外,道具撒滿了山坡,乘坐道具車被甩出去的押車樂隊隊員趙乃寬就喊另外兩個押車員,你倆是否受傷請回答,兩個押車員從被壓著的箱子下爬出來,一個報告說我沒有受傷,另一個卻急著喊“我的冰糖哪去了?”,幽默的回答調節了翻車緊張的氣氛,一下子把趕來的隊員們都逗樂了,領隊招呼隊員們把道具收攏起來放在路邊,部隊又派了一輛車將道具送到了演出部隊駐地。

更換新軍裝的雜技隊員與朝鮮人民軍。

偷吃蘋果

戴著紅領巾的雜技隊小隊員在朝鮮。

朝鮮盛產蘋果,每到秋冬季節朝鮮就會給志願軍送來蘋果,雜技隊每個隊員能分到一臉盆的蘋果,那個時候蘋果是志願軍能吃到的最好吃的水果,張德貞特別喜歡蘋果,她把領到的蘋果放到了床下,順手拿出一個蘋果,沒洗就直接吃了起來,負責姐妹倆生活的隊裡蹬缸演員張玉賢看見了,從持續保持營養補充維生素需求出發,對姐倆提出了吃蘋果的要求,要求姐妹倆每兩天吃一個蘋果,還每天檢查姐倆蘋果消耗量,但床底下紅紅的香甜蘋果對還是孩子般的姐妹倆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趁著張大姐不在的時候姐妹倆經常偷吃,偷吃蘋果的事很快被張大姐察覺了。

一天姐妹倆又回宿舍偷吃蘋果,張大姐進屋準備抓現行,小姐倆聽到了腳步聲趕緊躲在了床下,張大姐進屋沒看見人正要往外走,妹妹咀嚼蘋果發出了動靜,張大姐蹲下來一看小姐倆趴在床底下啃蘋果呢,倆人的小臉蛋都蹭上了灰塵,張大姐看著又好氣又好笑轉身走了,小姐倆納悶怎麼沒挨批評呢?張大姐一會又轉身回來了,手裡端著一臉盆蘋果,說你倆吃吧,原來張大姐把自己的蘋果給了姐妹倆。在部隊姐妹倆好多事情學會了自己動手打理,為了減輕照顧她們生活張玉賢的負擔,張德貞不僅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好,還要照顧妹妹,給妹妹梳頭、演出化妝等。

凱旋迴國,彙報演出

1958年10月25日,張德貞姐妹倆隨著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出朝鮮回國,並跟著志願軍代表團入京,給北京人民彙報演出,到修建密雲水庫的駐軍部隊慰問演出,在懷仁堂演出,並受到了毛主席,劉少奇和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張德貞至今儲存著當時珍貴的合影,放大後掛在了家裡的牆上。她清晰地記得參加合影的有,黨和國家領導人,志願軍首長,志願軍英模人物,戰鬥英雄,志願軍文工團員。

1958年10月29日,毛主席和中共中央領導人,接見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

周總理叫出張德貞的名字

周總理接見演員時,與張德貞親切地握手。

1964年第三屆全軍文藝匯演,周總理和《紅旗飄飄》雜技演員握手時親切的叫出張德貞的名字。《紅旗飄飄》是瀋陽軍區雜技團1960年根據毛主席“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指示,把國外的《空中飛人》和我國民間雜技《吊籃》改編而成,1961年周總理到瀋陽視察,瀋陽軍區一臺綜合晚會讓總理記住了雜技節目《紅旗飄飄》,並十分喜愛。1962年北京文藝匯演時,總理專門接見了《紅旗飄飄》演員張德貞和王秀珍,總理心中裝著國家,也裝著這個普普通通雜技演員的名字,周總理多次陪外賓觀看《紅旗飄飄》,並專調這個節目出國訪問演出。

雜技《紅旗飄飄》上了報紙,也上了越南的電影。

《紅旗飄飄》演出劇照。

六十年代,前進雜技團隊員到機場迎接陳毅歸來。

從雜技演員成長為團長和著名編導

1964年,前進雜技團到柬埔寨進行友誼訪問演出,西哈努克親王走上舞臺接見雜技演員。

回國後,姐妹倆隨著志願軍政治部文工團雜技隊改變隸屬關係為瀋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前進雜技團建於1949年12月25日,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140師宣傳隊。1951年3月3日以張金髮隊長、王喜臨付隊長及隊員等13名同志隨第三野戰軍第九兵團從吉林集安入朝參戰。1952年9月雜技隊從九兵團調至志願軍總部,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文工團雜技隊。1958年10月25日回國,志願軍雜技隊編入瀋陽軍區文工團雜技分團。雜技團衝出國門的第一個節目《紅旗飄飄》,多年來前進雜技團很多節目代表中國參加世界表演比賽,贏得金牌15枚、銀牌12枚、伏秀節目獎18個,前進雜技團岀訪60多個國家和地區,知名度享譽軍內外,揚名五大洲。而張德貞和張德華姐妹倆是前進雜技團歷史的見證人,她倆從普通的娃娃演員成長為雜技團的頂樑柱。

姐姐張德貞多次在全國獲大獎,成長為瀋陽軍區前進雜技團大校團長,技術4級,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妹妹張德華雜技藝術造詣很深,繼承了彭家班的雜技傳承,成為瀋陽軍區前進雜技團著名編導,拿國際金獎,榮獲一等功和二等功,技術6級,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退役不褪色,退休不退崗

退休後仍活躍在舞臺上。

姐妹倆在雜技藝術上比翼雙飛,退休後還為雜技事業做貢獻。

姐姐張德貞退休後被瀋陽民族藝術學校聘請培養雜技人才,她教過的兩批學員非常出色,為中國雜技團、戰士雜技團、戰旗雜技團、中國鐵路雜技團等各大雜技團體輸送了優秀的雜技尖子,爭氣的學員們在世界雜技比賽中獲得了大獎,拿到大獎的學員第一時間向張德貞彙報,分享獲獎喜悅。張德貞還為瀋陽軍休北陵幹休所成立了一個藝術團,藝術團有合唱、舞蹈和雜技隊,藝術團參加展演的節目受到了各界的好評,表演節目還上了遼寧電視臺。

妹妹張德華退休後成立了演出公司,招攬國內文藝節目和雜技節目,到世界各地演出,弘揚中國文化,將中國的文藝節目和雜技節目帶到國外,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的文藝雜技走向世界。

張德貞退休後發揮餘熱在民族藝術學校帶的學員,在世界拿獎的節目。

相親相愛的雜技舞臺姐妹,姐姐今年76歲,妹妹今年74歲。

張德貞為人低調,從來不跟人講她抗美援朝的那段經歷,今年紀念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期間,團裡的一位老戰友問她要兩張在抗美援朝時的老照片併發到了朋友圈,一下引起了轟動,各種媒體組織蜂擁而至,這個請她倆參加活動,那個對她倆進行專訪,而張德貞低調的說,我和妹妹沒有經歷過槍林彈雨,沒有參加過戰鬥,也沒有英雄壯舉,我們只是普通的雜技隊員,為中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演出鼓舞士氣,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23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凜冬裡的暖心走訪!為邊海防官兵家屬送“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