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在世界海洋的深處不知長眠有多少艘沉船。無論是遠古時代的獨木舟楫,還是當今的鋼鐵巨輪。無論是至今還坐沉海底的“墓中人”,還是已被打撈而重見天日的“幸運兒”,只要在海底經過海水長時期的浸泡,一般都會腐變或鏽蝕斑斑,面貌全非。然而,1982年8月在英吉利海峽打撈出水的一艘沉沒多年的潛艇,艇體卻完好無損,世人皆驚。這艘出水的沉艇,就是當年英國皇家海軍潛艇的鼻祖——“霍蘭一號”潛艇。
1913年,英國皇家海軍的第一艘潛艇“霍蘭一號”,奉命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當經過英吉利海峽埃戴斯通燈塔附近的海面時,動力系統出現嚴重故障,在使用拖船拖帶中,由於繩索系在艇上最高處的指揮台上,造成過大的傾覆力矩而使潛艇翻身沉入大海,由於當時受打撈技術和財力不足等種種原因的限制,人們無力及時組織打撈,隨著時間的流逝,“霍蘭一號”逐漸被人們遺忘了。
直到1977年,一位名叫姆·珀爾恩的人無意中在查閱史料時重新發現了這一記載,於是他將這份資料寄給了戈斯波特海軍潛艇博物館,引起了有關人士高度重視,並報請政府批准組織打撈。
這是一次帶有“義捐”性質的沉船打撈工作,協作的各方一致商定將撈起後的沉船送給海軍潛艇博物館保留。探測工作是由皇家海軍進行的,結果在位於埃戴斯通燈塔附近的海底63米處發現了沉艇,經過長達幾年的通力奮戰,終於在1982年8月將沉睡海底長達70年的“霍蘭一號”打撈出水面。
當人們把這艘潛艇送到德文郡船舶修理廠,清除掉潛艇上的浮蓋物時,人們被眼前出現的現象驚住:整個艇殼除了在艇艏部位有三個小洞外,其它部分竟無一處腐變和鏽蝕,完好無損,面貌如初,甚至艇艏部位的一些網狀釣環還清晰可見。經過技術檢驗和測試,這艘沉艇的鏽蝕和金屬損耗程度,甚至比一艘出廠才5-10年的正常船舶還少得多。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這艘坐沉海底70年的“霍蘭一號”潛艇能夠拒腐蝕呢?這個問題自然引起了全世界有關專家和部門的興趣。
經過各種綜合分析,原來這艘潛艇的外殼所使用的不是一般的金屬材料,而是用各種不同的金屬材料混合而成,其中包括鋼、鑄鐵、黃銅、可鍛鑄鐵、青銅和鋁等多種金屬材料。按照一般正常的情況,由這種合成金屬材料建造的艇殼在海水,浸泡中是很容易鏽蝕的,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不僅這艘艇的艇殼沒有鏽蝕,就連一些小五金材料也完好可用,螺栓很容易拆卸,彈簧仍有彈性,鉸鏈弄鬆後還可轉動,甚至艇上的主汽油機還能開動,魚雷蓋開啟以後,其閉合彈簧使用自如,等等。
而更為意外的是,“潛艇”的電動發動機儲存依然完好,完全可以重新運轉。從艇上拆卸下來的一隻蓄電池,被送到工廠清洗並重新充電後,這隻蓄電池居然還能釋放出30安培的大電流。
奇蹟出現以後,船史界、文博界、軍事界、自然科學界對此開展了廣泛的研究。英國海軍潛艇博物館館長康普頓·霍爾認為:這艘不鏽沉艇的奧祕,可能與某種物質在艇體內部存在著強磁場作用有關。然而,究竟原因何在,人們還在繼續探索。
-
1 #
-
2 #
蓄電池在緩慢放電,當然不會鏽了!
-
3 #
而是用各種不同的金屬材料混合而成,其中包括鋼、鑄鐵、黃銅、可鍛鑄鐵、青銅和鋁等多種金屬材料。來來來,你告訴我怎麼混的。
主要是製造品質好行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