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時,鄧華將軍是親歷抗美援朝戰爭全程的志願軍首長,在我軍作戰時,出謀劃策,是我軍的“諸葛亮”,鄧華將軍曾經帶兵135萬,是帶兵作戰人數最多的開國上將,新中國成立後,鄧華將軍擔任中華人民志願軍第一副司令、瀋陽軍區司令員。1955年鄧華將軍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以美國為首的16個國家組成的聯合國軍出兵朝鮮,我國政府決定援助朝鮮,鄧華將軍是最先被確定下來的部隊指揮官。
鄧華將軍那時剛剛結束海南島戰役,立馬返京,短短兩個月內完成部署援助抗美援朝部隊的各項準備,由於這次對戰的是美國,武器先進,鄧華將軍又著手準備了第三方面的準備,鄧華將軍在抗美援朝前期,向國家領導提議,三個軍一同援助朝鮮,一個軍維護後方,為我軍贏得初次勝利奠定了基礎。
1950年10月,我國志願軍分為三路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戰爭自此開始。
我國志願軍進入朝鮮後,和敵軍相遇,在東、西兩線同時打響了抗美援朝戰爭,我國志願軍用運動戰的方式,在七個月的時間內,和美軍展開了五次戰役,這五次戰役中朝軍隊將大部分美韓軍隊擊退到三八線以南,將戰爭的主動權掌握在我軍手中。
這五次戰役,我國志願軍貫徹了“故意示弱、縱敵、誘敵深入”等方針,把敵軍引誘到我軍預定作戰地區,從而以優勢兵力殲滅敵人,實施反擊戰。
鄧華將軍多次指揮重要的作戰會議和主要方向的作戰,在第五次戰役結束後,我軍志願軍司令部原本制定第六次戰役作戰計劃,鄧華將軍認為雙方兩軍裝備懸殊較大,美軍雖然裝備優良,但是後方補給線長,我軍裝備不如美方,但是我軍人數多士氣高,所以應該取消第六次作戰。
在第五次戰役時結束後,美方想要和我軍談判,1951年7月10日在開城我軍、朝鮮和美軍、韓軍進行談判。
當時朝鮮半島的形勢,美國和韓國佔據三八線以南和東線三八線以北地區,而中國和朝鮮佔據三八線以北地區和西線三八線以南部分地區,在談判中,美方並無誠意,真正企圖是在戰場上拿不到的東西,談判中拿到。
談判在不順利的情況下,國家領導下達指令,制定第六次戰役計劃,但是經過前五次作戰,美方已經對我軍有了防禦措施,鄧華將軍提出,在戰場上始終保持和敵人的威壓態勢,迫使敵人不敢和我軍談判破裂,也不敢對我軍發起進攻。
第六次戰役雙方只進行了緊張地準備措施,並沒有真正的兵戎相見,為了打破在談判中的僵局,鄧華將軍提出,以停戰線為基礎分為新的三八線,這個建議得到了美方的同意,贏得了國際上輿論的支援。
鄧華將軍作為我國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從志願軍入朝前的準備,到戰爭初期的五次戰役,從開啟停戰談判的序幕,到戰略防禦階段的重大決策,都有著獨特的見解,為我軍的勝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4年鄧華將軍回國後擔任瀋陽軍區司令員,1977年鄧華將軍擔任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中共中央軍事委員。
鄧華將軍在作戰中善於觀察,根據戰場形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實際出發,善於創新,是我國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和軍事指揮員,鄧華將軍為共產主義奮鬥五十多年,為我國大大小小的戰役做出了準確重要的判斷。
致敬英雄,致敬鄧華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