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張蘊鈺將軍是新中國的第一位核司令,我國核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這位在背後默默付出的將軍,中國核武器開創者之一的程開甲院士,曾經深情地拉著張將軍的手說:“這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堅強的後盾”。

張蘊鈺將軍一生低調,他只做了“兩件事”,然而對於國家和人民來說,卻是感天動地的大事。

上甘嶺組織坑道戰,打得美軍懷疑人生,他堅持“以牙還牙”

張蘊鈺老將軍說過一句話:“我這一輩子就幹了兩件事,一打上甘嶺,一搞核試驗”。這兩件事從他的嘴裡說出來,是那樣的雲淡風輕,但哪一件事,在我們聽來不是無比震撼的?

為了保家衛國,33歲的志願軍第15軍參謀長張蘊鈺入朝參戰,那是1952年的初冬,朝鮮的氣候已經降到零度以下,他們來到了上甘嶺,在這裡與敵人巧妙周旋。

張蘊鈺知道敵人實力很強,所以白天帶著戰士們躲在坑道里,晚上出來打夜戰,用小分隊偷襲敵人,張蘊鈺堅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方式,用巧妙的戰法把美國大兵搞得焦頭爛額。

在張蘊鈺的帶領下,戰爭之初還妄言“用我們全部的武器打垮志願軍”的美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此刻卻垂頭喪氣。

範弗裡特的“唯火力制勝論”,把朝鮮的土地變成了一片焦土,可就是對於像張蘊鈺這樣英勇的志願軍毫無辦法,他也因為上甘嶺戰役的慘敗被同僚嘲笑:“您真是個熱心腸,用炮彈幫朝鮮人民翻地。”

“新中國要有核武器”,在茫茫無際的戈壁荒漠裡,他找到了合適的核試驗場

中國人造不出核武器,這是西方國家的一致結論,可中國人從來不缺骨氣,別人有的,我們創造條件也必須有!

1958年,駐防大連的第三兵團參謀長張蘊鈺,接到了陳庚大將的命令,讓他去西北部署並組建核武器研究基地,張蘊鈺從此帶著這個絕密的訊息,在西北的茫茫戈壁灘上奉獻餘生。

中方和蘇聯專家選定去敦煌考察基地,蘇聯專家提出按照中國的水平,需要在敦煌選定一個20000噸級的核試驗場。

張蘊鈺一路考察,發現敦煌古城遺址眾多,千年的佛塔、漢代的古長城、殘破卻依舊巍峨的烽火臺,這些都是中華文明的見證,如果把核試驗場設在這裡,千年文明將會毀於一旦。

可蘇聯專家卻傲慢的表示:“我們是來幫你們的,如果你們自己能行,就自己來吧。”張蘊鈺咽不下這口氣,他向陳庚彙報了一個新的核試驗場建議——羅布泊。

陳庚同意了他的建議,不久後張蘊鈺被任命為中國核試驗基地第一任司令員,他們在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建立了核試驗基地。

苦難的生活,生命的極限,都抵不過那朵美麗的蘑菇雲

馬蘭基地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這裡夏季氣溫高達50攝氏度,能把人的面板灼傷,還有成群結隊的毒蚊子,被咬一口身體就會馬上腫起來。

可張蘊鈺發現,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居然開放著明豔動人的馬蘭花,於是這個實驗基地有了一個美麗的名字——馬蘭基地。

幾十年後回憶起這裡的日子,張蘊鈺還眼含熱淚:“黃沙漫天飛,極度缺水,好多人嘴唇乾裂,又是營養不良,又是夜盲症,他們問我,我們在這裡有什麼意義?”

我說:“我們要搞原子彈,一年搞不成我等一年,兩年搞不成我還等,什麼時候搞成了,我張蘊鈺才離開這裡,中國必須得有原子彈。”

大家都哭了,對於普通的幹部來說,他們之前並不知道這是在搞原子彈,還以為國家不要他們了,讓他們到大漠裡做苦力。

瞭解了情況以後,大家幹勁十足,從1962年到1963年,短短一年之內,他們修築了540公里長的公路,蓋起了自來水廠、電廠、宿舍樓,不到幾年的時間,茫茫戈壁上就變了模樣,有了生活的氣息。

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核試驗基地的指揮、通訊、監測、觀察設施都逐步完善,在原子彈爆炸中心修建的百米鐵塔,也修建完畢,張蘊鈺激動的說:“就等原子彈爆炸了。”

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成功發射,7000多米高的蘑菇雲直衝雲霄,爆炸的強光照亮了整個天空,剎那間天地響動,場面極其壯麗。

這一刻所有的人都哭了,那是喜悅的哭泣,無論是科學家們的努力,還是張蘊鈺將軍在背後的鼎力支援,都是支撐著這朵蘑菇雲成功爆炸的力量。

結語:

張蘊鈺一直到70多歲,還一直佝僂著腰檢查工作,去世之前還在唸叨著中國的核武器研究工作,他帶著人生中只做過的“兩件事”,匆匆的離開了人間。可張蘊鈺將軍留給我們的,是一代中國人眾志成城的團結精神,如今強大的中國,要永遠感謝在曾經國家羸弱的時刻,為中國航天事業探索出光明道路的偉大先驅者們。

1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F / A-18超級大黃蜂要上印度航母了?不要高興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