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艦船在通過船閘時,其限行的尺寸寬度有著嚴格控制。一旦超出了範圍,不僅船隻無法正常通過,甚至會出現嚴重事故。據悉,原隸屬於美國海軍的"白沙"號輔助修理船塢 (舷號ARD-20)在通過船閘時,卻遇到了超過限定寬度的難題。寬25米的"白沙"號為了安全穿過寬度24.4米的船閘,進行了各種嘗試均無效果。最終,利用拖船的牽引,"白沙"號以側翻船體的方式,耗費一天時間終於穿過了150米長的船閘。
排水量為5200噸的"白沙"號輔助修理船塢是美國海軍退役的一艘老式輔助艦船。它誕生於二戰時期,曾經在多次戰爭中承擔美國海軍戰艦的後勤保障與維修保養工作。1974年,這艘功勳艦船退役後,美國海軍以100萬美元的售價將其出售給一家美國海洋動力裝置公司。從海洋到內陸河流,本身並沒有動力系統的"白沙"號必須藉助拖船牽引航行,而且不得不穿過航程中的一個船閘。由於這個船閘是內陸河船閘,在設計之初就沒有將大中型戰艦的通行考慮在內。對於長88.9米,寬25米的"白沙"號輔助修理船塢來說,該船閘24.4米的限定寬度就讓問題變得非常棘手了。
因為一般來說,每一個船閘對於船舶的長度、寬度、吃水深度都有嚴格的限制,排水量越大的船舶行進中產生的動力慣性也越大。即便是寬度小於船閘限定寬度的船舶,只要在行進過程中稍微有所偏差,就非常容易和船閘的閘壁發生擦碰,對船體和船閘都造成嚴重損失。現在,儘管距離限定寬度只是高出了60釐米,但貿然通過,必然會造成難以想象的事故。
"白沙"號在船閘前進退兩難的尷尬局面,吸引了當地眾多民眾前來觀看。與此同時,很多人也給"白沙"號新東家出謀劃策,不過,各種腦洞大開的方案都被一一否定。終於,一個頗為大膽的想法讓大家達成了一致共識,那就是從寬度入手,將"白沙"號船體側翻通過船閘。這個堪稱國內小學時代就學習了解到的知識,也是最有效的辦法。當然,將5000多噸的龐然大物側翻,本身就是一個艱鉅的任務,為了讓側翻後的"白沙"號能夠保持平衡,並且徐徐前進,這家美國海洋動力裝置公司可謂費盡心思。一方面,他們緊急聘用了多艘拖船,在"白沙"號前後同時發力,另一方面,他們在船體兩側加裝了不少緩衝板,以仿製船體過度傾斜與閘壁發生擦碰。在經驗豐富的Navigator和水手的操控下,"白沙"號就像一個酗酒醉漢一樣,斜著肥胖的身子搖搖晃晃,一點一點地向前移動。最終,在幾乎沒有發生任何碰撞摩擦的前提下,"白沙"號用了一天時間通過了長達150米的船閘。
和"白沙"號通過船閘時步步驚心卻最終有驚無險相比,美國海軍"紐澤西"號戰列艦在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時,那情景真可謂驚心動魄。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巴拿馬運河投入使用後,對於美國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它將美國東西兩海岸的航程縮短了1.48萬公里,大大節省了美國海軍調動部署時間。自二戰以來,美國海軍艦隊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之間進行週轉調動,都必須從巴拿馬運河通過。由於兩大洋海面高度具有明顯差異,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艦船都必須從一個個船閘通過。由於設計時船閘的限行寬度為33米,美國海軍中許多戰艦在設計時也以此為參照,普遍控制在這個範圍之內。不過,設計於上世紀30年代的"依阿華"級戰列艦不僅擁有4.5萬噸的排水量,艦寬也高達32.92米,幾乎達到了33米。因此,1984年4月,美國海軍"紐澤西"號戰列艦(隸屬於"依阿華"級戰列艦)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時,就發生了嚴重的剮蹭事件,艦體和閘壁摩擦產生的巨大聲響讓人膽戰心驚。儘管最終,龐大的戰艦安全通過船閘,但船體表面的油漆幾乎完全損壞。這種讓人毛骨悚然的經歷,也成為眾多美國海軍老兵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