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千萬裡山河破碎,正待從頭收拾,孰料血花飛濺,為國犧牲,滿腔悲憤,為中華民族悼英雄。

1907年9月9日(農曆八月初二日),彭雪楓出生在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七里莊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因著祖父彭如瀾是私塾老師,伯父彭延慶創辦了私塾,所以他從小讀過不少書。1921年秋,投奔在天津的伯父彭延慶,並考入南開中學。

三年後,學校更名為育德中學,彭延慶中斷了資助。他平時學習努力,在學校的名聲一向不錯,校長餘心清也很是賞識他。於是這一年便將其留了下來,在小學部教國文,每個星期七個小時,一個月的薪水是十元。因著如此,彭雪楓才有機會繼續完成學業,算是個知識分子。或許一開始他的想法是跟祖父、伯父一樣,教書育人,然而世事不由人。

彼時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列強幾十年的欺辱,鬼子隔岸覬覦。那個時代,土地再大,也無法放下一張安靜的書桌。1925年,受愛國進步教師的影響,閱讀《新青年》、《獨秀文存》等書刊。不久開始參加革命,先是育德中學學生自治會的會長,接著進入共青團。彭雪楓可謂是文武雙全,1932年,指揮二師參加宜樂戰役,殲敵高樹勳殘部。

1933年5月,作為紅三軍團四師政委,率部東征。作為主力師團,彭雪楓指揮十分穩,數戰數捷。1935年又掩護部隊回師遵義,他們可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抵抗敵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後來彭總都曾說:沒有第四師,大部隊恐怕難以保全。兩萬五千裡的長征,他橫渡金沙江、飛渡大渡河,透過大草原。

抗日戰爭爆發後,彭雪楓又發揮了從前所學,開始創辦、學校報紙。抗戰需要人才,所以他想到了隨營學校,不同的是這個學校一邊打仗一邊辦學。又或是一邊生產一邊辦學,部隊走到哪,學校就辦到哪,可能是樹蔭也可能是農舍。雖然隨營學校時間不長,卻也積極的培養了人才,積蓄了革命力量。

創辦報紙更為艱難,當時新四軍什麼也沒有,辦報紙的用品還是發動群眾所得。也僅僅是兩支鐵筆、兩塊鋼板、兩筒油墨、一把油刷、一塊木板和半桶“高樂牌”蠟紙。就是這些簡單的東西,辦起了《拂曉報》,他說: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進、邁進有為、勝利就要到來的意思。

接著的幾年,彭雪楓本人也在上邊發表了不少文章,《怎樣和敵人鬥爭與怎樣建立敵後根據地》一書的序言、《為緊急動員告淮上紳耆書》等。只可惜英雄沒能長命,1944年9月,他帶著部隊西進,掃蕩各地頑軍。戰鬥前幾天十分順利,直到9月11日,彭雪楓親臨前線指揮,不幸中流彈犧牲,年僅37歲。

奮鬥近二十年,即將功成,卻這樣犧牲,實在是令人痛惜。在他犧牲62年後,其兒子被授予上將軍銜,當然不是因著父親,是靠自己。彭雪楓的兒子彭小楓是遺腹子,父親去世的時候,他還在母親的肚子裡。1945年2月出生,長大後也走上了跟父親一樣的道路,為人民服務。2006年6月晉升上將軍銜,烈士之子這個光環對於他來說是父親的榮譽,不是他的。在多年的工作中,彭小楓勤勤懇懇,是憑著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得的上將軍銜。

27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連.22LR手槍彈都防不住?日本九〇型鐵帽防彈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