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戰機的設計和製造分工非常明確,成飛和沈飛是戰鬥機研製和生產單位、西飛和陝飛是轟炸機、運輸機、預警機等特種飛機的研製生產單位,洪都和貴飛則主要從事教練機的研製生產。不過,這一局面很快就要被打破了,除了航天部門強力介入傳統的航空領域之外,成飛也在走空天一體的道路。而西飛和洪都,都具備向戰鬥機領域衝刺的能力。
我國可不止成飛和沈飛會造戰鬥機
洪都的L15B,在教練機的基礎上正式轉型戰鬥/攻擊機,綜合作戰能力甚至不亞於印度LCA,如果配備到075上,將會讓我國兩棲攻擊艦擁有堪比中型航母的作戰能力。而西飛的殲轟7A“飛豹”戰鬥轟炸機,作戰能力更是超過了殲8II。為什麼這樣說?不急,聽我慢慢分解。
飛豹的綜合作戰能力超過殲8II
前兩年,“飛豹”的確發生了一些嚴重事故,但並不代表它不行了,“飛豹”和殲8II一樣擁有中距攔截能力,曾經在軍演中“擊落”殲8II,甚至在近距格鬥中,殲8II也經常不敵“飛豹”。“飛豹”的機動性和敏捷性是超過殲8II系列戰機的,至少不會有轉彎限制。這一點,“飛豹”和殲8II共同的對手,日本F15J的飛行員十分清楚。
飛豹和梟龍合影
在殲11和殲16大規模裝備之前,我國在東海進行巡邏的,主要就是“飛豹”和殲8II。F15J並不忌憚殲8II,因為它的油耗大,飛一段時間之後就必須返航,然而“飛豹”則完全不同,在日本防空識別區內,每次都是F15J沒油了,換另一架飛機上來繼續和我們玩“遊戲”,我們兩架“飛豹”的輪班時間,F15J得來3架。
F15J領教過飛豹的厲害
不僅如此,由於“飛豹”採用了雙座設計,和F15J玩“遊戲”的時候,可以兩名飛行員輪流值班,而F15J只有一名飛行員,經常被玩得“頭暈”。更重要的是,日本空自原先以為“飛豹”和殲8II一樣笨拙,沒想到它的轉彎半徑比殲8II小很多,機動性和敏捷性都更好。
飛豹的雙座設計讓F15J很頭疼
現在的飛豹,採用的是典型的二代機氣動設計,的確已經落伍,但是當初在研製的時候,卻有不少更先進的外形方案,比如並列雙座,可變後掠翼,甚至據航空工業一飛院原院長黃強說,“飛豹”當年曾有一個方案類似蘇27,採用了中央升力體佈局。那時候,蘇27和米格29的研製還處於保密階段,中國無從得知,“飛豹”採用類似蘇27的中央升力體佈局,可謂是英雄所見略同了。不過,由於風險太大,資金又不足,“飛豹”最終放棄了這個方案,採用現在最穩妥的構型。
如果飛豹採用了蘇27的佈局
不僅如此,“飛豹”當年還計劃和殲10一樣,換裝俄羅斯AL31發動機,提高整體推重比,提升載彈量。但經過評估之後,認為繼續用現在的渦扇9可以有更好的出動率,而且源自英國勞斯萊斯的渦扇9更省油,對“飛豹”的航程和續航時間等指標起到關鍵作用,所以最終才在“飛豹”改上繼續沿用老發動機。
飛豹差點換裝AL31發動機
隱身版飛豹
是它就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