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對於蘇軍步兵來說,沙俄時代傳承下來的“爺爺”——M1910“馬克西姆”式重機槍無疑是其二戰中必不可少的支援武器。然而,即便有雙輪樣式供射手牽引,自重達64.3公斤的“馬克西姆”顯然過於笨重。不僅如此,這款重機槍還需要大量冷卻水保證迴圈射擊。對此,蘇軍提出要設計一款新式重機槍,用以替換過時的“馬克西姆”。而SG43“郭留諾夫”中型機槍,成為了紅軍技術部門的另一項選擇。

▲“馬克西姆”M1910型重機槍。其造型與一戰時期大殺四方的“馬克沁”可以說是如出一轍。

▲準備為“馬克西姆”重機槍更換彈鏈的蘇聯海軍步兵。該型重機槍使用的是7.62毫米子彈,射速600發/分,使用250發金屬彈鏈供彈。

▲四聯裝防空“馬克西姆”式重機槍,即ZPU。

SG43型機槍誕生於1943年,由蘇聯軍工專家P.M.郭留諾夫(Goryunov)設計。在重量上,相較於“馬克西姆”有所減小,全重為41公斤。由水冷改為導氣射擊方式,射速每分鐘500-700發不定。彈藥初速也增至800米/秒。該型機槍採用200/250發金屬彈鏈供彈,有效射程可達1100米。然而,郭留諾夫卻在自己的機槍入列前,就因病而去世了。未能看見自己設計的武器入列,成為一代名槍,恐怕是這位軍工專家一生的遺憾。

▲標準樣式的“郭留諾夫”SG43型機槍,其槍身本體重量就有13.8公斤。

▲與“馬克西姆”重機槍一樣,“郭留諾夫”機槍保留了用於保護射手免受流彈、破片傷害的機槍防盾。但是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視野,所以有些時候機槍手也會將其拆下做全向射擊。

▲“郭留諾夫”機槍的槍機部位細節,由於採用“擊錘”平移式的擊發結構,“郭留諾夫”顯得有些過於複雜。但就總體而言,該槍還是一款值得信賴的支援武器。

▲無防盾狀態下的“郭留諾夫”機槍。其槍管整體採用鍍鉻工藝,以保證能夠長時間射擊。倘若需要更換槍管,只需輕按槍身上的一處閉鎖即可完成。在“郭留諾夫”的槍管上,還配置了一個提手。這樣,機槍手就無需接觸,利用提把便能將滾燙的槍管提起。

二戰結束後,蘇軍對SG43進行了一番升級。給它裝上新式的防塵罩與槍管閉鎖結構,同時對其槍管進行了改進,使得冷卻效果有所提升,是為SGM(M即為現代化的縮寫)。作為一款被蘇軍沿用至1960年代的中型機槍,“郭留諾夫”家族中,還曾誕生過坦克專用,以同軸無託螺線管機槍形式開火的SGMT(T即為坦克)。至於SG-43M與SGMB,則是改造過防塵罩後,專門用於裝甲偵查車輛、步兵運輸載具的車載裝備。而在冷戰中,SG-43M/SGM也是華約國家爭相採購的利器。中國依照蘇方提供的樣品,仿出了53/57式重機槍。而在波蘭、捷克斯洛伐克中,該槍也被稱之為“Vz.43”,“Wz.43”。

▲位於建川市博物館內的57式重機槍。仿自蘇軍的SGM機槍。

▲在裝甲偵察車上的SGM機槍。

▲德劇《我們的父輩》中,弗裡德海姆用MP40衝鋒槍撂倒的一眾蘇軍大兵中,就有一位SG43中型機槍手。注意該槍非2輪樣式,而是以三腳架的姿態固定於陣地上。

雖然有著大威力、高精度等一系列優點,但在通用機槍蓬勃發展的冷戰時代,“郭留諾夫”家族顯然已經落伍了。在此之後,蘇軍以PK機槍全面替換了“郭留諾夫”。倒是越南軍隊曾在“抗美救國”的解放運動中使用過。然而,近幾年的敘利亞內戰,又使得這些二戰老貨“重獲新人”。在敘利亞反對派手中,SG43、M1910甚至是StG44突擊步槍都有所露面!只要有戰爭的爆發,這些“老兵”便永不會退伍。

▲埃及海軍陸戰隊所使用的“郭留諾夫”SG-43M機槍,攝於1985年在西奈地區的軍事訓練。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一所美國都不敢輕視的學校,走進俄羅斯的少年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