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首次試飛六年後,俄羅斯在普列謝茨克發射場發射了新一代火箭“安加拉A5”,把“微風-M”級和一艘模擬航天器送入了地球同步軌道。這是俄羅斯航天事業的一個重大進展。可是我們回顧“安加拉”火箭的發展史,可以說實在是“苦”。
“安加拉的重生”
安加拉A5首次試飛可以溯源到2014年,當時成功地將一個2噸重的虛擬有效載荷送入地球同步軌道,而此次安加拉A5重型火箭的第二次試飛,已經距離首次相隔整整6年。俄總統普京表示該專案對於國家安全意義重大。很多人估計想象不到,現代運載火箭緣起於洲際彈道導彈,從一種擁有巨大破壞力的武器,變成了運輸探索外太空飛行器的載體。
圖為“安加拉運載火箭”
“安加拉的由來”
安加拉火箭的專案啟動時間和我國的長征五號比較接近。當時蘇聯解體不久,重要的能源火箭、太空梭計劃被迫中斷,火箭事業也面臨著大問題。對俄羅斯來說,相當多的配套工廠相關設施落在了其他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其中發射中心落在哈薩克境內。只有自己還維持著“聯盟”和“質子”兩個主要火箭體系。於是,高層決定,重新開發一種從零件供應鏈到發射場都立足國內的新型火箭。這就是“安加拉”的由來。
蘇俄輝煌的航天曆史
從過去來看蘇俄在火箭技術基礎上應該比中國要領先一個時代都不止。1984年蘇聯獻上了技術成熟的4噴管超級發動機RD-170。這種發動機效能十分強悍,至今美國軍用火箭“宇宙神-5”的主發動機依然採用的是在其基礎上降低一半動能的RD-180發動機。而“安加拉”打算採用的RD-191發動機,是把RD-170去掉3個噴管,形成的小動力發動機。
中國“長五”一躍而起,實現超越
然而,90年代中期“安加拉”計劃剛起步,俄羅斯就陷入經濟危機和國內分裂戰爭之中,讓政府無力承擔宇航工業研發的開支。進入21世紀俄羅斯經濟有了起色,可是經費依然不足。到2004年,赫魯尼切夫宇航集團向銀行借貸了60億美元才開始正式研製。2008年RD-191的樣機研製成功,並進行試飛。
圖為“長五運載火箭”
2014年7月,“安加拉1.2PP”“安加拉5”先後成功。這個時候進度依然趕在長征五號前面。然而,這時的俄羅斯政府再次陷入資金短缺的狀態,一段漫長的等待又開始了。當時,剛好中國正在大力發展航天事業。2015年長六發射成功,2016年長五也首飛成功。至今,長五已經連續成功發射多次,並且都是軌道飛行,其中發射天問一號和嫦娥五號的任務屬於深空飛行。長五B還發射了新一代飛船的無人樣船。
圖為“長五運載火箭發射”
無論從任務適應性還是飛行經驗來說,已經把“安加拉”甩在了後面。“安加拉”本應該贏在起跑線上,但恰恰相反,誕生後“命運坎坷”。長五出身貧寒,卻在後面登上了中國航天技術大發展的時代,創下了輝煌的成就。(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