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艘艦艇均是美國海軍現役的主力大艦,“佐治亞”號隸屬於“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而“皇家港”號和“菲律賓海”號則隸屬“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佐治亞”號,該艇是“俄亥俄”級的二號艦,1982年入役,服役至今已有38年曆史。雖然已年近40,但“佐治亞”號仍然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戰略核潛艇之一。
2004年,“佐治亞”號被美國海軍改裝成飛航導彈核潛艇,此後,該艇的主要武器就從“三叉戟2 D5”潛射彈道導彈變成了“戰斧”巡航導彈。
雖然肩負任務的性質變了,但“佐治亞”號的威懾力不減反增。理論上講,“佐治亞”號一次出航最多可以裝載154枚“戰斧”,如果全部配備核彈頭,那麼“佐治亞”號就具備了消滅一箇中等國家的能力。即便只是配備常規彈頭,“佐治亞”號的輸出火力也足以應對一場中等烈度的區域性戰役。
也正因此,對於伊朗這種缺乏反導體系,且海軍實力又十分孱弱的國家來說,“佐治亞”號的突然進犯無疑個相當危險的訊號。作為一種純粹的進攻型武器,潛艇的一大價值就在於其隱蔽性,尤其是核潛艇。而此番美國海軍進入波斯灣卻一反常態,不僅沒有試圖隱瞞“佐治亞”號的行蹤,反倒還大張旗鼓地公之於眾。
伊朗確實也有理由為此感到憂慮和憤怒。“佐治亞”號透過霍爾木茲海峽的時間,和伊朗革命衛隊名將索萊曼尼遇刺一週年忌日(2020年1月3日)十分接近,因此CNN推測,美軍此舉的用意就是“震懾伊朗”,以防伊方藉此多事之秋對美國實施“打擊報復”。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上週末,即12月20日,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所在的巴格達“綠區”遭遇了不明武裝勢力的火箭彈襲擊,襲擊導致“綠區”內的建築物和車輛受損。
儘管目前還沒有任何勢力表示對此負責,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卻已經把罪責都歸結到了伊朗的頭上。蓬佩奧聲稱,此次襲擊是由伊朗支援的民兵組織發動的,美國對此表示強烈譴責。而伊朗外交部發言人哈蒂布扎德對此則予以反駁,並表示,“美國國務卿發表的宣告令人懷疑。我們強烈譴責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
校對:曹柏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