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中,英國陸軍給人的感覺就是打醬油的。先是幾十萬大軍被德軍趕回了大不列顛,跟著在北非又被隆美爾幾千人打的潰不成軍,最後在東南亞又被日軍狠狠羞辱了一通。最後還是美國出手,英軍才跟在美軍後面找回場子,昔日的日不落帝國就此淪為他人的跟班。
二戰時期英國陸軍的戰鬥力到底怎麼樣呢?我們今天就解析英軍步兵最小的戰術單位——步兵班,了解一下英軍步兵的真實戰鬥力。
陸軍衰落經過殘酷的一戰,英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戰爭中坦克、重炮、機槍的大量使用,讓英國人認為未來戰爭不再取決於兵力的數量,而是在於各兵種的密切協同。要想取得戰場優勢,步兵的機動必須有強大的火力做掩護。因此維持一支小規模職業化陸軍就足夠了。
於是英軍在一戰後大裁軍,大量士兵迴歸了正常生活。但是縮編後的英國陸軍需要守備廣大的海外領地,從百慕大群島到興都庫什山到處都要維護大英帝國的利益。過於分散的駐守使其步兵很少有機會組織戰鬥小組以上規模的訓練,更談不步炮、步坦協同這些更復雜的科目訓練。在陸軍戰術理論和步兵戰鬥素養上,早已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潮流。
1920年時英國在全球的殖民地
開始重視步兵班1939年,英軍開始向每個步兵營下發《步兵班指揮》一書,開始重視班長管理。整本書的關鍵詞就是“領導、忠誠、紀律、時間”。首先班長要冷靜、果斷、公平,才能建立士兵對自己的信心,得到士兵對自己的忠誠。在戰術方面,班長不但要了解自己步兵武器的效能,還要靠前指揮,懂得與其他兵種協同,包括炮兵、裝甲兵、騎兵甚至空軍。英軍對於作為步兵最小戰術單位步兵班的建設開始日趨重視起來。
但此時戰爭已經臨近,1939年9月1日,二戰爆發,英軍在先進軍事理念武裝的德軍面前,變得潰不成軍。英軍痛定思痛,開始大規模擴軍,大量“本土防衛自願者”開始拿起步槍加入陸軍。英軍也隨之開始重視步兵戰術發展,還從德軍那裡學來了很多新戰術,比如步坦協同等。
在二戰前,英軍步兵班只有8人,包括1挺機槍和7支步槍,步兵班沒做火力分組。戰爭爆發後,英軍步兵班的建設也學習德軍,開始以機槍做為全班的火力支柱。
以下是1942年英軍步兵班的編制:
班長:“司登”衝鋒槍、6個衝鋒槍彈匣、3個機槍彈匣,鐵絲網剪鉗。
副班長:恩菲爾德步槍、50發子彈、2枚煙霧手榴彈、2個機槍彈匣。
1號步槍手:狙擊步槍、50發子彈、4個機槍彈匣。
1號投彈手:恩菲爾德步槍、50發子彈、2枚36號手榴彈、2枚煙霧手榴彈、1個機槍彈匣。
2號步槍手:恩菲爾德步槍、50發子彈、4個機槍彈匣。
2號投彈手:恩菲爾德步槍、50發子彈、2枚36號手榴彈、3個機槍彈匣。
1號機槍手:布輪輕機槍、4個機槍彈匣、50發子彈、零件包。
2號機槍手:恩菲爾德步槍、4個機槍彈匣、50發子彈、備用槍管。
由英軍步兵班的編制可以看出,英軍相當重視機槍這個火力支柱,全班共攜帶25個機槍彈匣,保證了機槍的火力輸出持續性。而步槍手和投彈手的武器裝備則偏弱,無論是子彈還是手榴彈的配備量,都比德軍要少,這也符合英軍更強調火力掩護的特點。再有就是步兵班內分工太細,連投彈手和步槍手都是專職的,嗯,英國人就是這麼嚴(ai)謹(ban)。
英軍步兵班戰術的兩條主要原則火力掩護
在英軍戰術理念中,沒有掩護火力,步兵班幾乎不可能向前推進。步兵班最直接的掩護火力就是排屬50毫米迫擊炮和布輪輕機槍。
50毫米迫擊炮的戰術:1號炮手攜帶50毫米迫擊炮和4發炮彈,2號和3號炮手攜帶步槍和6發炮彈。1號炮手需要尋找一個觀察點,觀察目標位置和步兵推進的前鋒線,為迫擊炮發射確定具體的射擊方向、射擊範圍和彈種。2、3號炮手負責配合1號炮手。射擊時,1號炮手重複上級下達的口令(如射擊範圍、射擊數量和彈種),並指明射擊方向(把兩把刺刀插在地上,其連線方向為大致射擊方向)。
布輪輕機槍作為步兵班的主要槍械,除非需要提供持續火力或者不便於移動,在其他情況下都應跟隨步兵班機動。在作戰時,班長應立刻發現敵人火力的位置,儘量指揮機槍從側翼對敵人進行壓制。
掩護火力要從戰鬥開始就對敵人進行火力壓制,不能中斷,防止敵人火力恢復。敵人火力一旦恢復,全班要馬上臥倒,匍匐移動到有利地形再組織火力進行還擊。
側翼攻擊
步兵班分為機槍組和步兵組,戰鬥中機槍組和步兵組儘量成90度分開進攻。進攻開始後,全班成橫隊隊形,單兵之間戰鬥間距不得小於4.57米,進攻正面大約是50米。班長位於戰鬥隊形中央,保持對全班的控制。機槍組佔據有利位置後,掩護匍匐前進的步兵組向敵人側翼前進。前進過程中,狙擊手要密切注意敵人對投彈手的威脅。接近敵人防線後,投彈手投擲手榴彈,手榴彈爆炸的瞬間,步槍組迅速發動突擊。
投彈兵投彈,步槍兵刺刀已上好,準備突擊
決定戰鬥力的因素從英軍步兵班的配置和戰術可以看出,其武器和戰術都算不落後,可為何戰鬥力卻有這麼大反差呢?主要原因還是兵員擴充太快,戰鬥訓練不足,導致士兵即缺乏戰鬥素養,又沒有戰鬥意志。比如1943年西西里戰場英軍的一份報告中寫到:步兵排在戰鬥中很少將火力與機動相結合,面對戰場突發情況,官兵們往往憑一腔熱血實施戰鬥。排長和6名班長、副班長衝鋒在前,後面跟了一群“綿羊”,而且還有4-6名膽小鬼隨時準備撤退。
訓練場上的英軍士兵
雖然這份報告嚴重地刺激了蒙哥馬利,但這反映的恰恰正是當時英國步兵戰鬥力的實情。碰到技術兵種比自己用的溜的德軍崩潰,遇到戰鬥意志比自己強的日軍崩潰,也就只能欺負一下義大利人。後期在敵人被削弱,自己空軍、炮兵、裝甲兵佔絕對優勢,有強大的火力掩護時,才能找回些場子。
所以說武器和戰術固然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戰鬥力的唯一因素。士兵的素質和戰鬥意志甚至更加重要,古今中外莫過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