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解放軍在邊境上跟這個敵人鬥了27年:然而這個敵人卻不是“人”》

由於戰爭的影響,在中越邊境地區遺留下了大大小小的雷場數十個,埋下的地雷上百萬枚。戰後給當地人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導致許多耕地無法耕種,當地村民和牲畜觸雷事件在過去時有發生。然而,即使幾十年過去了,解放軍曾組織三次大規模的掃雷行動,但排出的各類地雷僅僅是中越邊境雷場的一部分,要想全部排除這裡埋下的地雷以及其它爆炸物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

而埋下這些雷場,一切和中越邊境衝突有關,從1979年到1989年,中越自衛反擊戰以及戰後的對峙過程中,中越在長達1445公里的邊境線上佈下了大量的雷場,各種手榴彈、地雷、炮彈和炸彈等爆炸物交織在一起,形成了大量高密度的雷區。也使得中越邊境線上的各種雷場成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一旦進入雷場,稍有不慎就會被炸傷,甚至炸死。

據有關資料顯示,在整個中越邊境線上,由於亂戰的部隊較多,反覆埋雷。對方在我境內埋雷情況和潰逃遺棄的各種爆炸物又難以掌握,造成雷場資料不全。僅僅中國境內一側,佈下的各類地雷數量就沒有一個切確的數字,有人說有100多萬枚,也有人說230多萬枚,到底有多少,無人知曉。

除此之外,還有其它型別的爆炸物近50萬枚,大大小小的雷場就高達560餘個,分佈面積3000多平方公里,雷場和爆炸物密集程度堪稱世界之最,平均每平方米就有各種爆炸物體4-5枚。

曾有軍事專家這樣說過,在地球上,最難消除的戰爭痕跡,不是炸塌的樓房和毀壞的橋樑,而是地雷。據有關資料顯示,由於戰爭的影響,全球光是埋在地下的地雷就超過了1.1億枚。種類也是十分複雜,光是埋入地下的地雷種類就有350多種。自1975年以來防步兵地雷造成的傷亡人數就達到了100萬人,平均每天有70人觸雷。

在中越邊境地區埋下的大量地雷,就曾給當地人民造成不小的傷害。由於當地人並不知道地雷所埋的具體位置,上山放牛,割草和種地都有可能進入雷區,發生觸雷事故。特別是位於雲南省文山州和越南的邊境地區。據政府公開的資料顯示,從1979年至2003年間,該州因不慎觸雷致傷殘人數就有5800餘人,年齡從8歲到84歲不等,其牲畜更是不計其數。

其中位於文山州富寧縣邊境的沙仁寨曾經最為“著名”,村裡87名村民被地雷炸得只剩下78條腿,成為全世界有名的“雷患村”,平均每人不到一條腿。還有位於麻栗坡縣的八里河村,這裡一共有54戶村民,這裡幾乎每家每戶都有被地雷炸過的經歷,炸斷腿的就有上百人,平均每一戶都少一條腿。除了人被炸傷,甚至炸死以外,還有上百萬餘畝耕地無法耕種。

為此,由於雷患給當地村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軍方曾三次組織大規模的邊境掃雷行動,清除部分邊境線上的雷場,減少當地村民觸雷的可能。

第一次掃雷行動開始時間為1993年3月,當時軍方組織600餘名官兵,組成6個掃雷隊、2個保障隊在邊境線上開展掃雷行動,掃雷行動一共持續到1994年9月。在這次掃雷行動中,官兵們一共清除了102.8平方千米土地上的各型別地雷或者其它爆炸物,封圍雷區近160平方公里。排出的各式地雷28萬餘枚、其它爆炸物12萬餘件。但由於資金有限,此次排出的雷區主要針對邊境口岸、通道和部隊巡邏道路上。

第二次掃雷行動開始於1997年10月,此次掃雷行動一共有510餘名官兵參與,組成5個掃雷隊,掃雷行動一共持續到1999年3月。掃雷面積近110平方公里,永久性封圍雷區59餘平方公里。同時恢復了大量的耕地,打通多條中越邊境上的貿易通道以及官兵巡邏線上的通道。此次行動,共掃除各種地雷55萬餘枚,各種爆炸物20餘萬件,銷燬各類爆炸物200餘噸。

第二次掃雷行動結束後的2001年9月,又開始了長達7年之久的中越邊境勘界保障掃雷行動,時間一共持續到2008年10月。此次行動一共有300餘名官兵參與,一共排出了169個界碑點和157條立碑通道。保障了立界碑時的施工安全以及官兵邊境巡邏的安全。

第三次掃雷行動開始於2015年11月,直到2018年11月結束,一共持續3年,抽調工兵骨幹400餘人,組成掃雷部隊。此次掃雷行動一共搜排地雷及各類爆炸物19餘萬枚,50餘平方公里的雷區被清理乾淨,20餘平方公里雷區被永久封圍。

從1993年3月第一次組織邊境掃雷行動至今,我們的我們的官兵已經同邊境上埋下的各式地雷或者爆炸物鬥爭了27年,排出各種地雷以及爆炸物上百萬枚,清理土地200餘平方公里。但邊境線上仍然遺留著大量的地雷或者其它爆炸物,許多地形複雜,排雷困難大,利用價值較低的地方將永久封圍,並建立雷區標識,避免百姓誤入。

埋雷容易,但排雷難。在邊境上,埋下上百萬枚各種地雷只需要幾年的時間,排除其中一部分我們用了27年之久,卻還有大量的地雷遺留在邊境線上。據有關資料顯示,生產和埋下一枚地雷的成本只有20元左右,排除的成本卻需要6000元左右。同時官兵還要冒著生命危險前往雷區進行排除,為排除這些雷場內的各種地雷,在三次掃雷行動中已有數名官兵光榮犧牲或者受傷。

由於中越邊境地區地形複雜,山區較多,雷場複雜,地雷種類較多,先進裝備又無法在山區使用,使得排雷極為困難和危險。一般需要採取人工搜排、爆破排雷、縱火毀雷和機械掃雷等方式相結合。不管如何排雷,最終都離不開人工排除,爆破排雷、縱火毀雷和機械掃雷只能排除部分易爆的地雷,開闢排雷通道,降低排雷難度和危險性。對於那些深埋於地下的地雷來說,還是需要人工排除。

而且埋下的地雷和其它爆炸物種類較多,不同的地雷引發原理不同,排除的手段也不同。加上時間跨度較長,雨水沖刷,地雷的位置早已發生變化,還有的被樹根和雜草包裹,排雷難度和危險性都極高。

19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抗戰時期的晉察冀第四軍分割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