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20世紀30至40年代,日本軍隊看起來似乎並不像是一支現代化的武裝力量,但在亞洲各國普遍較弱的情況下,日本卻顯得頗為突出!雖然因為戰爭帶來的紅利刺激,日本國內上下都熱衷於對外擴張,但他們的總體戰略始終處於相當混亂的狀態,同時其對於現代戰爭的總體戰概念也十分的模糊。

簽署投降書的日軍

在具體的作戰戰術領域,陸軍和海軍又各自形成了獨立的系統,自行其事,協調不足。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這一段時間,世界海軍在技術、裝備和戰略理論方面都出現了日新月異的變化。然而,日本帝國海軍卻表現出了一種奇怪的狀態,其在對技術兵器和戰術細節專研到極致的同時,對總體的用兵思路卻並不比1904年日俄戰爭時期更高明。

舊日本陸軍

早在1907年4月,已無近敵的日本通過了《明治四十年帝國軍隊用兵綱領》提出:一旦對美開戰,陸海軍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佔菲律賓,瓦解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前進基地體系,隨後在小笠原群島附近配備警戒部隊,對前來救援菲律賓的美軍主力艦隊做出警戒和遲滯。同時,聯合艦隊主力應於奄美大島附近待機,當警戒部隊證實美軍主力已經逼近日方絕對防禦圈邊緣的小笠原群島時,己方主力即向敵主力艦隊方向出擊,全力以赴進行決戰。這就是日本著名的“邀擊作戰”。而在這種戰術中,戰列艦是整個大海戰的關鍵要素,是海軍艦隊的絕對中堅力量。

戰列艦是海軍艦隊的絕對中堅力量

海軍假日期間,日本海軍主力艦的噸位被限制在美軍主力艦的六成。當然,日本實際上也沒達到這一比例,貧瘠的國力使日本即便是放開手腳,也不可能達到這一比例。基於這樣的現實,日本對其戰術進行了修改,他們打算開戰時,首先進攻遠東的美國亞洲分艦隊,奪取菲律賓和關島的控制權。當美軍增援艦隊前來時,應以前衛部隊在其航行途中實施攔截,將其逐漸消耗,當美國艦隊的實力被削弱到聯合艦隊可以即戰而勝之的程度時,聯合艦隊主力將在菲律賓或者日本近海海域進行決戰。這個方案後來被正式的命名為“漸減邀擊作戰”!而隨著技術兵器的不斷髮展進步,這個戰術又逐漸的豐富和完善,岸基航空兵、海軍航空兵、潛艇和魚雷艇部隊,也逐一被列入逐次削弱美軍海軍艦隊的作戰力量之中。

驅逐艦的雷擊作戰是日軍的殺手鐧之一

當1940年美日關係逐步惡化時,日本政府已經下定決心轉向南進,此時“漸減邀擊作戰”仍是聯合艦隊的基本戰爭方案之一。這是一種有限戰爭理念,目標在於征服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產地,並摧毀美方破壞日本佔領區防禦圈的能力,一旦美國艦隊在決戰中被摧毀,日本方面並未打算繼續出兵進攻美國本土,也不打算付出巨大的代價取得某種遙不可及的完全勝利。他們需要的是,美國對既有戰領區的政治承認。這樣,日本就可以在結束南進作戰後,將所有力量集中於大陸戰區方向,最終用幾十年的時間慢慢的消化勝利成果。

向日軍投降的英國新加坡守軍

這一切主要是基於日清戰爭、日俄戰爭時經驗所規劃!但問題在於,對美作戰和對俄、對清作戰是有著明顯差異的。首先在戰場的空間跨度上,在甲午中日戰爭和日俄戰爭中,日本基本上只需要奪取某一狹小海域的控制權,任務為單一,且陸海軍作戰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但在對美戰爭時,日本陸軍的第一目標是奪取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石油產地,海軍兵力必須確保這一目標的實現。同時,為防止以新加坡為基地的英國艦隊介入戰爭,還必須要對馬來半島實施封鎖、阻攔,甚至是預防性打擊。但海軍方面並不是這樣認為的,他們的第一目標是進攻菲律賓群島,使美軍暫時失去介入戰爭的能力,為最後的決戰贏得部署時間。

日軍航母編隊

山本五十六的珍珠港作戰計劃,嚴重打擊和削弱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暫時解決了戰爭初期半年如何度過的問題。隨後日本軍方發動南方作戰,他們認為整個作戰會持續150天以上,並付出極大的代價。但實際上他們的運氣比自己預想的要好的多,珍珠港一役,日本以微弱的損失,擊沉擊毀美軍戰列艦5艘,擊傷3艘。而僅僅在三天之後,日本海軍航空兵部隊又在馬來海域擊沉了英國遠東艦隊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和“反擊號”戰列巡洋艦。

英國威爾士親王級戰列艦主炮

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英國守軍投降;3月9日荷屬東印度投降,日本由此獲得了夢寐以求的婆羅洲油田;5月6日,菲律賓放棄抵抗。日本獲得瞭如此巨大的戰果,而他們付出的代價卻極為微小。僅僅是傷亡了15000名士兵、380架飛機以及4艘驅逐艦而已。

但即便是如此,日本海軍的作戰思想,特別是山本五十六的想法仍然是有限戰爭的概念,希望於透過戰爭初期對敵人給予重創,以便可以在有利的條件下和談。但事實上,這種可能性在1939年或1940年還勉強存在,但當日本不宣而戰襲擊的珍珠港,令美國遭遇了史上最恥辱的一天後,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美國公眾人物敢提和日本進行談判!

麥克阿瑟

為了解決東部戰線的後顧之憂,日本艦隊主力開始向錫蘭進軍,他們希望可以徹底解決掉英國的遠征艦隊。而此時,錫蘭附近的英國東方艦隊僅有2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輕型航空母艦和5艘舊式戰列艦,兵力不足日本機動部隊的一半兒。同時,他們也一直在迴避與日本艦隊進行交戰,他們在兩次小規模的海戰中損失了2艘巡洋艦和1艘輕型航母后,便撤退到了2000海里外的肯亞,這使日本可以將他的所有力量集結在太平洋方向。

隸屬於遠東艦隊的英國戰艦

出於同樣的目的,日本還實施了澳北遮斷作戰,以阻止美國將澳大利亞作為反攻太平洋諸島的基地。但由於日本陸海軍之間的不協調,日本沒有趁莫爾茲比港空虛之時,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攻佔這個澳洲北部的重要港口,而是採取了陸軍馬鹿所謂穩紮穩打的戰術。海軍對陸軍也不是很配合,於是戰機被白白浪費了。當日本軍隊在1942年5月慢吞吞的向澳北進軍時,澳大利亞已經做好了準備。隨後爆發的珊瑚海海戰中,日本聯合艦隊航空母艦受到了損失,以至於在隨後的中途島之戰中只能以4艘航母參戰。儘管日本人並不是因為兵力不足才輸掉了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但如果能有六艘航母同時被投入到這場戰役中,或許情況會要好的多。

日本驅逐艦編隊

中途島戰役後,日本又被美國拖入了索羅門群島鏖戰,但日本方面受限於有限的運輸能力,物資囤積和兵力集結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和困擾,這使得他們無法一次性的投入絕對優勢的力量去改變戰局,只能把部隊零敲碎打的調往所羅門前線。同時在戰前按照精兵戰略培養的優秀的海軍航空兵也在曠日持久的戰爭中被消耗殆盡。在1943年索羅門群島消耗戰中,日本海陸軍共損失飛機7096架,相當於開戰時日本海陸軍飛機保有量的三倍以上,同時還損失了7186名飛行員和機組人員,這是日本以前的戰爭中所沒有遇到的巨大損失。而日本所謂的精兵主義,也很難在短時間內為部隊補充足夠的技術人員和裝備,日本的戰爭能力在急劇下降。

日本重巡洋艦

1944年6月,美軍兵發馬里亞納群島,而此時的聯合艦隊早已不是開戰之初的那一套人馬,戰鬥力出現了嚴重的下滑,但是日本方面悲哀地發現,假如不立即投入現有所有的海空軍兵力迎戰,那麼就不需要再派了,因為攻佔了馬里亞大群島的美軍,僅憑其B29戰略轟炸機就可以徹底摧毀日本本土。馬里亞納大海戰是在日本不得已的情況下進行的,而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那已經不能稱之為一場大海戰,完全是美軍對日軍單方面的碾壓。

氣勢迫人的美國海軍

日本這種窮人式的戰爭方式,極大的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影響了其戰略戰術的策劃和制定,以至於原本的戰術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力。而在戰爭中,部隊卻被毫無意義的逐步消耗掉了,以至於到最後投降時刻,在遼闊的太平洋上,已經沒有任何1艘航行的日本軍艦了。

12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俄羅斯亮出“秘密武器”,也給我們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