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1951年朝鮮戰場,面對三戰三捷的大好戰績,彭德懷為何放棄乘勝追擊並且下令整頓?面對敵軍的有預謀的反撲,彭德懷該如何應對?

1951年1月8日,此時第三次戰役即將勝利結束,但彭德懷卻憂心忡忡,因為他冷靜的意識到,此時前線的中國戰士已經十分疲憊,而且前線部隊減員嚴重,其中絕大多數戰鬥連隊的人數已經只有參站初期的2/3了,有的連隊甚至連一半都沒達到;同時,隨著戰線逐步南移,後勤運輸線已經延長至500-700公里,敵軍為了封鎖志願軍物資運輸路線,不斷地空投炸彈,令本就困難的後勤部隊更加難以趕往前線,而此時後勤部隊充足的“聯合國軍”沒有選擇反撲,反而放棄漢城,他們究竟時別有用心呢?還是真的放棄漢城了?

朝鮮的地形就像一個“黃瓜”,越是前進,兩側越是暴露,當時美國有強大的海軍和空軍,又擅長兩棲登陸,如果美軍再來一次仁川登陸,志願軍的處境將十分危險。聞到了危險氣味的彭德懷決定下令,讓中朝軍隊停止前進轉入休整狀態,為之後的春節攻勢做準備。

此時蘇聯供應的坦克、大炮、火箭炮等戰略物資即將就位,為配合隨後的春節攻勢,國內開辦了現代化戰爭訓練班,這大大的提高了志願軍地武器裝備。按照之前的部署,一旦蘇聯武器運輸全部到位後,志願軍將發動第四次戰役,這次的目標是:一氣呵成,解放全朝鮮!

“聯合國軍”在中朝軍隊第一、第二、第三次戰役的打擊下,丟失漢城,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第三次戰役志願軍斃傷俘虜1.9萬人,成功突破“三八”線並且解放漢城,這一訊息令美國決策層矛盾不斷,有人認為應把美國第八集團軍撤回日本,放棄南朝鮮,但李奇微覺得反攻的機會來了……在第三次戰役中,李奇微下令撤出漢城,真正的目的是為了引誘志願軍繼續追擊,然後再上演一次仁川登陸,但他沒想到彭德懷卻下令中國志願軍停戰休整,放棄追擊。

相較於志願軍的後勤補給,“聯合國軍”的補給卻十分充足,此時的一線的“聯合國軍”已達到了23萬人,並且裝備精良。曾經歷過二戰的李奇微作戰經驗豐富,經過不斷的偵察和試探,他發現中國志願軍在越過“三八線”後,由於運輸線延長,補給越發困難的弱點,此時一個醞釀已久的計劃浮現在李奇微的腦海裡。

停止攻擊的兩個星期後,李奇微抓住志願軍面臨補給困難這一弱點,迅速發動反擊,李奇微決定發揮美軍現代化裝備的優勢,藉助機動快、火力強地優勢,不斷向志願軍發動進攻,已消耗戰來制約中國志願軍。此時,中朝兩軍領導在平壤以東的成川召開高階幹部緊急會議,收到前線情報後,中朝聯合部立即決定停止休整轉為防禦。得知前線訊息的彭德懷十分憂慮,因為他十分清楚前線志願軍面臨嚴重的補給問題。

1951年1月下旬,“聯合國軍”在“三七線”附近展開戰略性反撲,面對“聯合國軍”發起的大舉進攻,中朝部隊被迫從休整迅速轉為戰鬥狀態,彭德懷等人決定“力爭停止敵人進攻,穩步開啟局面,並從各方面加緊準備,仍作長期艱苦打算的方針”,一方面讓西線部隊牽制敵軍大部隊進攻,另一方面在東線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對敵軍進行反擊。

按照彭德懷的指示,從1月25日至2月26日,韓先楚指揮的38軍、第50軍和人民軍第一軍團奉命駐守漢城以南,阻擊美第1軍進攻漢城,這些中國志願軍的目的只有一個,堅決抵抗敵人,守住漢城!這是志願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實施的第一次大規模的陣地防禦戰!美軍仗著先進的武器裝備,展開了空地配合的立體進攻,對志願軍一個團的防禦陣地每天發射數萬枚炮彈,並且利用空軍投擲上百枚炸彈,加之朝鮮恰逢寒冬,湖面冰凍,更有利於美軍坦克作戰。在敵我雙方火力懸殊的情況下,志願軍在14天裡節節阻擊和反覆爭奪,令敵軍只前進了18公里,並付出了1萬餘人傷亡的慘痛代價。

西線的堅固防禦為東線反擊創造了有利戰機,志願軍集結大部隊準備痛擊冒進的南朝鮮軍,橫城反擊戰就此展開。2月11黃昏,志願軍踏著積雪向橫城地區發起反擊,成功佔領兩處據點併成功截斷逃竄的南朝鮮軍第八師的退路。一夜之間,志願軍就對敵軍形成了包圍,發動了進攻。橫城反擊戰,經過一天兩夜的激烈戰鬥於2月13日結束,這次反擊作戰打得十分出色,殲滅了南朝鮮第八師3個團、美第2師一個營、美軍和南朝鮮4個炮兵營及南朝鮮第3第5師各一部,共殲敵1.2萬餘人,共俘虜南朝鮮軍7500人、美軍500人,成為朝鮮戰爭中俘虜南朝鮮軍數量最多的一次戰鬥。

橫城反擊戰取得勝利之後,“聯合國軍”再次陷入恐慌。為了擴大戰果,彭德懷決定乘勝追擊,以8個團的兵力向砥平裡地區發起攻勢,原以為駐守砥平裡的只有美軍四個營,但當戰鬥打響時,志願軍這才發現,他們面對的是美軍第23團全部兵力外加一個炮兵營和坦克中隊,此時敵軍總兵力有6000多人。兵力和武器超出預期判斷,結合實際戰況彭德懷,於2月16日下令北撤。

自認為取勝的美軍沉浸在喜悅中,他們大肆鼓吹,這是美軍對戰志願軍在戰術上第一次成功的案例,大大的鼓舞了當時美軍的信心。此時沾沾自喜的李奇微已經開始醞釀下一個作戰計劃了,準備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強攻,以兩個師的兵力在漢城以東強渡漢江,想要切斷中朝部隊的補給線,幷包圍在西部地區集結的志願軍。

2月18日李奇微下令展開新的作戰計劃——“屠夫行動”,目的是“意在收復漢城,儘可能多的消滅志願軍的有生力量”,對於這次行動的目的李奇微和上司麥克阿瑟產生了矛盾,麥克阿瑟一心想要奪回漢城,而李奇微卻想盡可能的打擊志願軍部隊。“屠夫行動”打響了,志願軍在供給極度困難的情況下,仍英勇抗敵,遲滯了敵軍的進攻。3月7日凌晨,李奇微又下令號稱“撕裂者行動”新攻勢,集中火力,發起全線進攻,想要一舉攻下漢城,從而向“三八線”推進。3月中旬,“聯合國軍”已從三面逼近漢城,中朝部隊因缺乏彈糧難以堅守。

在得知前線戰況之後,3月11日彭德懷急電周總理,“為縮短我軍防線,決定放棄漢城,採取運動防禦,保持有生力量”。3月13日和14日接到命令的志願軍秘密連夜撤出漢城,整個撤退行動,美軍毫無察覺,直到3月15日,美軍偵察隊這才發現漢城內護衛隊不見了,此時志願軍已全部撤離。

當美軍佔領漢城之後,美國高層覺得面子上過得去了,就不想深陷這場打不贏的戰爭中,因此,3月20日,白宮通知麥克阿瑟以前線司令官的身份發表一個宣告,表示願意談判,但白宮的這次停戰計劃,卻被他搞砸了。麥克阿瑟根本沒有按照白宮指令行事,而是狂妄的宣稱,如果志願軍不接受他們的條件,他們將考慮轟炸滿洲……對於麥克阿瑟的這一狂妄的宣告,美國政府和英法兩國卻尤為憤慨。4月11日,杜魯門突然召開廣播,公開將麥克阿瑟撤職,而此時麥克阿瑟還在睡夢中,毫不知情。美國高層當時已經意識到朝鮮戰爭就是個錯誤。迫切地想要停止這場錯誤戰爭。

4月初,此時志願軍已經基本撤退到“三八線”以北。4月21日朝鮮戰場上的第四次戰役結束了。

朝鮮戰爭的第四次戰役是在志願軍供應最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面對敵軍的大舉反擊,志願軍採取節節防禦,儘管捨棄了漢城,但成功阻擋了敵軍的猛攻,在“三八線”附近穩住了局勢。第四次戰役歷時87天,“聯合國軍”一路向北發起猛攻,然後卻只前進了100多公里。據中方統計,戰役期間共俘虜美軍約1200人,南朝鮮軍7800餘人……

16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印媒:巴基斯坦無人機侵入領空,攜11枚高爆手雷,印軍開槍沒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