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路節目《我們站立的地方》,就高調曝光了殲-10戰鬥機駕駛員,在空中用餐的罕見畫面。
▲看起來很好吃的樣子~
要擱以前,展示飛行過程中吃東西,可是鷹醬家的傳統保留節目。
什麼倒水不灑、不用手拿,各種特技秀的不亦樂乎,而我兔很少會放出這類畫面。
最能引起大家好奇的問題,自然是戰鬥機駕駛員都吃些什麼?
▲美國飛行員:看我給你們表演一個凌空倒水~
在我軍的保障體系中,潛艇兵和飛行員享受那都是四類灶,食品種類與營養水平冠絕全軍。
但在執行任務時,戰鬥機飛行員可沒有地面上那麼好的保障伙食了。
畢竟擠在狹小的機艙內,想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都不行,更談不上吃一頓豐盛的航空餐。
所以他們只能吃一些提前準備好的便攜食品。
▲老哥,我這還有條士力架,接著~
可事實上,戰鬥機飛行員在空中用餐並非傳統技能,因為過去的大部分戰鬥機,只能在空中停留1-2個小時。
有時候一趟任務下來都不需要吃飯喝水,只要調整用餐時間,就可以避免在空中餓肚子。
▲滿油的殲-7也只能飛1個小時
但是隨著保型油箱、空中加油等技術的發展,戰鬥機的滯空時間越來越長,有些戰鬥機掛上副油箱能飛4、5個小時,如果再加上空中加油,任務時常甚至會超過10個小時。
▲請各位小夥伴上班時嘗試一下,進入工作狀態後既不站起來走動,也不偷吃小零食,看看自己能堅持多久
在這種長途飛行中,飛行員除了無法伸展活動,還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體力和精力消耗都很大。
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幾個小時不喝水都會感到乾渴,所以更別提在高度專注駕駛的飛行員了。
而如果飛行員在空中缺水,還會出現很多不良反應,不僅會引發他們焦躁情緒,承受負載的能力也會下降。
因此保障遠航時的飲水和吃飯,一直都是各國空軍的一大要務。
▲專為我軍飛行員研發的飲用水
不過呢,飛行員在天上也不是想喝水就喝水,為了儘量減少代謝頻率,他們還要控制飲水量。
比如中國的戰鬥機飛行員,在執行一次遠航任務時,所攜帶的飲用水不會超過500毫升,差不多就相當於一瓶“礦泉水”。當然這種飲用水經過特殊處理,礦物質含量更高。
而本次在節目中曝光的,是我軍給空勤部隊專供的遠航飲用水,每袋200毫升,使用和塑封袋固定的吸管飲用。
▲袋子裝有吸管,喝起來也很方便
當然,除了飲水,補充能量和體力的食物也必不可少。
本來呢,將便攜食品帶上飛機並不是難事,問題在於空間有限的機艙沒有條件加熱,自熱食品的操作又比較麻煩。
所以大部分專供飛行員在空中食用的航空餐,一般以能量棒、巧克力這類,不需要加熱但本身含有高熱量的食品為主。
▲我軍給戰士配發的能量棒,便於攜帶,可快速補充體力
與戰鬥機相比,那些駕駛轟炸機的飛行員似乎交到了好運,畢竟寬敞的空間提供了戰鬥機無法比擬的就餐條件。
比如俄羅斯的圖-160轟炸機,它擁有1萬6千公里的最大航程,飛上十來個小時都是家常便飯,要是不吃點東西肯定熬不下來。
▲這麼大的航程還要空中加油……不吃飯真熬不下來
所以圖-160機內配置了一個擁有烤箱和熱水壺的簡易廚房,能在遠航飛行中熱點東西吃。
順便還能防止喝不上伏特加的機組,因為飢餓和暴躁把飛機開進海里
▲俄羅斯紅星電視臺採訪圖-160機組,機長為其展示了飛機上的簡易廚房
說到這,小兵兵得默默地同情一下戰鬥機駕駛員,他們在天上吃不上熱飯,真夠慘的。
不過……還有更慘的。
各位都知道U-2高空偵察機吧?就是那種能飛老高的偷窺狂魔。
▲高空中的U-2,這個高度,都快飛出地球了
為了提高升限和續航能力,犧牲了機動效能的U-2爬升速度比客機還慢,等進入任務區域可能已經餓了,可飛行員卻連巧克力都沒法吃。
因為在駕駛這種飛機時,飛行員必須適應2萬米高空的特殊環境,所以需要穿著厚重的加壓服。
這套衣服雖然解決了氧氣和壓力等維生需要,但如何讓飛行員吃飯也著實讓工程師頭疼。
▲看著裹得跟粽子似的,以為是宇航員?其實這是駕駛U-2的飛行員……穿著這身衣服,想要吃飯可就難了~
這套衣服的設計理念,和強調氣密性的宇航服類似,脫是不可能的,摘掉頭盔也不行,否則飛行員會因為缺氧和失壓死亡。
所以為了解決吃飯麻煩的問題,美國專門研發了一種流質食物,裝在貌似是聚乙烯製成的塑封管內,看起來就和牙膏一樣。
▲專供U-2飛行員食用的流質食物
這種食品包裝和航空飲用水一樣配有吸管,飛行員可以將其插入頭盔面罩下方的開孔,送到嘴裡吸食。
▲就像這樣,是不是感覺怪怪的?
這種和番茄醬一樣的流質食物沒什麼口感而言,但廠家還是很貼心的設計了包括蘋果派、燉牛肉、青檸等多種不同的口味,小兵兵還蠻想吃吃看。
▲口味還挺多,當甜點不錯
有了這種流質食物,飛行員就能隔著加壓服吃到東西了。
除了方便,它還有一個好處……就是生物垃圾(咳咳)的製造量比較少,減輕了飛行員解手不便的困擾。
既然話說到這……這人有三急,飛行員要如何不失體面的在機艙裡解決代謝問題呢?
這裡面的學問,可比怎麼吃東西大多了。
食物和廢物有什麼區別?食物不小心灑出來只是麻煩,而廢物灑出來那就是災難,如何收集和處理排洩物困擾了飛機設計師大半個世紀。
▲注意右下角的尿管
曾有個美軍飛行員,他在方便時發現導流管因為低溫而結冰,機腹的開孔無法正常排出液體,他水才放了一半導尿管就滿了,還有一半沒放出來……
正在兩難的時候,他的編隊遭遇了德國戰鬥機,生死關頭這個倒黴蛋只好撒開手迎戰,結果管子裡的黃色液體甩了一座艙。
最關鍵的是,它們也結-了-冰!有一部分緊緊貼在前擋風上,在飛行員的注視下緩緩滑落……
後來這種設計逐漸被淘汰了,解決放水的科技樹點到了收集袋這條線上,直到今天仍主流。
▲美軍使用的老式飛行尿袋
▲美國飛行員從飛機上拿下收集袋(OS:我給你們帶回來一些小禮物)
雖然好用,但這種袋子也有一個弊端,那就是它只適合男性飛行員使用。
所以從2008年開始,美國國防部啟動了一項,名字特別婉轉又高大上的尿袋升級計劃:先進任務延長裝置。
▲這個“先進任務延長裝置”計劃中,專門給飛行員設計的內褲
▲坐著不動就能解決問題,十分方便
這個專為放水開發的“先進”裝置,是一種與飛行服相配套的導流管系統,貼身的一面是一件特製內褲,用於連線導流管,另一端則是收集袋。
▲袋子就放在小腿外側的口袋裡,接上導管就可以使用
該裝置有兩種款式,分別適用於男女飛行員。
給女性使用的要略微複雜一些,在內褲裡面墊了一片類似衛生棉的回收裝置,而軟管後端的壓力器,可將滲入“紙尿褲”的液體抽入收集袋中。
▲看起來有點怪怪的,但非常實用
這個電動尿袋明顯改善了小便體驗,駕駛美軍主力的F-15、F-16、F-22、A-10戰機的飛行員已大批量配備,其總數超過4200套。
小兵兵真是感慨,放個水,你們至於嗎?
怪不得大家都說海空軍是小國玩不起的重度氪金遊戲,這連解手都是高科技啊!
可能有人想拿俄羅斯的蘇34來舉反例,但小兵兵早就猜到了,不過很可惜,網上關於蘇34攻擊機在座艙後面有廁所的說法,實際上是謠傳。
▲傳說中蘇34攻擊機的廁所,但這其實是蘇聯和平號軌道空間站的小型衛生間
實際上,蘇34座艙後面被電子裝置和油箱塞滿了,中間還有個起落架,所以根本沒多餘的空間放廁所。
不僅沒有廁所,而且蘇34解決飛行員內急的裝置,比上面提到的還要簡陋,他們用尿壺↓↓↓
▲來自俄羅斯電視節目的石錘,蘇34攻擊機上的“尿壺”
當然有兄弟可能會問了,小號解決了,大號怎麼辦?
很遺憾,目前對於戰鬥機來說這是個無解的問題,只能起飛前提前解決,不過好在配給給飛行員的航空食品大多以巧克力、流質食物為主,生物垃圾的產量也很低。
▲大型飛機上,倒是配有專門的馬桶,圖為美軍大型飛機上的微型廁所
怎麼樣,是不是沒想到在天上吃點東西、解個手會如此麻煩吧?
但本兵還是要說,相比讓飛行員保持更好的狀態,這點麻煩根本就算不上什麼。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軍戰機的空中保障會更加科學、完善,飛行員能吃到更好的航空餐點,上廁所也會更簡單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