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大國在航天領域進行了激烈競爭。除了在航天器、火箭等領域投入巨大之外,蘇聯人還先後研發了兩款運輸大型航天器(主要運輸"暴風雪"號太空梭)的大型運輸機。除了大名鼎鼎的安-255之外,另一款就是米亞4轟炸機。腦洞大開的"戰鬥民族"不僅將重達130噸的米亞4轟炸機改造成運輸機,甚至還進一步開發出它的民用運輸功能。在機背上加裝了巨型儲氣罐後,米亞4可以一次性運輸50噸燃氣,成為世界航天史上的經典案例。

眾所周知,蘇聯在戰略轟炸機研發領域的實力十分強大。除了圖-22、圖-95、圖-160三大王牌戰略轟炸機之外,米亞4戰略轟炸機的產量和服役年數都堪稱眾多轟炸機中的翹楚。作為前蘇聯時代裝備的第一款噴氣式戰略轟炸機,由米亞西夫設計局研製的米亞4北約代號是"野牛",由此也可以看出其皮糙肉厚、載重量大的特色。資料顯示,米亞4機長50.48米,翼展51.82米,高達11.3米。它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驚人的138噸,載重量也有12噸。由於裝備了四臺AM-3A渦輪噴氣發動機(單臺功率達340千牛),其最大航速可以達到947公里/小時,最大航程為8100公里,是上世紀綜合性能最出色的戰略轟炸機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世紀50年代,北約同盟中的美國和英國先後裝備了多款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包括美製B-36、B-47以及英制"勇士"、" 火神"、" 勝利者"等。而隨著米亞4的問世,這些同級別機型都相形見絀。除了常規攻擊能力強大之外,米亞4還可以攜帶核彈和核魚雷,在RBP-4炸彈制導雷達的幫助下,具備遠端精準打擊能力。在1954年的紅場閱兵中,蘇聯首次對外公佈了米亞4戰略轟炸機,讓西方國家大為驚訝。

正是這樣一款攻擊力強大的戰略轟炸機,蘇聯人卻不務正業,將其改裝成為運載太空梭的運輸機。因為當時的蘇聯幅員遼闊,普通的輕型運輸機受制於航程和載重量效能,無法執行長距離運輸大型航天器的任務。特別是蘇聯的航天發射基地拜科努爾發射場位於加盟共和國哈薩克境內,而相關航天器的生產組裝工廠則在俄羅斯境內。如此漫長的航程,對於蘇聯的後勤運輸提出了大問題。因為當時蘇聯專注于軍工產業,並不具備獨立研製生產大型運輸機的技術與經驗,而米亞4彪悍的機體結構與動力效能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對於蘇聯人而言,米亞4運輸航天器部件速度快、載重量又高,的確可以省卻很多煩惱。不僅如此,更加驚奇的是,蘇聯人還進一步發揮了"魔改"想象力,讓米亞4承擔起運輸天然氣的任務。

為了便於運載天然氣,蘇聯人在米亞4的機背部位加裝了尺寸巨大的天然氣罐,並對機體結構進行了改裝。此前,米亞4採用的是單垂尾結構設計,為了可以容納巨型長氣罐,改進機型採用了類似安-225的雙垂尾結構。從飛行狀態來看,龐大的米亞4 揹負著巨大的天然氣罐冒著黑煙呼嘯而過,氣勢十分驚人。

從1953到1963年最終停產,共有110架米亞4及其改進型飛機在蘇聯和俄羅斯服役。其中,改進型的米亞4最終服役到1994年才退役。不過,這種簡單粗暴的改裝設計本身就有不小的安全隱患,一旦遭遇惡劣天氣狀況就很容易出現重大事故。與此同時,米亞4耗油量巨大的劣勢也讓其逐步被蘇聯軍方冷落。很快,隨著更為先進的圖-95轟炸機服役,米亞4就開始逐批次退役。至今為止,俄羅斯空軍只保留數十架改進型米亞4加油機,而這款功勳戰機也作為蘇聯航空發展史的見證,被收藏進了位於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莫尼諾中央紅軍博物館。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荷蘭喜迎第一架F35A戰機,但操作失誤把戰機噴得都是滅火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