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在2019年7月份左右,一向擁有采購美軍武器裝備傳統的卡達,向美國丟擲了一份價值22億元的大單,即“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NASAMS)以及配套的AMRAAM-ER增程型導彈訂單。由於這款防空系統在全球炙手可熱,卡達成為了其全球第11個買家,並且它是首次採購AMRAAM-ER增程型導彈的國家。說到先進武器裝備的研製,大家一定會想到是由美國、俄羅斯、中國這些大國研發出來的,然而醜小鴨也是會變成白天鵝的,最初研製這款防空導彈系統的是卻偏居一隅的小國“挪威”。歷經30載春秋,NASAMS防空導彈系統不僅僅經受住了考驗,還入了一向眼高於頂的美國法眼,美國還選擇其對華盛頓的周圍重要目標來進行保護,並且美國還和挪威形成了合作,這款防空導彈系統因此也擁有了美國-挪威聯合開發改進的模式,並且對其進行了一系列升級。那麼,這款系統有何過人之處,又能不能重新塑造未來防空武器發展的發展趨勢呢?

小國也有春天,真金不怕火煉

NASAMS防空導彈系統

雖然挪威只是一個北歐小國,但是它在國防科技領域內確實是頗有建樹,特別是在海空制導武器和先進自動化指揮系統方面。世界第一種被動紅外製導反艦導彈“企鵝”系列、世界上最早服役的遙控武器站“保護者”、德國212/214級潛艇使用的MSI-90U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CWCS)都是在挪威誕生的。目前,北約國家廣泛使用的NASAMS防空導彈系統,也是由挪威著名軍工廠商康斯伯格集團研製的。上世紀80年代末,挪威皇家空軍提出一項所謂“挪威解決方案”(NORSOL),旨在打造一款低成本的野戰地面防空系統。該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採用多普勒火控雷達控制的40毫米“博福斯"L70高炮、鐳射駕束制導RBS-70單兵便攜防空導彈系統,以及NASAMS地空導彈系統。這三者都可整合進康斯伯格集團研製的搜尋雷達與控制系統(ARCS),進行火力分配和敵我識別。這其中主要用於要地防空作戰的NASAMS防空系統,曾經被挪威軍方寄予厚望。NASAMS早期型,採用美製AN/TPQ-36A三座標低空監視雷達和AIM-120導彈,配合挪威自研的BMC4I火力分佈中心繫統,於上世紀90年代初服役。

1994年,是NASAMS防空導彈系統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由於發現了NASAMS系統的指揮和控制系統模組化的優勢十分突出,適合整合各種不同的導彈武器,且十分緊湊靈活,因此,美國休斯公司(後併入雷神公司)與挪威康斯伯格集團簽署了共同改進NASAMS防空導彈系統的合同。而經過改進後的NASAMS防空導彈系統,於1995年開始裝備部隊,1998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2005 年,美國和挪威又推出採用新型雷達、資料鏈和火控系統的升級版NASAM-Ⅱ 防空導彈系統,被多個國家採購,挪威軍方也於2011年11月簽署了升級版NASAM-Ⅱ的採購協議。目前,已演進為“國家先進地空導彈系統”的NASAMS,仍在不斷改進。

一個完整的NASAMS-Ⅱ防空導彈發射營,由9至12部導彈發射裝置(每部6枚防空彈,儲存在密封防護髮射簡內)、4部雷神AN/MPQ-64F1“哨兵"x波段三座標對空雷達車、1部搭載火控中心的4x4戰術車輛、3至4部搭載MSP500光電/紅外探測系統4x4輕型戰術車輛和1部戰術控制單元車輛共同構成。在研製改進過程中,NASAMS-Ⅱ防空導彈系統十分注重機動性,其導彈發射系統既可採用固定發射架部署方式,也可搭載安裝在瑞典斯堪尼亞113H6x6重型卡車、芬蘭SISU-ETP卡車這樣的輪式車輛上,變身為機動防空系統。整套系統及其所有組成部件,均可採用C-130運輸機或運輸直升機空運。NASAMS-Ⅱ防空系統配套的AN/MPQ-64F1雷達,外形雖小巧,但效能不俗,最大探測距離達120千米,可完成負10度到55度俯仰和360度全向旋轉掃描,能同時跟蹤54個目標。NASAMS-Ⅱ的導彈發射裝置可分散佈置在距離火控中心25千米外,通過無線電或野戰通訊線路連線到火控中心,各枚導彈可分別攻擊預定目標或集中攻擊一個目標,快速反應能力、 抗飽和攻擊能力和戰場生存性極強。在配套雷達受到干擾後,該防空系統還有光電探測手段作為備份。使用AIM-120導彈時,NASAMS防空系統的最大射程約為30千米,最大射高為1.5萬米,配備AMRAAM-ER導彈(使用AIM-120導引頭和戰鬥部的“改進型海麻雀”導彈)後,其最大射程增至48千米,最大射高也提高到2.5萬米。當然,NASAMS防空系統還能搭配使用其他多種彈型,如AIM-_9X“響尾蛇"等,以便更好地應對多樣化空中威脅,並與其他中遠端防空反導系統構築成多層次的綜合防空系統。在這裡有一個亮點,NASAMS防空系統還具有“俯視俯攻"功能,即可部署在高地上對低空突襲的空中目標實施攔截打擊,比較適合境內多山地的國家。好東西是能夠經的起時間考驗的,NASAMS防空導彈系統目前就完美的做到了這一點,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正在進行演習的NASAMS-Ⅱ防空系統

為何會如此的炙手可熱

目前,NASAMS已成為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裝備的主要地面防空系統之一。多年來,挪威軍方對NASAMS防空系統的效能是非常滿意的。在美國,NASAMS系統甚至一度成為了首都華盛頓特區防空域內唯一的固定式地面防空導彈系統,守衛著這個超級大國的心臟。芬蘭、西班牙、荷蘭、立陶宛、希臘、土耳其、阿曼、印尼、智利等國,也相繼成為了NASAMS防空系統的使用者。最近,還有一些國家也對改進的NASAMS-Ⅱ系統,展示出了非常濃厚的興趣。那麼,NASAMS究竟有何過人之處,讓各國買家如此的青睞?

冷戰之後,由於各國開始大力發展經濟導致軍費縮減,歐洲防務一體化框架下的野戰防空/中近程防空問題開始逐漸暴露出來。而實際上,NASAMS防空導彈系統最初只是源於一個簡單而樸素的設想一將技術成熟的空空導彈與相對廉價的AN/TPQ-36雷達系統及地面防空導彈發射裝置結合起來,構建起“多快好省”的防空系統。該系統的出現,不僅可逐步替換掉現役老舊的“霍克”等地空導彈系統,而且十分適合填補遠端防空系統和近程防空系統之間的防禦空白。在與配套的新一代先進主動雷達制導防空導彈、相控陣火控雷達和北約Link16資料鏈等主流武器系統結合後,NASAMS的作戰效能實現了飛躍。因此,NASAMS防空導彈系統特別適合此類國家大量採購部署國土面積不大,對野戰機動和點目標防空需求較大,無須更多考慮反導作戰場景,防務預算資金有限。

既然小國能夠看上的東西按理來說美國應該是看不上的,那為何卻對NASAMS這類中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情有獨鍾呢?從需求上看,自上世紀末起,防空作戰形勢逐漸發生變化,空中威脅日益複雜,傳統的地面防空武器系統已越來越難以滿足需求。特別是在“911”事件後,政府機構、軍事指揮中心及相關重要地面設施,在非對稱空中威脅下顯得極為脆弱,對中低空來襲的空中目標,動用精密複雜且成本高昂的先進遠端防空系統成本太高,而行動式防空導彈固然輕便靈活,卻又存在“看不遠”“打不到”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成本及效能都非常適中的中近程防空導彈系統,便成為保護地面重要目標的不二選擇。

發射導彈的NASAMS防空導彈系統

此外,作為一款利用中距空空導彈為配套彈藥的防空系統,NASAMS的成功也離不開空空導彈技術的進步。由於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基本全部採用主動雷達導引頭作為末端制導方式,可發射後不管,將其用於中近程防空系統,不僅效能好,還能大幅簡化系統內的配套裝置,如無須配備專用的照射和引導雷達等。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採用空空導彈作為配套導彈的防空系統,在近年來大行其道,例如由義大利“阿斯派德”空空導彈改進而來的Mk30導彈系統、集成了“德比"中距彈和“怪蛇-5”短距格鬥彈的以色列“斯派德”(SPYDER)防空導彈系統,以及歐洲MBDA集團由“米卡”空空導彈發展而來的垂髮型VL MICA地空導彈系統等。這些防空系統的出現,充分體現出各國重塑防空反導作戰理念、調整防空體系結構和層次、提升武器裝備通用化水平的深層次需求。

光說不練假把式,NASAMS防空系統的成功也證明了中距空空導彈改裝為中近程防空導彈技術系統,在技術、應用和市場上是完全行得通的。並且,實戰的檢驗也證明了這一點,在不久前葉門的胡塞武裝就利用了R-27T紅外空空導彈和FLIR紅外光電系統改裝而來的簡易車載防空導彈裝置,擊落了沙特空軍的F-15S戰機,從而證明了其存在價值。當然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NASAMS防空系統也是會不斷地進行改造和升級的,作戰模式也會發生新的變化,防空理念自然會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新的思路會源源不斷的促使其被打散重組,演變為新的防控理念。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韓國連推多款造型先進軍事裝備,但若東亞不聯合韓國潛力恐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