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近日,一部美國電影《血戰鋼鋸嶺》正在國內各大院線上映,該片講述了二戰沖繩戰役期間美軍第77步兵師307團於前田高地展開的慘烈爭奪戰,梅爾吉布森導演以極為真實的戰場環境再現征服了許多中國觀眾的眼球。同時,片中日軍極為凶狠且狡詐的戰術亦給飽經抗日神劇“摧殘”的國內觀眾們不小的震撼。

▲近日熱映電影《血戰鋼鋸嶺》海報

其實在太平洋戰場,類似“鋼鋸嶺”這樣血腥的戰鬥比比皆是,菲律賓戰場的薩拉克薩科之戰就是其中之一,其血腥程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美軍於1945年1月9日集結超過70艘戰艦以及17萬餘名士兵在菲律賓的仁牙因灣發動登陸。日軍迎戰部隊由“馬來之虎”山下奉文指揮。日軍分為三個集團,分別是負責北部的尚武集團(15萬人),負責馬尼拉東北部的振武集團(10萬人)以及負責馬尼拉西北部的建武集團(3萬人)。

▲1942年初逃離菲律賓的麥克阿瑟承諾過他會回到這片土地,他也沒有食言。圖為麥克阿瑟及其助手登上萊特島

尚武集團在登陸場附近的迎擊並未取得理想效果,由戰車第二師團(代號擊兵團)戰車第七聯隊為核心編成的重見支隊也在美軍強有力的打擊下遭遇慘痛損失,最終1月27日晚一次失敗的夜襲中全軍覆沒,包括支隊長重見伊三雄少將在內多數戰死。同時第二十三師團在登陸場沿岸構築的防線也被美軍打垮。之後,負責烏明岸--聖何塞防禦的戰車第十聯隊(原田部隊)遭到美軍的猛烈打擊,幾乎損失了所有坦克,不過他們仍舊堅持陣線直到2月7日撤退命令下達。當原田部隊於2月26日撤抵達後方進行休整時,該部已由從中國東北出發時的1000餘人銳減至420人,且喪失了所有坦克。在這種情況下,武器只有九九式短步槍及十餘挺車載重機槍的該部不得不被改編為步兵部隊。

▲巴萊塔及薩拉克薩克附近戰鬥經過圖

2月22日,美軍突襲了正在卡巴利西安河附近的鈴木搜尋聯隊(第十搜尋聯隊),該部隨後撤退至277號公路上的關鍵隘口——薩拉克薩克山道。此時尚武集團,被迫派出已經損失慘重的擊兵團馳援薩拉克薩克,而首當其衝的原田部隊接到的命令便是——死守。日軍也蒐羅一切可能的部隊,包括原先的機場整備人員,統統編成部隊陸續投向薩拉克薩克前線,一場慘烈的爭奪戰就此爆發。

▲巴萊塔山道之戰中匍匐前進的美軍士兵

整個薩拉克薩克陣地連同東北方的依木幹山一起被日軍分為數塊陣地,分別以季節鳥獸冠名。當原田部隊於3月5日抵達最西方的“秋”陣地時,美軍已經與原先位於此地的幹大隊(步兵第三十九聯隊第一大隊)開始了激烈的交火,藤原山已經基本為美軍所控制,天王山(在日語中天王山有“決戰場”之意,源於戰國時期的山崎之戰)也只剩下北斜面有幹大隊少數殘留。

這種情況下,原田部隊於3月9日拂曉以第三中隊,為“斬入隊”(中隊長戲稱“陸上特攻隊”)為核心展開“秋”三山奪還作戰,並以一支小部隊(須之內班)攜兩挺重機槍滲透到美軍後方埋伏。戰鬥開始後,藤原山上遭到夜襲的美軍一時大亂潰下陣來,結果卻在撤往己方陣地的途中遭到須之內班機槍的猛烈射擊,死傷超過百人,而日軍僅僅損失兩人。不過由於日軍只在天王山投入一個小隊的兵力,美軍勉強守住了陣地。因此,第三中隊不得不在第二天再度故技重施。

▲3月9日夜襲示意圖

9日白天一整天,日軍都在美軍猛烈的炮火打擊中度過,藤原山的守備部隊也不得不暫時撤下來避免在美軍的反擊中全滅。到了10日凌晨,日軍再度向天王山以及藤原山發起“斬入”攻擊(即奇襲攻擊)。不過這回美軍早有防備,在日軍行進至山頂前時突然輕重機槍一齊開火,突遭打擊的日軍陷入了苦戰之中。日軍僅參戰的三個小隊長就有兩人倒斃,連第三小隊長的屍體都沒能奪回,足見其狼狽。日軍的突襲行動沒有得到任何火炮的支援,就連擲彈筒全中隊也只有一挺,每人只有兩枚手榴彈,在失去唯一的掩護——突然性後便只能淪為美軍的活靶子了。

3月12日,第三中隊集結了所剩無幾的兵力。這次日軍意識到不應該再把兵力攤開使用,而天王山作為整個“秋”陣地的制高點有著比藤原山更重要的地位,同時此次佔領後的命令也不再是撤回而是就地死守。凌晨,戰鬥打響。

▲3月10日夜襲示意圖

一開始,漫天的手榴彈及機槍掃射將由北向南正面進攻的二、三小隊死死的壓制在半山腰,然而中隊長魚形其平中尉親率的指揮班卻成功突破了山頂西側防禦薄弱的美軍陣地。到了上午6點左右,日軍成功控制了天王山頂西側。美軍的反擊隨之到來。僅有8人的日軍部隊在美軍槍榴彈的猛烈轟炸下被壓得抬不起頭來,中隊僅有的一把擲彈筒因為彈藥耗盡而不能使用,魚形中尉也被炸至重傷。到了中午時分美軍甚至投入了迫擊炮進行反擊。但日軍終究是堅持到下午2點增援部隊的抵達,歷經三次的天王山奪回作戰終於成功,但第三中隊在這三次戰鬥中損失超過50人,幾乎失去戰鬥力。

▲突入天王山頂日軍作戰示意圖

15日,天王山以及成田山都被美軍包圍,此日第三中隊發動的斬入作戰也以失敗告終,僅僅一時擊退部分美軍後就不得不撤回。已然熟悉日軍戰術的美軍一旦遭遇夜襲就立刻後退,同時以照明彈照亮戰場後,再以猛烈迫擊炮及機槍火力殺傷毫無掩護的敵人。日軍白天陣地在一步步淪陷,夜間的反擊也終於無法奏效了。26日原田部隊全體發起斬入攻擊,成功奪回了成田山,但再度在天王山碰了釘子。負責進攻天王山南側“冬”陣地(高田山、原口山)的部隊使用地道突襲美軍陣地,出乎美軍意料的奇襲迫使其大部退卻,但卻有少數美軍頑抗守住了制高點。

▲在陸續獲得增援後也僅有千餘人的原田部隊拖延了美軍32步兵師的進攻步伐達一個月以上,並對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圖為原田部隊防禦的薩拉克薩克第二山道示意圖。

到了3月31日,擊部隊集結了其全部力量,並得到了臨近鐵兵團數門150榴彈炮的增援,最後一次向“秋”陣地發動奪還作戰。炮擊開始後,日軍在短時間內發射了超過1000枚炮彈。然而美軍儘管一度遭受重創,仍牢牢地控制住了陣地。

進攻天王山的日軍部隊為機場整備隊改編而來的三根部隊。或許是由於不熟悉地面戰鬥,他們在突擊開始前堆積在山頂前一個五十度陡坡之下,反而遭到美軍手榴彈的重大殺傷,就連扔上去的手榴彈都紛紛滾回日軍這邊,造成極大的混亂。

最終,原田部隊在4月18日撤至第一山道附近時已經損失了80%的兵力,。5月24日巴萊塔方向被美軍突破,6月1日,日軍全線撤退。

▲在被日軍指揮部認定過於狹窄而無法投入坦克部隊的薩拉克薩克山道正面卻出乎意料的出現了美軍的m4謝爾曼坦克,這是由於美軍投入了當時日本人聞所未聞的推土機直接在後方開路所致,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雙方科技差別的懸殊。圖為一輛裝備推土鏟的m4a3。

對於在火力上嚴重劣勢的日軍而言,薩拉克薩克之戰尤其是原田部隊早期的爭奪戰對美軍造成了極大的殺傷,不得不讓人感嘆其頑強。在“秋”陣地美軍先後投入第127、128步兵團輪番進攻,截止至4月18日戰死95人,受傷475人,戰病500多人。這僅僅為了拿下由前後多次補充不足千人的原田部隊守備的第二山道,代價不可謂不高昂。然而,精神終究是戰勝不了科技與火力的,美軍拿下了碧瑤和卡格楊河谷,退往北部山區的日軍在投降後只剩下不到20%的兵力,許多人餓死病死在菲律賓的叢林之中。整個呂宋島之戰日軍死亡超過20萬人,侵略的軍隊終究還是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巴萊塔山道之戰中正在推進的美25步兵師,在他們身後是一名戰死的日軍士兵。在巴萊塔美軍25步兵師戰死近700人,受傷2000餘人,日軍則損失超過7000名士兵。在薩拉克薩克美軍32步兵師戰死800餘人,受傷2100餘人,日軍損失超過5000人。雙方都付出了極為慘痛的代價。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火力全開 某邊防旅實彈射擊考核場無限逼近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