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軍事>

中國的四個20分別是殲20、運20、直20和轟20,現已唯獨缺少轟20,在它們中間以轟20的難度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自然就更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積澱和打磨,它未能參加今年的國慶閱兵,也在意料之中,但多少也讓人有些失望,軍迷們就是這樣,儘管理智已經做出了否定的回答,但他們仍強烈期盼轟20能夠在最後一刻出現,給大家一個驚喜。

轟20假想圖

和噴氣式戰鬥機一樣,噴氣式轟炸機也是被劃了代的,儘管劃分不如戰鬥機那麼嚴謹。第一代是使用渦噴發動機的B52和轟6之類,象B36那樣帶螺旋槳的噴氣式轟炸機就不能算了,它們本來是用來凌空掠過方式轟炸的,後來藉著巡航導彈的東風,改行當發射平臺了,幹得還不錯。第二代是變後掠翼的圖160和B1B,主要戰術是超低空突防,想法是不錯,但被雞肋一樣的變後掠翼拖了後腿,活動翼面的外掛能力不咋地,混得不怎麼樣。第三代是以B2為代表的飛翼佈局的隱形轟炸機,先進倒是先進,其飛翼佈局兼顧隱形和大航程,還是可圈可點的,既然已經隱形了,當然就自動放棄外掛模式了,相應露臉的機會就少了,而且價格貴的嚇人,都快抵得上一艘航母了,其逆天的造價和蹩腳的速度,用的時候總是讓人心裡打鼓。

作為三位一體核力量的一極,中國對戰略轟炸機的要求是能夠突破島鏈威脅美國本土,因此飛翼佈局的亞音速突防能力是不足以勝任的,與其研製一種明知無所作為的轟炸機,不如運用中國熟悉的鴨翼三角翼佈局,利用殲20的成熟技術,打造一種類似XB70的遠端轟炸機。

XB70女武神的機頭上表面採用黑色塗裝以減少反光,減少對乘員的視覺干擾

但中國只有仿製和改進第一代轟6中型轟炸機的底子,但有運20大型軍用運輸機的完整研製經驗,好歹在大飛機領域有些積累,鑑於基礎薄弱,技術上的跨度不可能太大,給大家太多的驚喜的概率不大,那些鼓吹空天飛機的言論可以不予考慮了。變後掠翼這種已被淘汰的技術是不會再用了。

運20在大飛機結構設計方面對轟20進行了很好的鋪墊,可見先運輸機後轟炸機的路線是正確的

最大的障礙還是發動機,雖然太行發動機是中國第一種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效能渦扇發動機,但相比XB70推力達136.8千牛的YJ93渦噴發動機,在推力和高速效能方面仍不理想,而渦扇15作為小涵道比發動機,無論是推力、推重比和耗油量都遠勝由J79演變而來的J93,它是轟20效能的強有力保障。

B2隱形能力雖強,但速度低的缺陷太明顯,不適合大國間全維度的對抗

XB70用渦噴發動機實現了三馬赫的最大飛行速度,證明其無尾鴨式佈局方面在高速升阻比方面還是很優秀的,以其接近250噸的最大起飛重量,單靠發動機的推力是難以實現這麼高速度的,更多得靠氣動,而這正是中國的強項。

XB70之所以下馬,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其雷達反射面太大,超過100平方米,中國完全可以借鑑殲20的隱形技術對轟20修形。至於XB70的下折機翼,降低了可靠性和機翼強度,增升效果也存疑,同變後掠翼半斤八兩。中國完全可以用最拿手的多渦系疊加增升技術,使轟20實現速度、隱形與航程的和諧統一。至於進氣道這個最大的反射源,採用DSl是最佳選擇,雖然它至今還沒有在大飛機上應用的先例,但中國走到今天,放眼全球,已無可借鑑,這一關是早晚都要過的。

女武神腹部的一對巨型進氣道,是明顯的反射源

女武神下馬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的鈦合金技術不成熟,但用鋼材是累死也破不了熱障的,為了控制空機重量,被迫採用了華而不實的蜂窩鋼,導致高速機動時強度不足。中國已經掌握了3D列印鈦合金技術,併成功的運用到了大型運輸機運20上,而且轟20追求的是實打實的戰鬥力,而不是華而不實的雙三,可以不必突破熱障,但必須具備與殲20相當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以便讓其為自己護航。

殲20這個科技樹上的主幹,遲早會開枝散葉,成就不朽傳奇

雖然轟20的體量與殲20有天壤之別,不是簡單的移植行了,一定會遇到許多難題需要攻關,但相信轟20一定會象當年的殲20一樣,克服千難萬險,終獲成功的,願它早日馳騁祖國的藍天。

最新評論
  • 東風家族日益強大,美國亞太老巢不安穩,五角大樓急尋新防禦手段
  • 外媒點名中國五大先進武器:美軍已被反超,現在追趕成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