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約翰·基根(John Keegan)譯:劉萌
中途島大海戰的作戰模式,其實早在太平洋戰爭的初期(例如珊瑚海海戰)就已經確立了,只不過在此之前,作戰規模沒有這麼大而已。在中途島大海戰的整個戰鬥過程中,日美艦隊之間的距離都很遙遠,實際上,他們是看不到對方的。自從大型艦艇編隊首次在公海上出現以來,如何找到敵人就一直是海軍將領們所面臨的戰略難題。
相比之下,太平洋戰爭中的交戰雙方除了要面對“如何搜尋對手”這個古老的戰略難題之外,還要面對戰術上更多的不確定性因素。在珊瑚海海戰中, 交戰雙方的航空母艦都未能真正發現對方,所以飛行員們對他們炸彈和魚雷的攻擊效果的判斷是非常不準確的,正如我們所看到的那樣,山本五十六在前往中途島的時候,自以為在之前的戰鬥中已經擊沉了2 艘美軍航空母艦,但其實上只擊沉了1 艘。這種“迷糊”的狀態將貫穿整個戰役,併產生更為微妙的效果。在中途島,雙方艦隊之間的交戰距離通常在320 千米左右,雖然空中佈滿了最具殺傷力的飛機,但機組成員們卻時常在搜尋目標的過程中筋疲力盡。
有四種飛機決定了中途島戰役的戰術特點,而日本人只擁有其中的三種。
第一種是陸基飛機,即美軍的“空中堡壘”轟炸機和其他轟炸機,以及與之相關的戰鬥機和水上偵察機—它們的基地就設在中途島。陸基飛機的存在給美國人帶來了一項重要的優勢—中途島是一個固定的島嶼,不會移動,因而轟炸機和戰鬥機的機組人員可以在這裡從容起飛,對海面上的敵軍船隻發動攻擊,然後再輕鬆地找到返回的路線,而不需要進行復雜的導航。最關鍵的是,中途島不會沉沒。此外,駐紮在那裡的陸基轟炸機,特別是“空中堡壘”轟炸機, 與當時任何艦載轟炸機相比,攻擊半徑都更遠、自衛火力都更強、載彈量都更大。雖然中途島上的美軍陸基航空力量實際上並沒有對山本五十六的艦隊造成什麼嚴重損害,但它的存在卻對日本人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威懾,在整個戰役過程中,這種威懾都始終困擾著日本人——美軍陸基航空部隊的出擊曾經不止一次地令日軍的決策發生改變,並最終給日本人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
第二種飛機是艦載俯衝轟炸機,不論是日本還是美國的航空母艦上都有這種機型,它們其實也是高空轟炸機的一種。日軍使用的艦載轟炸機主要是愛知D3A“九九艦爆”俯衝轟炸機(美軍稱其為“瓦爾”)。美軍方面使用的主要機型是道格拉斯 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九九艦爆”的飛行速度約為每小時320 千米,攻擊半徑為1200 千米,相比之下,美軍SBD“無畏式”俯衝轟炸機的效能要差一些,它的攻擊半徑與九九艦爆差不多,但速度要慢很多。這兩種機型都是俯衝轟炸機,這種機型的典型攻擊方式為:飛行員將他的飛機直接對準目標進行俯衝,在他釋放炸彈的同時,再將飛機拉起爬升。九九艦爆是一種非常致命的俯衝轟炸機,能夠以極高的精確度投擲一枚400 多公斤重的炸彈。但是,儘管對摧毀海上船隻而言,俯衝轟炸是一種很有效的攻擊手段,但即便是在戰爭初期的1942 年,這種戰術對轟炸機本身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即使是與戰艦上簡陋的防空火力對戰,俯衝轟炸機往往也會蒙受巨大的損失。因此,轟炸的效果是難以預料的。
與俯衝轟炸相比,魚雷轟炸對艦艇的威脅更大。這種戰術要求飛行員在用魚雷對準目標後,再以最低高度進行平直飛行,直到投射魚雷。如果來襲的敵軍戰機採用魚雷轟炸的戰術,那麼防空炮手的任務就大大簡化了,因為他們不需要考慮改變仰角或方位;僅僅在離船約900 米遠的地方製造出一個“火幕”,就足以給來犯的攻擊者造成重大損失了。
艦載魚雷轟炸機是中途島戰役中雙方使用的第三種飛機。1942 年,日軍使用的標準魚雷轟炸機是中島B5N 型,即著名的“九七艦攻”,美軍方面稱呼它為“凱特”,它以每小時320 千米的速度和950 千米的航程,超越了美軍的同類機型—道格拉斯TBD“蹂躪者”魚雷轟炸機。此外,日本魚雷的射程、速度和精度大大提升了九七艦攻的作戰效能,而美國魚雷的表現則難以令人滿意。中途島戰役爆發的前一個月,在新幾內亞附近的戰鬥中,儘管美軍魚雷轟炸機以超凡的勇氣,不顧一切地接近目標,在距離極近時才發射魚雷,可這些魚雷要麼就是從目標下方滑過,要麼就是在撞擊目標時沒有爆炸。
中途島戰役中雙方使用的第四種飛機是艦載戰鬥機(美軍還投入了一些以中途島為基地的陸基戰鬥機)。美軍使用的標準艦載戰鬥機是格魯曼F4F“野貓”戰鬥機。這種戰鬥機擁有重灌裝甲防護和自封式油箱,因而被飛行員們認為是一種“堅固”的戰機,很難被敵軍擊落。然而,它比日本的“零”式戰鬥機(三菱A6M)的速度慢了30 多千米每小時,而“零”式在當時已經被認為是太平洋上空最難以對付的戰鬥機了。儘管脆弱的零式戰鬥機如果遭到“野貓”的猛烈攻擊就會立即解體,但美軍飛行員的困難在於如何將其套入瞄準環。零式戰鬥機可謂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先進、用途最廣泛的艦載(陸基)戰鬥機之一了,這個美譽它是當之無愧的。
對航空母艦特遣部隊指揮官來說,這種不同飛機型別之間的搭配組合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過於廣大的選擇範圍——在中途島戰役中,美日雙方都在儘量使搭配更加合理,但結果證明,美國人的選擇發揮了更積極的作用。
航空母艦的第一道防線就是它飄忽不定的行蹤。如果這道防線失敗,艦載戰鬥機會組成第二道防線, 即在進入敵人的攻擊範圍時,所有航空母艦都會派遣若干戰鬥機在自己的頭頂上進行“例行戰鬥巡邏”。艦載戰鬥機主要有兩個缺陷:
第一,它們的續航力很差, 而高速飛行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所以它們只能頻繁地進行降落修整。因此,艦載戰鬥機幾乎無法及時趁敵軍遠端轟炸機起飛或降落的時機發動攻擊。
第二,它們在低空飛行的時候效率最低,因為那時它們靠近大海,機動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所以,在理想狀態下,航空母艦打擊部隊的指揮官會嘗試使用混合飛機編隊以求快速且連續地打擊敵人。首先,用魚雷轟炸機把敵人的戰鬥機向下吸引到貼近海平面的位置。接下來,就可以趁著敵軍航空母艦沒有戰鬥機進行“例行戰鬥巡邏” 的時機,利用己方的俯衝轟炸機和水平轟炸機發起進攻了。如果運氣特別好的話,趁敵軍戰鬥機(或者其他機型)正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加油時發起攻擊是最合適的,因為那時敵軍航空母艦面對炸彈和魚雷的攻擊將全無還手之力。以上提及的所有情況,事實上都在中途島戰役中發生過。
本文摘自《海戰論:影響戰爭方式的戰略經典》
- 仰光多地開始實行軍事管制,軍隊建立地區軍事法庭,可判處死刑
- 若美軍20架B2轟炸機全部出動,誰能頂得住?全球僅2國能做到
- 抗美援朝,志願軍殲滅多少美軍?為何中美雙方統計後資料相差巨大
- 再度曝光,003號航母上配備殲15T接近官宣,為國產隱身艦載機打頭陣
- 春節後高頻巡臺已經恢復,解放軍戰機下午再出動,臺島累計150次驅離
- 志願軍老兵回憶“戰場婚禮”:床用門板搭成,窗簾是美軍降落傘
- 偉大科學家錢學森,令其一生驕傲的不是“兩彈”,而是他的愛人
- 中美血戰黃草嶺,陸戰1師士兵詐降,志願軍連長暴怒:格殺勿論
- 印度或做出一個歷史抉擇:拋棄俄羅斯航母路線,改拜美國為師
- 我不知道什麼叫“民主”“自由”,但我知道我相信我的國家我愛她